分享

拓展你的自我空间

 Aquarius珍藏 2019-04-18

昨天写了几条微博,谈「强烈指责」,今天谈谈另一种东西——「自我延伸的空间」,最后也会说说,这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

自我延伸的空间,也可以称为「自我空间」,我还使用过另一个词「自我疆界」,即自我的能量能延伸到的边界。举个例子:有人讲课,他的能量覆盖范围,好像就讲桌这么大,你很容易听得昏昏欲睡,有人讲课,能量则像是覆盖了全场,你会听得很带劲。就此必须讲一下广州日报此前的一位社长,他在北大做招聘演讲时,不动声色,没有使用强烈的情绪,也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但能量场非常强,有极大的感召力,听得我热血澎湃,然后决定投简历,就这么去了广州日报。

自我疆界,现在看,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术语。自我延伸的空间,或干脆「自我空间」,更合适一些。


对术语做一个极为准确的定义,我一般比较少做,我还是喜欢举例子,一听就明白。例如一个女孩,她的心理问题很严重,很难和人交往,而她的一个感知是,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就缩在一个火柴盒里。

一位男性来访者,刚认识他妻子的时候,非常震惊,他的感觉是,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人,她的世界只有一个玻璃球那么大,但她却待在里面满意得不得了似的。这位男性来访者,是经典的回避性人格,即,他严重回避人际交往,这样的人也必然容易缩在家里,而且即便在家里也只能是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呆着,例如书房,并且即便在书房呆着,他的自我也不会延伸到整个书房,而只是缩在一角,例如书桌的一部分,例如一把椅子。

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女士,她也是严重的回避,几乎不能和任何人交往。她的一个问题是,她不能收拾自己的房间。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开玩笑吗?这就是不愿意吧!但很多看起来很不合理的东西,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

对这一点,我们做了很多探讨,最终达成的理解是,哪怕是在自己的卧室里,她仍然觉得,这不是「我」的卧室,她没支配权,其实这是她家的房子。可以说,这位女士所拥有的「自我空间」,只有她的头脑,连她的床和卧室,以及卧室里的各种摆设,她的自我都延伸不过去。之所以不能收拾卧室的东西,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对它们没有支配权。

像刘德华的粉丝杨丽娟,她的父亲杨勤冀去最好的朋友家,也是只坐板凳,绝不坐沙发,而且最多只接受朋友的一杯水。这真是太拘谨了。

这些例子有些极端,但也许可以立即帮你理解,自我空间是怎么回事。相反的故事,是@帕拉孙博 这样的人,她觉得,整个地球其实都很小,哪怕最难去的南极,用五十多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了。我现在认识多位这样的人,他们不管到哪儿,不管和谁交往,都轻松自在,可以说,他们的能量,能自然延伸到几乎任何一个地方,或一个客体。

再举一个普遍些的例子:很多人纳闷,为什么自己的伴侣或父母,那么排斥旅游?因为他们的自我能量延伸不出去,到了陌生的地方,他们会浑身不自在,而且会有各种难以觉知的焦虑,于是旅行就成了折磨。

所以在养育孩子时,必须有一个基本意识:鼓励孩子的自我伸展,让孩子的能量可以自然地延伸出去。

这种延伸,有一个基本媒介——需求。当孩子乃至一个成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意味着,他的自我延伸了出去。

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越是年幼,需求就越容易满足。例如婴幼儿的需求不外是吃喝拉撒睡玩,用心的父母,是可以基本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相反一个成年人的需求,就变成了成家立业等,这些满足起来,就最难了。

这时还有一个基本矛盾:婴幼儿的能力最弱,所以需要抚养者帮忙。可这是一个让能量延伸的最好时期,婴幼儿必须依赖抚养者帮忙,然后关系的连接就可以建立了,同时孩子的能量也就延伸了出去。并且,父母是活生生的人,当他们和孩子建立生动丰富且基本满足孩子的关系时,孩子会获得巨大祝福——他的自我延伸被允许了。

相反,一个骄傲的成年人,他是可以不去依赖别人的,甚至都不会开口发出最基本的请求,但关系也就难以建立了。

 


这和我谈到的「强烈指责」有什么关系呢?

强烈指责的逻辑,放到成年人或大孩子身上,会显得非常不合理,但如果放到婴幼儿特别是婴儿身上,就能理解了。

没有基本能力的婴儿,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真相:当他们没被满足时,抚养者的确是太糟糕了,太该被指责了。

并且,婴儿的需求被满足,需要抚养者放下自己的自我,接受到婴儿传递来的信息。所以在婴儿这儿,这个逻辑「你(抚养者)本来的状态A是错的,你要进入状态B,否则你就是“坏”的」是基本成立的。

可以说,强烈指责在婴儿这儿,是为了「否认抚养者的本来意志」,而将自己的意志放到抚养者这儿,最弱小无助的他们,必须得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自我能量延伸到抚养者那里。

基本正常的朋友们,也许都该感谢一下生命最初的抚养者,如妈妈,你能有基本的自我延伸,是因为部分获得了这个待遇。

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有「火柴盒」或「玻璃球」这么大的自我延伸空间,可能是,生命最初的这种自我能量延伸,基本没有实现。

 

基本正常的朋友,也会有太多人会觉得,自己的自我能量延伸被锁住了很大一部分,这该怎么解决,或怎么改善?

解决办法其实永远都很简单。大孩子或成年人的办法都是,在关系中去实现你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不要孤独地去满足,它通常意义不大。

孤独的满足,例如你找一个充气娃娃来满足性需求,这是浪费了生命能量。宝贵的生命能量,只是变成了一次兴奋而已。

相反,如果在关系中去满足你的性需求,你会发现,这真是不容易,这会有很多挑战,但随着挑战不断解决和改善,你会发现,性满足的同时,你构建了深度关系,你对人性的理解变得很不同了。可以说,生命能量这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性兴奋,而是推动你去体验深度人性,如爱,如恨。

不过,也别把这个太绝对化,有时哪怕只是将自我能量延伸到普通事物上,那也是一个巨大进步。

一个女孩,她总是很紧张,总觉得别人在盯着她,哪怕身边没人,她也很难放松下来。但一次,她在家里自慰时,感觉到享受得不得了,也非常放松。后来她明白,这是因为,现在的家,是完全属于她的空间,这是她买的房子,设计、家具和各种摆设都是按照她的意愿,她的自我意志,延伸到了这整个空间,这是一个她彻底可以说了算的房子,于是她放松了下来。

人有各种需求,试着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并且不要忘记「在关系中」,至少得有相当部分是在关系中,这自然而然就意味着自我能量的延伸,这是很深的疗愈,或者说,自我成长。



如果是陷入「强烈指责」的人,那又该如何疗愈自己?

首先必须看到,「我」指责「你」时的这个逻辑链条:

一、你本来的状态A是不对的;

二、你应该处于状态B中;

三、你进入状态B,我认为是很容易的;

四、可你就是不进入状态B,你故意在状态A呆着,所以你是存心和我对着干;

五、所以你是对我有敌意的,我因此要指责你!

必须首先在意识即头脑上明白,使用强烈指责的我或你,都必然会严重放大对方的敌意,甚至会彻底冤枉了对方。

同时,当不能严重指责对方时,你必然会严重指责自己。这个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没办法很快改变的。

所以,就不要和自己第一时间的反应较近,既然容易指责对方,或反过来容易指责自己。那就接受这个第一时间的反应。这是体验层面太深刻的东西,改变非常不易。

接着,用头脑提醒自己,事情不是这样的。——这会是对自我的一个否定,有人会极其不愿意这么做,根本上是担心,这样一做,能量就再也延伸不出去了。但头脑上的现实感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这样提醒自己。

再接着,去沟通,用各种方式去沟通,去化解误会。

同时,试着在这个关系中,实现对彼此的基本满足。基本满足都意味着,你们在延伸彼此的能量,不仅到物质与事情上,也会达到你们的心灵中。

在基本还可以的关系中,把疗愈交给时间,也即深度关系。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体验才是根本,这些过程很不易,但它值得。


「文章中插图,是日本漫画家石田彻也的作品,这都是他的自画像,可以看到,他是何等孤独,他的能量伸展不到人身上,而只能伸展到物。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自杀了。所以关系是救赎,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和孩子建立起深度关系,这是极大的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