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鎛的古文字

 香山梦艺术馆 2019-04-18


古代的一种乐器
更多义项 

基本信息

镈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中国乐器。盛行于东周时代。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现在发现的镈有三件铭文上自名镈,即素命镈(春秋中期,齐国),叔夷镈(春秋晚期,齐国),邾公孙班镈(春秋晚期)。其他的镈形制像镈而铭文中称为钟。

  • 中文名称
  • 拼音
    bó 
  • 笔画数
    15
  • 部首
  • 造字法
    形声

镈是中国古代大型单个打击乐器。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其特点是环钮、平口、器身为椭圆形或合瓦形。



1970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出土,器高大,盖上小下大的合瓦状,镂空扁钮作双龙吞噬翼兽状,器身两面有微凸螺状枚三十六个,篆间,鼓部饰云雷纹。器身铸铭十八行一百七十五字。记素命的祖先鲍叔有功于齐国,桓公赐他采色的史实。素命为了勉励自己,铸此乐器,以祭祀其之母仲姜,并祝自己的子孙后代幸福。

东周铜镈

类别:铜器

尺寸:高44cm

法国藏家旧藏此镈呈合瓦形,钮为相对双龙形,钲间正背两面共有蟠龙状枚三十六颗,如常规排列,口部平直。舞部、篆间与鼓部均饰大同小异的夔龙纹,此件与 Lot1662应为同一组镈编中的两件,此件尺寸较大。

白釉瓷镈

通高19.5厘米

1999年出土

造型仿青铜镈。器外壁分三层饰细乳丁状地,间隔饰三排乳丁,器顶部有饰纽痕。通体施白釉。中国古代乐器,盛行于东周,青铜制,形似钟,口缘平,有钮,单独悬挂,以槌叩之而鸣。《周礼·春官 》有"镈师"条。目前最早的瓷制镈见于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秦公钟器


秦公钟铭文拓片(一)

秦公钟拓片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