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温解表丨小青龙汤

 了无一客 2022-07-05 发布于江西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2010 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2011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仅治里饮,则表邪难解;若不化饮而专解表邪,则水饮不除,此时的最佳治法应是解表与化饮配合,表里双解。故方中以麻黄、桂枝配伍,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以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以解表祛邪。患者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更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此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更佐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是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以上八药相配,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表里同治,散收并用,以辛温发表、温化水饮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3)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2010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方病证是因外感寒邪闭表,阳郁不得宣泄,郁而生热所致。治疗当辛温发汗以解表实,兼以清泄郁热。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用麻黄、炙甘草,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方中以麻黄为君药,因其用量是麻黄汤的一倍,所以辛温发汗解表,开卫表郁闭之力甚强,为发汗峻剂,同时兼有宣肺平喘之功。桂枝为臣,助麻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石膏亦为臣,其性虽辛寒,但用量较小,既可助麻黄解肌开阳郁,又可清阳郁之烦躁。麻黄与石膏相配,用量上,重麻黄而轻石膏,辛温发汗解表为主,清泄郁热为辅。佐以杏仁,肃降肺气;与麻黄相配,宣降肺气以助解表。佐以生姜,助麻、桂解散表寒。炙甘草、大枣为使药,炙甘草用量较麻黄汤为重,二者相配,一是和中气以滋汗源,二是缓解麻、桂峻烈之性,调和麻、杏宣降之性,调和麻、石寒温之性。诸药合用,辛温解表散寒为主,清宣郁热为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