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

 中医药方便 2019-04-19

表证的临床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 其中, 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等临床症状;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临床症状。由于六经含义和经络走向不同, 六经表证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

1.太阳表证临床症状:

太阳统摄营卫, 主一身之表, 为诸经之藩篱, 风寒之邪侵袭, 太阳首当其冲, 故病变多在表。太阳病以“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有以头痛,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浮缓为基本表现的太阳中风证, 还会有热多寒少、大汗出、脉浮弱、脉洪大、鼻鸣干呕、气上冲等临床变化症状;有以恶寒, 无汗, 身体骨节疼痛, 脉浮紧为基本表现的太阳伤寒证, 可能还会有头痛、身痛、腰痛、嗜卧、胸胁苦满、烦躁、身重等临床变化症状;以及太阳表证日久,不得汗解,邪气渐轻,正气来复, 以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呈阵发性发作为基本表现的表郁轻证。

2.阳明表证临床症状:

阳明表证包括外邪初伤阳明经之表和阳明经表热证。前者是以微恶风寒,汗出多, 或无汗而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是由风寒外束所致;后者症见身热汗自出, 不恶寒反恶热。面赤、额头痛、目痛鼻干、脉浮长等也为阳明表证之临床表现。阳明表证还可能伴有口苦咽干, 腹满微喘,卧不得宁等阳明经症状。阳明表证持续时间很短,“阳明恶寒, 二日自止” , 且恶寒程度较轻, 往往被人们感觉不到, 或者容易忽略。

3.少阳表证临床症状:

少阳为有阴出阳, 一阳初生, 故少阳为阳枢, 表接太阳, 内近阳明, 为半表半里 。少阳表证主要是指少阳风寒之表, 主要以发热、微恶寒、汗出、肢节烦痛等临床症状, 并伴有微呕、胸中满而烦、口苦等少阳经循行部位的症状。

4.太阴表证临床症状:

太阴表证主要是指太阴中风, 为风寒侵袭四肢之证, 由于四肢为太阴之表, 所以为太阴表证。太阴本虚, 抗病力不强, 邪正相争不激烈, 一般无发热恶风寒之象, 症见四肢烦痛、脉浮等, 为太阴中风邪正相争的表现, 以脾主四肢故也。柯韵伯曰:“风为阳邪, 四肢为诸阳之本, 脾主四肢。脾气衰少, 则两阳相搏, 故烦痛。脉涩与长不是并见, 涩本病脉, 涩而转长, 病始愈耳。风脉本浮,今而微, 知风邪当去, 涩则少气少血” 。

5.少阴表证临床症状:

《伤寒论》记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 麻黄附子甘草汤, 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 故微发汗也。”这里用解表法治疗少阴病, 故确有少阴表证。有学者认为少阴寒化阳虚为本, 病虽有自表而起, 但表证发热很轻浅, 持续时间亦很短,邪随即传里 。少阴表证表现为典型的少阴里虚寒证。临床症状既表现有太阳经表寒证, 卫气郁于肌表, 可见发热, 又有“脉沉”等少阴里寒证的表现。

6.厥阴表证临床症状:

厥阴病为外感热病的终末阶段, 厥阴表证有二, 即厥阴中风和厥阴伤寒。前者为感受风邪为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脉微浮或不浮等。后者为平素肝血虚少, 复感寒邪之厥阴伤寒证,脉细主血虚, 外来寒邪侵袭经脉, 血脉不畅, 四肢失于温养, 故手足厥寒, 所以以手足厥寒、脉细为主。

REF:黄建波.六经表证临床症状规范化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4(04): 465-4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