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年龄越过四十而不惑,吾—— 对人生,就有了更多的思索; 对人生,就有了更多的感叹; 对人生,就有了更多的认命! 一天,高中同学聚会,席间云山雾罩地乱侃之时,大家看着高中毕业照,回忆青葱岁月,细数百般人生,不由得感慨万端—— 我们的某位高中同学,只知学习,不顾其它,情商特低。因为他也是我初中三年的同学,如此算来,就是与我中学六年的同窗了。如此六年深情,按理说,高中毕业后,倘若见面,定当分外亲热,有说不完的“古今轶事”,然而,数年前,有次在返回老家的公交车上偶然相逢,打完招呼之后,我们之间竟“形同路人”,再无半句言语! 该“书呆子”同学,从未参加工作,一路顺利考试上升至博士。在上博士期间,在大街上因小事与三个小痞子发生纠纷,因不谙世故,不幸被小痞子几刀刺死! 吾听说后,悲哉万分——可惜该同学是他村里的:第一个本科生,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博士生! 吾之另外一位高中同学,真的是忠厚老实,是从不“顾左右而言他”的大好人,是真正“坐怀不乱”的木纳人!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某事业单位吃“国库粮”,从不参与同事、朋友、同学聚会,是大家公认的“老实人”! 结婚生子之后, 他却开始怀疑儿子不是自己的,极其悲惨的是,在儿子三岁多时,他突然掐死了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终生住在精神病医院里监护治疗! 婴儿,初生之时,只是一个没有分辨心的、不具备知识的自然的机体。从出生以后,就开始在社会人群的环境条件下成长,就开始了漫长的社会化过程。 自生命的头几天起,婴儿已能反应人的声音,接受人的触抚,并逐渐表现与成人眼对眼的活动,在整个前语言期,婴儿渐次以各种声音、表情、姿势和动作与他人进行交往,既反应来自他人的影响,也表示自己的意向。 开始学会了语言以后,特别是能独立行走以后,他们认识和活动的范围迅速扩大,积极参与了社会的活动,以更多的手段从更多的渠道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心理也加速发展直至成熟。 如果没有社会文明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狼孩自幼在狼群里长大,他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就与狼相似,并不具有正常儿童的心理。他们回到人类社会以后,有的还继续生活了几年,也未能恢复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国家中,有不少儿童从小失去父母,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被置于教养院之类的所谓慈善机构中,尽管衣食无忧,但是,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社会交往比较贫乏,结果呢,这样的儿童与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儿童相比,就更容易发生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 故,每个人,就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心理的变态、病态,与后天成长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当代西方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只有多引导、鼓励孩子自幼多与同龄人交往、交流,令孩子积极主动地多参与社会活动,才会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合拍”的正常人!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孩子就很容易成长为病态心理与变态人格的孩子!就像我那可悲、可叹的两位高中同学那样,如果只是盲目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情商的成长,就会极其容易令孩子成长为憨态、病态的孩子! 今晚,同学聚会,喝酒微酣,有感而发,草成此文,意在警示天下父母——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基础!必须设法引导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交流,以令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化解心结、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成长为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人! 后记: 情商培育,绝对是“教的曲,唱不得”——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达成的!必须是“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的多交往、多交流、多反思、多修通,去不断地开阔心胸、扩大眼界,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