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演唱十忌》的技巧

 梅兰co8bd95u0d 2019-04-19

京剧演唱十忌

苏移

01

吃字

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和念上, 讲究口齿清楚, 这样才能吐字真切, 发音准确, 把唱词或话白字字送入观众的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 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 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咬字发音的部位。

02


倒字戏曲演员要想把字唱的准确,必须把阴、阳、上、去(四声) 找准, 如“他” 字, 属于阴平, 如把它读做上声, 则成为“塔” 字了。“倒字”就是不辨四声。

03

即演员在唱念中吐字轻飘无力。在京剧演唱中非常讲究“喷口”( 即爆破音) ,所谓“喷口”, 即要求演员在咬字时, 要把嘴皮子收紧, 把气息用足。“飘”, 也正是由于嘴皮子没劲, 气息不足所造成。

04

口紧

口紧亦称做“牙关紧”。即演员在咬字发音时张不开嘴, 上下槽牙过于收合。这一毛病不仅影响着吐字的清楚准确, 而且也造成了发声上的平直、沉闷, 出现“牙关紧”毛病的原因, 大多为训练不得法所致。

05

冒调

冒调演员在演唱时, 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 胡琴或笛子) 规定的调门高, 叫做“冒调”。出现这种毛病的原因一般说有两个原因, 一为演员的耳音不好, 听音有误; 一为演员用气过猛。

06

塌调

塌调亦称“荒调”。即演员在演唱时, 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 胡琴或笛子) 规定的调门低。出现这一毛病的原因也有两点, 一是演员的耳音不好, 听音有误;一是用气不足。

07

演员在唱时, 比原来规定的节奏慢着一块叫“坠”。这种毛病出现在重点唱段中, 往往要破坏人物感情和戏剧情节的正确表达。造成这一毛病的原因, 大多是由于演员在演唱中, 对于人物性格, 剧情发展, 缺乏应有的理解。有时演员对所唱曲调欠熟练也易造成此毛病。

08

丢板

丢板亦称“走板”。京剧曲调的节拍是以“板”、“眼”划分的, 凡曲调的头一拍者, 均称做“板”, 其余者为“眼”。如京剧中四二拍的“二黄原板”, 头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 即一板一眼。按京剧演唱的规律来说, 二黄为板起板落, 西皮为眼起板落。在演唱中若将板眼唱错, 通称“丢板”。“板”、“眼” 的颠倒, 在演唱中会影响曲调的和谐完美。

09

横气

横气京剧演员在演唱中很讲究用气, 有所谓“气乃声之源”之说。气口的运用, 不仅决定着声音的响亮与否, 而且也决定着曲情的表达。京剧中的气口, 包括吸气、储气、呼气、换气、偷气……等等。 “横气”, 就是演员在演唱中不会使用气口或精神过于紧张, 把气息横在胸部而不能运用自如地演唱。气口运用不好, 还会导致声带的过度疲劳。

10

水腔

水腔有造诣的京剧艺术家, 在演唱上既讲求声音的圆润悦耳, 同时又要求声音富于感情, 即所谓“声情并茂”。而“水腔”恰恰缺少上述两点, 好似一碗白水, 平淡而无味。导致这一毛病的原因, 在于演员既缺乏演唱技巧, 而又缺少对曲情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