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脂用阿托伐他汀,一定要注意这6点!

 尚振奇 2022-02-2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临床决策,可以更简单

 

禁忌症[1]

  
  • 活动性肝病,可能包括不明原因的肝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

  • 对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

  • 妊娠妇女

  • 哺乳期妇女

六大注意事项[1]

   
1

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

阿托伐他汀可能导致肌病[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值10倍,肌肉疼痛、压痛或无力],以及伴或不伴有肌红蛋白尿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横肌溶解症。使用包括阿托伐他汀在内的他汀类药物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并且可能发生罕见的死亡事件。
 
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或以上、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损害、与某种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及较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
 
若患者出现CK水平显著升高、被诊断或怀疑患有肌病的情况,则停止使用阿托伐他汀。
 
停用阿托伐他汀后,患者的肌肉症状和CK升高的现象可能会消失。对于出现继发于横纹肌溶解症的肾功能衰竭,或其他高风险性、急性或严重疾病(如,败血症、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大面积、创伤,严重的代谢、内分泌或电解质紊乱,或不受控制的癫痫)的患者,应暂时停用阿托伐他汀。

当开始使用阿托伐他汀或增加阿托伐他汀剂量时,应告知患者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风险。指导患者及时报告任何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压痛或无力,尤其是伴有乏力或发热的情况。
   
2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已有罕见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报告,IMNM的发生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相关。在开始使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之前,应仔细考虑IMNM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开始治疗,应监测患者IMNM的体征和症状。

3

肝功能障碍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肝功能的异常。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中,有0.7%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的症状[出现2次或多次>3倍正常值上限(ULN)]。
 
当阿托伐他汀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mg、20mg、40mg和80mg时,对应的肝功能生化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2%、0.2%、0.6%和2.3%。
 
在剂量减少、药物中断或停止用药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恢复到或接近治疗前水平,且没有后遗症。在30名肝功能指数(LFT)持续升高的患者中,有18名患者继续使用减少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建议在开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肝酶检测,并根据临床症状指示对患者重复进行肝酶检测。
 
使用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中,很少有关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肝功能衰竭的上市后报告。如果患者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肝损伤,并伴有临床症状和/或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应立即中断治疗。如果未发现其他病因,请勿重新开始使用阿托伐他汀。

对于大量饮酒和/或有肝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于具有活动性肝病或不明原因的持续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禁止使用阿托伐他汀。

4

内分泌功能
已有报道表明,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导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
 
他汀类药物会干扰胆固醇合成,且理论上可能会减弱肾上腺和/或性腺类固醇的产生。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不会降低基础血浆皮质醇浓度或损害肾上腺储备。
 
尚未在足够数量的患者中研究他汀类药物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对绝经前妇女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尚不清楚。如果他汀类药物与可能降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或活性的药物(如酮康唑、螺内酯和西咪替丁)同时使用,则应谨慎。

5

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
已在犬中观察到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该血管病变的特征是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周围间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在健康犬中使用阿托伐他汀可产生产生视神经变性,这一剂量所产生的血浆药物浓度大约是服用人体最大推荐剂量时平均血药浓度的30倍。

6

用于近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
在一项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中风(SPARCL)研究的事后分析中,对4731名在过去6个月内有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无冠心病(CHD)患者使用80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与安慰剂,阿托伐他汀组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HR:1.68,95%CI:1.09-2.59;p=0.0168)。
 
不同治疗组的致死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阿托伐他汀组17例,安慰剂组18例)。阿托伐他汀组非致死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安慰剂组(0.7%)。一些包括研究开始时的出血性脑卒中和腔隙性脑卒中在内的基线特征与阿托伐他汀组较高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关。
  
参考资料:
[1]Product Information: ATORVASTATIN CALCIUM- atorvastatin calcium, film coated tablet, Biocon Pharma Inc., Updated August 16, 2021.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界小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