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1. 句内括号解释什么就紧跟什么。 例: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分析:括号提前到“教室”后。 2. 只强调篇章名字用引号。 例:《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2006年江西) 分析:第二个《教师口语》用引号。 3. 破折号和“即、就是”不共用。 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分析:删去“就是”或破折号。 4. 各类活动名称不用书名号。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 分析:第一个书名号改为引号。 5. 行文中需要读出来的解释用破折号夹注。 例:他们能够制造武器,但不能制造——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不能控制人的思想。 分析:在“控制”后加上破折号。 6. 汉码连用表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她今年有十七、八岁。 分析:删去顿号。 7. 汉码连用表确数中间要用顿号。 例1:高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会议。 分析:应是“高一、二年级”。 例2: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分析:应是“二、三线”。 8. 固定的很短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 例:干部任用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 分析:删去顿号。 9. 顿号和连词不共用。 例1:我国的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及新闻出版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分析:删去“及”或最后一个顿号。 10. 倒装成分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分析:主谓倒装。“起来”后用上逗号。 例2:她随手打了一下他轻轻地。 分析:状语后置。“轻轻地”之前加上逗号。 11. 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时不能用顿号。 例: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分析:把三个顿号改为逗号。 12. 并列分句内没有逗号时不能用分号。 例:小红考上了复旦大学;小兵考上了南京大学;小刚考上了中山大学。 分析:把两个分号都改为逗号。 13. 分总关系的分句之间用冒号。 例:她考上了北航,你考上了浙大,我考上了清华,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分析:“清华”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14. 冒号管到句末。 例: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分析: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15. 同一个句子内冒号不能连用。 例:大会上,李校长宣布:高中部增加两项管理措施:一是不许带手机,二是不许带零食。 分析:要把其中的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16. 倒装句和选择问句只用一个句末标点。 例1:怎么了?你? 分析: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例2:星期天,我们去开封玩呢?还是去新乡玩呢? 分析: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17. 部分引用中的问号或叹号要保留。 例1:墙上写有“只生一个好!”的标语。(正确) 例2:主席台上有一条“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横幅。(正确) 18. 句内括号末尾是问号或叹号时要保留。 例1:平叙(不是“平铺直叙”!)指的是平行叙述,也叫分叙。 例2:瘙(读sào?)痒指的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19. 句外括号末尾可用也可不用标点。 ——不是完整句子不要,是完整句子要用。 形式一:XX,XXXX。(XXXX) 形式二:XX,XXXX。(XX,XXX。) 例: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正确) 20. 一般列举三项之后才用省略号。 例:高三(10)的班干部有成孟利、郑哲、朱康……(正确) 21. 省略号和“等”“等等”不共用。 例:海南出产龙眼、芒果、椰子……等多种水果。 分析:删省略号。 22. 并列的引号和书名号之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1:大家要牢记下面这几个词的读音:“瘙痒”、“倾轧”、“肯綮”、“菁华”。 分析:删去顿号。 例2:这个月她读了《忏悔录》、《围城》、《飘》三部名著。 分析:删去顿号。 23. 报纸或电视上的栏目不能用书名号。 例1:今晚学校让看央视上的《星光大道》节目?开玩笑! 分析:书名号改为引号。 例2:《语文报》上新开辟了一个《咬文嚼字》专栏。 分析: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引号。 200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