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见经传的小国,国君被人绑架后下落不明,这个小国你听都没听过

 小小小蟋蟀 2019-04-21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古代,古老的中国处于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战乱不断,可是却英雄辈出,历史佳话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多达几百个,为今人所津津乐道的主要是楚国、秦国、齐国等大国,但也有很多个小国,虽然名气不大,可一样充满传奇色彩,值得关注。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小国,非常的可以说神秘,史料记载非常零星,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其国君被人绑架后下落不明。这就是-凡国!

凡国,西周成王时立国,姬姓,伯爵,历史上称凡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凡国首封君是周公旦之子,各种姓氏古籍当中也有类似记载,比如《姓苑》:“凡,姬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凡国应该也是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扫平东夷诸国后所分封的诸侯,据考证,凡国故地在今河南辉县市北云门镇一带,据说是凡国都城,有西周凡国遗址。

凡国虽是西周始建诸侯,但“凡”这个字作为地名早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凡”的甲骨文写法类似一个“井”字,中间是个“口”,造字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后来引申为“凡是,表示概括”的意思。《说文解字》:“凡,最大限度地囊括。”根据“凡”字的造字本义,最早的凡地由来应该是源于擅长铸造器物而得名。

凡国历代国君世袭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凡国世代国君皆在周王室任卿士,掌有重权。周厉王时期的凡伯为人耿直,忧国忧民,常谏厉王以仁政治国,无奈周厉王不听,偏信侫臣荣夷公之言,导致国人动乱。唐太宗李世民在《赐萧蠫( lí )》一诗中写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是狂风下能看出草的坚韧,乱世里可分辨臣下的赤诚。诗中的“板荡”其实就是指的《诗经·大雅》中的两个讽刺周室政局动荡的名篇——《板》和《荡》。“板”即“反”,后世将两者连在一起用,表示政局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东 周开启后,君臣父子的祖训沦丧,周室王权渐失,世代为周室服务的凡国也逐渐失去了权位。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中提到:“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意思是从那以后,诸侯询问象征天子器物之鼎的大小轻重者有之,射中天子肩膀者有之,讨伐天子大臣凡伯以及逼迫天子诛杀苌弘者有之,天下大乱,诸侯卿大夫们心中已没有了天子。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凡国当时的尴尬处境。

据《左传·隐公七年》记载:“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说得是当初西戎朝见周天子,分财物给周室的公卿大臣们以示友好,公卿大臣们都对西戎客客气气的,只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到了公元前716年冬天,周天子派凡伯去鲁国,回去的路上,西戎在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这个地方将凡伯俘虏。凡伯之后命运如何已经无从得知,从记载可以看出凡伯对西戎是不友好的,而且凡伯的性格执拗、正直,这直接导致了他最后凄凉的结局。

凡伯失踪之后的凡国不见史传,倒是在《庄子》一书有所提到,说是凡国国君出使楚国,与楚王交谈之际,突然楚国士卒一次次的来禀报凡国即将亡国的事,凡伯说:“凡国虽亡,不足以丧失我的存在,楚国虽在,也不代表能永久弥新。”看来身处乱世中的凡伯已经着“道”了,看透了国破家亡的概念。凡国从西周之初立国到春秋初期灭亡,大约存在了三百年左右,凡国亡国后,国人以凡为氏,是为凡姓,现凡姓后人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