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漆器制作前要对产品进行整体全面的设计,即对器物的外观形态、图案纹样、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手段等,都必须事先加以确定,做到制作时心中有数,以其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制作木胎制作涂漆的器物胎体,也叫胎骨。其材质很多,目前国内多用木胎。首先要选料,一般需要使用梨木、榆木等硬木;高档漆器产品则用楠木、红木、紫檀等名贵材种;其次进行下料,制作器物,清理表面;最后打磨平整光洁。 包胎先把夏布按胎体尺寸剪好,将其两面都抹上大漆,然后裱贴在木胎上,整个胎体全部都要贴好,放入窨箱阴干,这样胎体就包好了。包胎的作用就是防止胎体开裂。 涂灰即上腻子做底,俗称“漆底子”。腻子用生漆和砖灰调和而成的,分为粗灰、中灰和细灰三道工序。先涂粗灰,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胎体上,干后打磨,然后分别再上中灰、细灰,每次都要将灰刮得平平整整,厚薄均匀。 打磨打磨是制作漆器从始至终的一个工艺。根据制作进度,分别需要使用各种不等型号的砂纸,对胎体进行反复打磨。用水砂纸打磨时还要不时沾水去进行操作。 阴干漆器制作的阴干过程(干燥)是在潮湿条件下进行的,有严格的湿度和温度要求。湿度85℃左右,温度25℃左右。用于阴干的设备叫“窨箱”,每上一层灰都要进入窨箱进行阴干,才能再上下一层。 髹漆髹漆时先要进行调漆,将大漆加入适量樟脑油调均匀后用专用的刷子刷涂于灰胎上,刷涂时漆层不能过厚。刷漆的层数是根据作品需要,有的要涂刷70~100层。每次刷上漆后,都要进行阴干。 制作纹理在胎体上制作图案纹饰,叫做“上纹理”,就是对漆器进行艺术加工。做纹理的工艺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简要介绍5种常用工艺。 彩绘:用大漆在木胎上进行作画,将器物美化装饰出来。它不同于在纸上作出的平面画,它是有立体层次感的,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制作时首先将画稿拓印在底胎上,然后用笔蘸上调好颜色的漆描出图案,再用不同技法逐步完成画作。 掐丝: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 描金:先将设计好的画稿拓印在胎体上,然后把金粉用大漆配好,拿专用画笔蘸上,在已拓印好的工笔画基础上,在需要的部位描上金,勾勒出各种图案来。 镶嵌:把生漆涂抹在漆胎上,按图案设计要求将蛋壳、贝壳、银丝、金箔等材料,用镊子或手指,将其巧妙地镶嵌黏牢在胎体上,形成图案或纹饰。 堆鼓:乳胶加上滑石粉调和起来,根据设计图案在需要高起平面的部位,用漆料一层一层堆起来,使作品产生立体的效果。 推磨抛光漆器完成最后需进行推磨抛光处理。其技艺方法就是用手推。以手掌或头发蘸上砖灰和胡麻油,无数次地反复推擦,直至出现光亮如镜、润泽如玉的漆面。 文:郭喜梅(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