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赏析---《走进青花瓷的故乡》

 小瓷馆 2019-04-19


  喜欢收藏明清瓷器的人,没有去过瑶里,

  就像虔诚的穆斯林,没有去过麦加一样,是终生的遗憾。

  我终于如愿,一路颠簸,汽车过了高岭山,前面就是明清青花的故乡——瑶里。向窗外望去,十二月初的瑶河,秋水清澈,远处的山峰,还是草木未凋。秋阳映照之下,瑶里小镇古意浓浓。

  三年前,我在毕克官先生的《古瓷片》一书中,第一次知道了这个青花的圣地,就无限想往,今天如愿以尝,真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这里是青花的故乡。现在,这里已经是偏僻的乡野,可是在古代,此处是连接江西与安徽的要冲,又是世界上第一处高龄土的出产地,所以,明代初期,商业十分发达。

  瑶里有个“民俗瓷器博物馆”,

  在我见到的博物馆中,大概,这是最小的一个了,就一间屋子,随便找几件山上窑址中的残器,碗、盘、壶 ………,以及高龄山上的胎土,稀稀落落的简单摆放,就呈现出了一部从五代开始,一直到清末的中国陶瓷史。馆长姓吴,吴先生说:“瑶里的老百姓姓吴的多,这门吴姓家族原籍在无锡,以从事紫砂和陶器为生。后来,高龄山的瓷土被发现,祖上从无锡来到瑶里,用原来制陶的手艺,加工瓷器。使瑶里兴旺起来。”人们说:无锡人会做生意,想不到他们与青花瓷器还有密切的关系。

  身在瑶里小镇,就在窑址之中了,

  在古镇街道的两旁,路边、菜园、房基上 ……,处处可以见古代的瓷片,作为一个外来人,你可能觉得新奇,但是,古镇的居民们却习以为常了。当你像发现宝贝一样,在谁家的菜园里,拣到一块明初的瓷器碎片时,人们会用诧异的眼光看你,觉得你很新奇。向你询问:“这个还有用吗?能卖多少钱?……”让你都不知从何回答。

走进明青花的故乡

  文献资料上讲:

  “瑶里古窑,共有 3处,即东山闭、窑旮旯和栗树滩。瓷质为白瓷,产品主要有青花圈足碗、白瓷折腰碗、芒口碗,装烧工艺为涩圈迭烧和支圈组合式复烧两种形式。装饰方面,或素白,或碗底心书青料草体“福”、“寿”字样,外壁下部画一周蕉叶或云气纹、缠枝莲纹。该窑址始烧年代南宋后期,终烧于明代中期,是浮梁东河流域烧造时间最早的一个窑址。”




  其实,这里窑址处处都有的,淳朴的居民告诉我,那野外、那山上 …..,全是匣叵,全是残瓷碎片,多的是呀……。我步履匆匆,急切的穿过古镇的小巷,登上了古镇东面的小山坡。

  真是让人兴奋,山脚下面,就是一个明初的窑址,残碎的匣叵很多,一堆堆的,瓷片是如此之多,基本都是明前期的东西,瓷器很粗,带有涩圈,有的瓷化程度很好,有的生烧的现象严重。文饰都是草体福字与一笔点化的莲花、菊花 ……,洪武——空白期的特点浓郁。

  那种飘洒流畅的莲花纹、菊花纹 ……,我在千里之外的北方,也能够拣到这样的瓷片,真没有想到,这种遍部全国的民窑饭碗,它的产地,却是这偏僻的山沟沟里,真是不敢让人相信。

走进明青花的故乡

  人类有一个共性,喜欢寻根。

  就像美国小说《根》一样,讲诉一个普通的美国黑人去寻根的故事,最后他找到了,在非洲一个原始部落,那里就是他的祖先。看到这些普普通通、残残碎碎的瓷片,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油然而升,你会想起千金难购的永宣瓷器,你会想起价值连城的成化精瓷,你会想起几百年后的康熙、雍正、乾隆 ……,眼前的一切,就是明清瓷器的祖先——瑶里的青花。

  这个古窑遗址,现在是一位老农的菜园,小息期间,我与这个江西的老表攀谈起来,他说:“ ……这是什么时候的窑,我们也不知道,小的时候就有。从前,这里的碎瓷漫山遍野,有时候也能遇到完整的碗盘什么的,但是遇到的机会很少,基本上都是残品,有的连接在一起,一落落的,种地时候清理它们也很费劲,只能用这些连起来的残瓷砌墙,现在跟从前相比,少多了呀。”望着眼前的老表,我想,如果他是一个对古代瓷器感兴趣的人,不用到别处去,就是在自己的房前房后、庭院、菜园……..,就可以写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的专著,因为,他家的承包田,就是一个古窑博物馆。

  在这古窑边,你可以知道什么是“一笔点化”,什么是“生烧”,什么是自然开片,什么是明初的民窑绘画风格, ……。这些书本上的抽象讲解,在这里全都变的生动具体起来,这里的教具多极了,每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都体现出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

  听当地人讲,古代时候“瑶里”的“瑶”字,本身就是一个“窑”字,因为地处山内,炉火通明,窑口很多,所以称为“窑里”。与此相对的外面,是指浮梁古城。一切烧制的瓷器都要通过浮梁运往外地。古镇上的人,时常指着瑶河两岸的石砌台阶说:“那是从前的码头,瓷器都在这里装船。热闹的很呀。”

  是的,从前这里很热闹,因为它是明清青花瓷器的策源地。随着时光的流逝,窑火熄灭了,人迹稀少了。但是,瑶里还是瑶里,它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颗明星,永远也不会陨落的,如同洪武年间的草体“福”字,溶入了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一个朝代的权威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