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读者咨询: 许多大型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 · 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患者常因顾虑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而导致用药不足。 今天我们特意邀请北京朝阳医院药师马卓,为您解读一下”他汀安全一二三“。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地位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分为水溶性、脂溶性两类。 · 亲水性他汀(水溶性):不易进入肝脏外的其他组织,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肝选择性和肌肉安全性。有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 亲脂性他汀(脂溶性):更易穿过血脑屏障,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不仅是指南推荐的治疗血脂异常的一线用药,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药物,其心血管获益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在临床中,常常有患者由于担心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能遵医嘱服药,正确认识和处理他汀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他汀类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良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不良反应分析: 1.他汀与肝脏安全性。 (1)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 · 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 0.2/100 万; · 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为0.5%-2%; · 大多数的肝功能异常发生在他汀治疗开始的前三个月。 (2)相关禁忌证: ·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 · 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 · 任何原因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 · 失代偿性肝硬化; ·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慢性肝脏疾病或代偿性肝硬化不属此类药禁忌证。 (3)如何监测:FDA推荐在开始他汀类治疗前。 · 需要进行初始的转氨酶评估; · 在开始治疗之后,只有出现肝毒性的症状时,才需要再次评估转氨酶水平。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推荐: · 他汀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 · 如无异常,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 · 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应暂停给药; · 且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2.他汀与肌肉安全性。 (1)他汀引起肌病发生率: · 他汀所致肌病的发生率为1.5%-5%; · 发生横纹肌溶解风险约为0.04%-0.2%。 (2)易患因素: (3)如何监测: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在开始他汀治疗前检测肌酸激酶(CK),治疗期间定期监测。 用药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CK; 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CK升高至10倍正常上限也是停药指征。 (4)如何解决: 发生横纹肌溶解的患者不应再尝试其他他汀; 发生肌病或肌痛的患者可通过减少他汀剂量,更换为亲水性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避免与他汀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药品,或采用隔日给药等方法。 3.他汀与新发糖尿病。 虽然有研究显示他汀的治疗会在很小程度上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这不足以成为我们放弃使用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理由。 因为他汀治疗对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益处要远超过所增加的小概率新发糖尿病风险带来的坏处。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他汀类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能够做到及时监测与防治,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从而提高长期坚持服用他汀所产生的临床获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