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流速仪使用“指南”发布了!

 徐州市中心医院 2019-04-20

峰流速仪,你真的会用吗?


作者 |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尹雯

来源 | 医学界呼吸频道

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PEF)亦称最大呼气流量,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呼气的最大瞬时流速,主要反应呼吸肌的力量及气道有无阻塞。检测PEF的仪器称为峰流速仪(peak flow meter, PFM),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不同厂家生产的PFM。①-③为机械PFM,因其使用简单、价格经济、容易掌握,应用较为广泛;④-⑥为电子PFM,轻巧便捷,但价格稍贵。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竟仅有10%患者使用过PFM

PFM对于哮喘患者,就像血压计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糖仪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样重要。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建议5岁以上的患者可以每天坚持测PEF,并记录在哮喘日记中以监测病情变化。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将PEF监测作为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工具之一[1]

然而,我国PFM的使用情况不乐观。2015-2016年针对我国中心城市30家医院哮喘患者的管理水平调查显示,仅10.1%的患者使用过PFM,而每日规律使用者仅4.3%,且未使用PFM的原因中,65.2%是由于医生从未介绍[2]

简单6步教你正确使用PFM

PFM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机械PFM为例)

  • 装上一次性使用配套的吹嘴。

  • 确定游标无随意晃动,且已经归零

  • 站立(推荐)或腰背挺直坐位水平手持PFM勿遮挡游标及出气口,深吸气、吸足,迅速含住吹嘴,不要漏气,立即以最大力气、最快速度将肺内气体呼出。(注意:呼气时候不要用舌头堵住呼气口。如操作过程中出现咳嗽或错误,请重新操作。)

  • 观察PFM游标箭头所指刻度(PFM保持水平),并读取数值。

  • 连测3次,取最大值作为PEF值。

  • 每天消毒吹嘴,按照说明书固定时间消毒PFM。

这几种常见的错误,千万别犯!

1
PFM操作有哪些常见错误?

研究人员分析1987年-2013年发表的关于PFM使用的英文文献发现PFM操作的常见错误包括:未归零、未进行3次测量、未水平持PFM、手指遮挡游标、呼吸不快速有力、吸气不足等[3]。除此以外,还需提醒以下3点:

不要用“吐痰样”动作

▲因“吐痰样”动作导致PEF检测值假性升高。图摘自文献《Falsely high peak expiratory flow readings due to acceleration in the mouth》。

一篇和我一样老的文献首次报道了错误使用PFM致PEF假性增高的病例。

医生观察到治疗期间患者PEF出现明显增加(上图红圈所示),后发现是由于患者错误使用PFM所致,其原文描述为“a spitting action, using the tongue and buccal musculature to accelerate the air through the mouth”,即患者以“吐痰样”动作(原文:spitting action)使舌头和面颊肌肉形成通道加速气体速度导致PEF假性增高[4]

1998年Chest杂志上发表研究指出这种 “吐痰样”动作(o(≧口≦)o始终觉得这么翻译有点丧心病狂)可导致PEF值较正常值升高12.4%-68.2%[5]

▲禁止吐痰。PEF测定时“吐痰样”动作易导致PEF值假性升高。图来源于网络。

不要使用不合格或自制的吹嘴

另有学者指出,吹嘴外径30 mm、长40-50 mm是接近气管、最适合的尺寸,也是符合实验室及临床肺量计使用的吹嘴,可减少“吐痰样”操作导致的假性增高,而市面流通的PFM吹嘴尺寸不一、外形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可能影响测量的结果[6]

这也提醒我们用合适的、标准规格的吹嘴,切不可以随意更改甚至自制。毕竟,自制透析机在我国也曾有报道。

▌ 推荐站立位,腰背挺直坐位亦可

急诊或住院患者也常常需要进行PEF测定以评估病情,对于卧床的重病患者,呼吸治疗师有时会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PEF检测。为此,有研究特对比了站立位、45°卧床且背部靠枕、坐于床上腿伸直伴身体10°前倾三种姿势对PEF值的影响,发现三种姿势PEF测定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并推荐患者站立检测PEF[7]。另有研究指出,对于不能站立检测的患者,双膝自然弯曲、双脚贴于地面、腰背挺直坐位也是可行的[8]

好了,错误的用法就不再细数了,我知道很多人是正确的总教不会,错误的一教就会…… ╮(╯▽╰)╭

评价哮喘病情,一张PEF记录表帮你搞定

▲哮喘患者症状与PEF记录表。完善个人基本信息,根据个人最佳PEF计算绿色、黄色、红色区域界限值。以×或●或○等形式在相应位置记录每次PEF值,以直线连接即为PEF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此外,需详细记录长期及临时用药情况。

(表格可在文末阅读原文处下载哦~)

1
PEF监测的时间点,有多种方式
  • 昼夜检查法:每日早、晚分别测量3次,并在哮喘患者症状与PEF记录表中记录早晚最佳PEF值。

  • 4次检查法:每天测定早上、中午、傍晚和睡前PEF值,例如:06:00、12:00、18:00、24:00。

  • 按症状检测:当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的时候进行检测,以判断症状与通气功能是否同步。

  • 用药前后检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后进行检测,以确定气道的可逆性及药物疗效。

注意:哮喘严重发作,有明显感到呼吸困难时,不宜再行PEF测定,应该立即就医。若有主观症状临时加用药物,尽量于用药前及后10-15 min左右记录PEF,并同步记录应用药物日期、名称、剂量和使用频率。

2
PEF的评价哮喘病情有三种方式

 和个人最佳值的比较

在哮喘良好控制2周以上,没有任何症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情况下,认真测量2周内最高PEF值即为个人最佳值。比较直观的是如下图所示的类似信号灯的颜色区域管理模式。

举个栗子:

患者PEF个人最佳值为500 L/min,则黄灯警告线设定在500×80%=400处,红灯警告线设定在500×50%=250处。((⊙﹏⊙)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巧合)

 和个人预计值的比较

每个人的PEF预计值是不同的,一般与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相关。PEF占预计值≥80%,提示PEF正常或无呼气气流受限;PEF占预计值60%-79%,提示轻-中度的呼气气流受限;如果PEF占预计值<60%,提示呼气气流受限程度较重。

那么,怎么计算PEF预计值呢?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法(一般说明书都有提供),一是公式计算法[9]

▲15-85岁成人呼气峰值流量值。图摘自《肺功能检查指南 —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

▲5-14岁正常儿童呼气峰值流量值。图摘自《肺功能检查指南 —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

钟南山教授等人建议的正常值PEF计算公式如下(A:年龄(岁);H:身高(cm)):

18岁以上成人:

  • 男性成人PEF(L/min)=75.6 20.4×A-0.41×A2 0.002×A3 1.19×H

  • 女性成人PEF(L/min)=282.0 1.79×A-0.046×A2 0.68×H

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

  • 男孩PEF(L/min)=5.29×H-427.1

  • 女孩PEF(L/min)=4.94×H-399.8

 计算日变异率

正常人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PEF值可有差异,称为日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可用PFM于每日清晨及下午(或傍晚)测PEF,一般需连续监测一段时间(>7天),取平均值。PEF日变异率<20%提示哮喘控制良好,PEF日变异率≥20%提示哮喘未控制。

PEF日变异率=×100%

如何把“没用”的工具变“有用”?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14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4%,哮喘患者数量多,所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巨大。国内外指南及共识均指出PFM是评估哮喘简便有效的工具,但这个 “有用(作用)”的工具,为什么“没用(应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未使用PFM的原因近三分之二是医生从未介绍,而使用PFM者操作的正确性仍不足,可见哮喘患者缺乏有效的宣教及指导。

在此,我们呼吁临床医生、护士、药师联合加强对哮喘患者PFM规范使用的介绍,以强化哮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及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和急诊入院,减轻疾病心理及经济负担。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的哮喘患者,积极参与到哮喘的自我管理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加强哮喘监测、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和医生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哮喘的良好控制。

▲哮喘患者应该学会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图摘自《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3):171-8.

[2]王文巧, 林江涛, 周新, 等. 2015-2016年我国中心城市30家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水平调查. 中华内科杂志. 2018;57(1):15-20.

[3]Self TH, George CM, Wallace JL, Patterson SJ, and Finch CK. Incorrect use of peak flow meters: are you observing your patients? J Asthma. 2014;51(6):566-72.

[4]Connolly CK. Falsely high peak expiratory flow readings due to acceleration in the mouth. Br Med J (Clin Res Ed). 1987;294(6567):285.

[5]Strayhorn V, Leeper K, Tolley E, and Self T. Elevation of peak expiratory flow by a “spitting” maneuver: measured with five peak flowmeters. Chest. 1998;113(4):1134-6.

[6]Malloy J. Elevation of peak expiratory flow by 'spitting' maneuver. Chest. 1998;114(5):1497-8.

[7]Wallace JL, George CM, Tolley EA , et al. Peak expiratory flow in bed? A comparison of 3 positions. Respir Care. 2013;58(3):494-7.

[8]McCoy EK, Thomas JL, Sowell RS, et al. An evaluation of peak expiratory flow monitoring: a comparison of sitting versus standing measurements. J Am Board Fam Med. 2010;23(2):166-70.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 肺功能检查指南——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6):426-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