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味药配伍举隅

 wyfx100 2019-04-21

1、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2. 河南省医药学校

        性味配伍理论肇始于《内经》, 后经历代医家发挥, 成为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味药属阳, 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迭经配伍, 其效各异。本文试以辛味药为例, 浅谈性味配伍理论指导组方之法。

1 辛味药与五味配伍

       辛甘配伍: 辛味药能散、能行; 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辛甘相配, 则散中有补, 散而不过; 补中有行, 补而不滞, 常用于表证、气虚及阳虚等证。辛甘配伍用于表证, 常以辛味药为主, 甘味药为辅。如桂枝汤以辛味之桂枝、生姜发表散邪, 伍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 又配大枣补脾和胃, 调和营卫, 共为辛温解表之和剂。即“甘能补”, 益气以充汗源, 使散不伤正; “甘能缓”, 可延长辛味药的作用时间。辛甘相配, 既加强发汗散邪的功效, 又顾护正气, 故为解表剂组方的常用之法。外感风寒或麻疹、疮疡、水肿等病初起之时, 均可采用此法拟方治疗。辛甘配伍用于气虚证, 常以甘味药为主, 辛味药为辅。如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甘味药补中益气, 伍少量辛味之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并以陈皮理气和胃, 使诸药补而不滞, 共为充元气, 升清阳之剂。柯琴曰: “补中之剂, 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 益气之剂, 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 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恰是道出此配伍的精妙。同理, 异功散中配陈皮, 参苓白术散中用砂仁、桔梗, 归脾汤中伍木香, 均是采用这种配伍技巧, 既加强了补益的功效, 又补气而不滞气。故在治疗气虚引起的头晕、咳喘、心悸、腹胀等内科病证以及女子月经不调、崩漏、阴挺等证时每多用之。辛甘配伍用于阳虚证, 又称作“辛甘化阳”或“辛甘扶阳”。辛甘属阳, 辛通行, 甘补益, 合而用之, 则化生阳气。如肾气丸以甘味之干地黄、山药伍辛热之附子、桂枝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共奏振奋肾阳之效。又如《伤寒论》中小建中汤以辛味之桂枝、生姜伍甘味之饴糖、炙甘草、大枣健运中焦阳气; 桂枝甘草汤, 以桂枝倍于炙甘草振奋心阳; 甘草干姜汤, 以干姜合甘草恢复肺阳等, 均为此配伍法之实例。临床宗仲景之法, 将辛甘化阳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下利, 恶心呕吐, 四肢不温等证, 每获良效。

        辛苦配伍: 辛味药能散、能行、能通, 苦味药能降、能泄、能燥, 辛苦相伍, 常用于热痰, 郁火(热) 以及湿温等病证。汪昂曰:“热痰者, 痰因火而成也, ⋯⋯痰随火而升降, 火引痰而横行, 故治痰者必降其火, 治火者必顺其气”。辛畅气, 苦清泄, 辛苦相配可治疗痰热所致的胸痛、眩晕、惊痫等。如小陷胸汤取半夏之辛以降逆化痰, 黄连之苦以泄热除痞, 合瓜蒌实之苦润涤痰, 共奏开胸散结, 理气化痰之效。又如滚痰丸以黄芩清胸中之热, 大黄泻肠胃实火, 伍辛味之沉香顺气, 共助礞石荡涤实热, 攻逐老痰, 故用于治疗痰火内闭之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辛苦相配可治疗郁火( 热)病证, 如左金丸中重用黄连之苦寒泻火, 佐少量吴茱萸开郁散结来治疗肝火犯胃之疼痛; 又如栀子豉汤, 以苦寒之栀子与辛散之豆豉为伍, 治疗伤寒误治后余热不去, 扰于胸膈。辛味药散行芳香, 苦味药清泄燥湿, 二者为伍治疗湿温初起湿阻气机、湿遏热伏之证, 甚为合拍。如《温病条辨》三仁汤以辛味之杏仁、白豆蔻配辛苦兼具之半夏、厚朴等, 即是以轻苦微辛的一派流动之品来宣上畅中, 分消湿热, 故成为湿温初起及肾盂肾炎等病证属湿重于热者之常用方剂。又如薛生白治疗湿热呕吐, 用黄连与紫苏叶相配, 亦是此种配伍方法。另外, 辛苦相配还常用于肺气不利。辛味散, 有利于肺气宣发; 苦性降, 有利于肺气肃降, 辛苦相配正合肺主宣肃的生理特性, 用之可谓恰如其分。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以麻黄配杏仁, 杏苏散以紫苏配杏仁、桔梗配枳壳等配伍之法, 均是辛苦相配恢复肺之宣肃的典范。若外邪束表, 肺气不得宣通而气机上逆者, 此配伍方法更为适用, 即叶天士所谓: “辛以散邪, 佐微苦以降气”,故临床常见以紫菀、百部合桔梗、荆芥为伍治疗咳喘, 如止嗽散。

        辛酸配伍: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 “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补之, 辛泻之”。辛能散, 酸能收, 辛酸相配, 则散中有收, 气机条畅, 常用于肝、肺两脏之病证。如《伤寒论》中四逆散以柴胡配白芍, 辛酸相配, 助肝体而调肝用, 从而恢复肝之疏泄。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均沿用了此种配伍方法。又如小青龙汤以干姜、细辛、半夏温中化饮, 散寒降逆, 又伍五味子酸涩收敛, 辛酸并用, 既温散寒饮, 又敛肺止咳, 防肺气耗散太过, 有相反相成之妙。

        辛咸配伍: 辛性通散, 咸能软坚, 辛咸相伍行气化痰, 常用于头痛、痰核、瘰疬、瘿瘤、 瘕等痰瘀互结病证的治疗。如《医宗金鉴》的海藻玉壶汤以海藻、昆布、海带等咸味药软坚散结,陈皮、独活、半夏、川芎等辛味药理气开郁, 即是此种配伍。辛能通, 咸入血分, 辛咸相配还常用于瘀血久留的病证。如《金匮要略》大黄 虫丸即是以桃仁、川芎等辛味药配 虫( 土鳖虫) 、水蛭等咸味之品来祛除瘀血。此种配伍方法叶天士最为擅长, 其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等辛味药与水蛭、虻虫、地龙等咸味药相配, 治疗瘀血入络的病证。

2 辛味药与四气配伍

        辛凉配伍: 辛透散, 凉清热, 辛凉相配共成清疏兼顾之剂,常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咽喉痛、咳嗽、风疹等病证。如“辛凉平剂”银翘散, 即是遵《内经》“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之旨, 用辛散之薄荷、荆芥伍寒凉之金银花、连翘, 共奏辛凉解表之功。又如升麻葛根汤以升麻之辛配伍葛根之凉疏风解肌, 每多用于治疗麻疹初起, 疹出不透之证。

        辛寒配伍: 辛能散, 寒能清, 辛寒相配又称作“辛寒清气”,常用于里热实证所致的发热、咳喘、腹痛、肌衄等病证。如白虎汤以辛甘大寒之生石膏为君以制气分内盛之热, 臣以苦寒之知母, 加强君药的清热之力。又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寒解汤, 方中石膏、知母性凉, 薄荷、连翘辛散, 四药相伍, 共奏清热宣透之功。值得注意的是, 此种配伍方法虽以寒味药为主体, 但要重视辛味药的作用。因寒凉之品极易导致邪热郁遏于里, 不能外透,配伍辛味药能使邪有出路, 使邪热内盛所致之证得到缓解。

        辛温配伍: 辛能散邪, 温可祛寒, 辛温相配常用于外感风寒所致之头痛、咳喘、风水等病证。如麻黄汤以辛温之麻黄与桂枝相配, 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 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 相须为用, 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 以辛散之香薷发越阳气以解外感之邪, 伍苦温之厚朴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 助香薷祛暑解表, 化湿和中。

        辛热配伍: 辛热配伍常用于治疗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所致之证。如干姜配附子, 干姜配肉桂, 附子配肉桂等均是此种配伍方法。干姜配附子, 即为干姜附子汤, 辛热走窜迅捷, 能回阳救逆, 用于阴盛阳衰, 阴阳离决的危重病证。如再配伍葱白, 即为白通汤, 用于治疗阴盛格阳证。辛热配伍, 还可用于阴寒痹着,阳气不通,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心腹疼痛, 以蜀椒配干姜, 方如大建中汤。寒湿身痛, 运用桂枝、麻黄配伍附子等, 方如桂枝附子汤, 乌头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