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的草书成长记!

 神秘俠客書法 2019-04-20

元747年,湖南永州郊外,一对农民夫妇将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送到寺院修行。陌生之地,远离父母,换作别的孩子,早已哭得满地打滚,可那个男孩不仅没有哭,反而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自由了。


男孩本姓钱,姓钱却没钱,没钱也就罢了,每天还要无休止地跟着父母种地、打柴、放牛等,小小年纪便饱尝生活艰辛,不肯被束缚的男孩为摆脱窘境,主动要求入寺为僧。父母虽有不舍,但考虑家中因此少了一张嘴,日子也许好过些,便同意了。于是,男孩人寺为僧,法号怀素。


由于怀素年龄小,和尚们也不按寺规要求他,任他自由玩耍。怀素很开心,每天傻玩傻玩的。有一天,他不玩了,而是对着墙壁发呆。

原来,怀素发现寺院墙上有不少名人题字,上面的书法写得龙飞凤舞,他虽看不懂,但看着好玩,便在地上用树枝比画起来。寺院住持看他对书法感兴趣,闲时便有意培养他识字读书。怀素买不起纸张,就到处找地方练,废弃的墙壁、葱绿的芭蕉叶、寺院的石桌等都被他用来练字,每天他都要写满50片叶子才算完。


可惜,或许是因为怀素自小散漫惯了,随着年龄渐长,寺院里的清规戒律让他很不爽,不想被束缚的怀素决定离开寺院云游四方。虽然住持看好他,认为他的书法如果好好练,将来定成名家,但梦想虽美好,毕竟很遥远,怀素可不想为了所谓的前程而挥霍掉自由,于是不顾住持挽留,背包下山了。


书法不成家,诗词不成句,这点儿文化行走江湖,没准一个大浪就能将他拍在沙滩上。怀素也明白自己的短板,于是寄希望于找一个既自由又能学点儿才能的大师。他听说李白的诗写得好,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去讨教,准备专攻诗词。

李白也是自由狂傲之人,与怀素的格局差不多,结果两人一见如故,李白倾其所学教他写诗。怀素也认真学习,只是时间长了,每天平平仄仄地吟诗,怀素又觉得拘束,于是借口寻师访友学习书法,离开了李白。为了鼓励怀素,李白洋洋洒洒写下《草书歌行》送给他。


又一次为自由而出走的怀素不肯再停下脚步,他不停地走啊走,从北至南,行程近万里。但世界实在太大,旅途太过于疲劳,怀素终于累了,他想歇歇了。当时恰好有位诗友调至京城任太子左庶子,怀素就跟着进京了。

怀素的诗友是官府之人,有机会进出皇家图书馆,怀素也因此有机会欣赏到名家的书法作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的那点儿皮毛功夫简直拿不出手,面对名家作品,怀素连握笔的勇气也没有了。


他简单总结了前半生,都是自由散漫害了自己,以致而立之年还没有任何成绩,跌跌撞撞了这么多年。怎么办呢?怀素终于静下心来,开始学习名家之精髓,苦练自己的书法风格。


这是一段相对平和的岁月,怀素收敛散漫之心,专注于书法研习。他晨起临窗而坐,挥毫泼墨书写,夜晚秉烛而读,苦吟诗词歌赋。在京城的五年时间,怀素的书法作品日臻成熟,但在研习书法时,他骨子里向往自由的因子又不知不觉渗透到笔端,以至于他写的字也变得散漫起来,京城的书法家们评价说:  “狂而草,意为狂草。”就像怀素不肯安分的心一样。


的确,彼时的怀素在这个地方待久了,就浑身不自在,他又向往既自由又能修习本领的生活了。公元768年,怀素“谒见当代名公”,挑着两担书籍,手里拄着锡杖,风尘仆仆地再次出发了。虽然说是谒见名家,但每到一处,怀素就借着酒劲一通狂写,常常技压群雄,哪里还有别人施展的地儿?怀素自觉天下无人能比。


可行至秦地,怀素又停下了。原来,此地有位书法家,其书法写得凤舞九天,简直能亮瞎众人的双眼。


书法家名叫邬彤,是善写草书的书法家张旭的弟子。在邬彤的狂草面前,怀素哪里还敢张狂,于是虚心向邬彤请教。邬彤虽是名家,却谦卑有礼,将自己的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教给怀素,把怀素感激得直呼恩师。

相比于自己只知道不切实际地追求自由,邬彤是如此务实、低调。怀素终于悟出,做人可以自由散漫,但做学问一定要谦逊内敛,否则难成大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的怀素已是声名远播的书法家,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向他讨教。若此时办个书法班,不仅能扩大影响、增加收人,说不定还能因此开启仕途之门呢。怀素却淡定地回绝了,他坦言自己尚在学习中,怎能为人师表?


公元772年,怀素返乡,探望双亲,途中特意绕路,拜访了颜体创始人颜真卿。这是一次世纪会晤,两位大书法家惺惺相惜。怀素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主动放低身段,阐明自己是来学习的。面子给得足足的,颜真卿一高兴,就把自己的书法绝活“十二笔意、平谓横、密谓际”等全部教给了他。


颠沛流离大半生,痴迷于研习书法的怀素终于回到自己的故乡。踏人昔日的寺院,虽然荒凉不堪,怀素却倍感亲切,这里毕竟是自己研习书法的起源地。此后数年,怀素不再追求表面上的自由,而是居住在寺院,专心研习书法,并以狂草体而闻名于唐朝书法界。

怀素出名了,前来求字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炒到了一字千金的地步,怀素却不肯随便为人题字。有人不理解,这年头谁跟钱有仇啊?怀素微笑着喝下三大碗酒,然后写了《自叙帖》一幅,详述了自已的生平经历,以浓重的笔墨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前辈们,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之后的岁月,怀素在寺院中写下大量书法作品,再加上他嗜酒如命,曾创下一日九醉的纪录,而他的狂草体在美酒的浸润中,更加具有自已的特色。

公元799年秋天,落叶飘零,满目萧瑟。一生追求自由的怀素在打坐中悄然圆寂,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世间无人记得那个姓钱的男孩,历史却记载了一位以“狂”著称的书法家怀素,他的一生虽自由得飘忽不定,却给后人留下一个清晰的飘逸背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