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千古名篇,记录“我的少女时代”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4-20
李清照千古名篇,记录“我的少女时代”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很喜欢的两首易安词。当时的中学课本上都有录入。第一首读的时候很舒服很畅快,把少女时代的一次出门游玩写得这么让人迷醉。
第二首完全被后两句惊艳,“知否知否”,词人的声情气态真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绿肥红瘦”这样尖新的组词搭配也就深深印在脑子里。
没有这两首词,易安的举世才华不会被淹没,有了这两首词,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女孩儿样的李清照。
图片
先看第一阕。词人记一次夏日赏荷,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荷塘,亭亭玉盖的荷塘周围有供人纳凉的亭子,小舟就系在亭子附近,姐妹一行也许早早就来了,也许日暮才来,但总之,她们高高兴兴上船开划了,一边开划一边做着各种游戏,也许是互相泼水,也许对诗呢,好不快哉,大家都很尽兴,哪知玩过头了,天快黑了不说,连说好不到的荷塘深处也到了,回头一看,都划这么远了啊,赶紧往回划,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啊,挤一块你划我划,动静可大了,不就把刚刚回巢的鸥鹭惊的乍乍乎乎都飞起来了吗?
见过的几乎所有注本,都把“沉醉”说成是“大醉”,对一群十来几岁的小姑娘,我无法想像。我把“沉醉”理解成“陶醉”,沉浸在其中的意思。这首词跟酒无关。“沉醉不知归路”,不是醉得不识路,而是一块玩嗨了忘了要回去,也不是醉酒了才“误入藕花深处”,而是玩着玩着自然划远了,到深处了,天又快黑了,姑娘们着急了,七手八脚划起来,“争渡,争渡”,没准一陈手忙脚乱没往回划,反倒越划越远了呢,是为“误入藕花深处”。这就是一群小姑娘呀,可能还没荷叶盖高,划到深处,七划八划,可不就跟闯迷宫一样吗?“误入”,很可能这群孩子是给茂密的荷塘转晕了。为什么非要理解成醉酒呢?一群孩子面对比自己还高的荷叶,着急往回划,由于技术和没看好路,“误入藕花深处”,这样的误入多有趣呀。
就像我们回忆起年少的事一样:那时候好傻。就是这样傻傻的事,回忆起来总能感动自己,这个就叫青春,所以李清照说:常记。
图片
我们再看第二阕。
这首词年初还因为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爆火了一把,火的很清奇,源于网友一句话:说是辞藻堆砌,还不如喊麦。
把这首词拉回大众视野。
词也记少女时代,不过不再是天真烂漫了,捕捉的是少女的敏感和细腻。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所谓的,不会走心,对唐僧来说可能是收衣服,但对触觉灵敏的少女李清照,她关心的是海棠。花花草草。女儿家心思很细,醉酒中都留意到雨下得小,风起得很大,念叨着海棠花还是睡着了,第二天一醒来,马上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试问”,似乎想问又怕问,传达出很微妙的心理,但听到对方回答“却道海棠依旧”后,词人失望透了,风吹雨打一晚上,你说“依旧”?词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感受属于文人嗅觉,而侍女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丫头。这才有了两人之间有趣的对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以指词人内心,也可以是词人直接说了出来。无论哪种情况,词人都对自己的侍女有点生气哩。读其词,思其事,脑补其画面,两个小女生都好可爱。主人嫌她的侍女粗枝大叶,侍女也同样会觉得她的主人很奇怪:管那些干啥?
图片
词中“绿肥红瘦”一句体现了词人鲜明的创造,之前没有人用过,之后很多人模仿,千古名篇全在此出人意料一笔。易安词特善收尾,篇末常有佳句。
两首词都写得清新别致,都是易安词中秀逸动人的名篇。以平常字眼,书日常片段,生活气息浓厚,呈现的是如电影镜头一般的画面,那种青春美好的洋溢,至今读来,宛在眼前。谁没有过纯真年代呢?
但这种能对大自然保有广泛接触和热爱,并能徜徉其中自得其乐的少年时代,于电子工业化的我们,简直是一种巨大的奢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