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7集

 有物书斋 2021-06-15

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设若鲁隐公做曹操,如何?奈何他选做周公,不得!今天的文章有点长,阅读时间约10分钟。

1/4

原文

《经》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2/4

坐次很重要

公元前712年,鲁隐公十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个事情。

1、滕国国君滕侯和薛国国君薛侯来曲阜与鲁隐公进行友好国事访问;

2、鲁隐公和郑庄公在时来这个地方会面,举行了友好会谈;

3、七月中旬,鲁隐公、齐僖公和郑庄公三国联合部队进入本就很太平的位于河南的许国维和,顺便把许国的国君换了;

4、冬季十一月,鲁隐公死了。

我们先说第一件事。

滕国和薛国为什么突然来与鲁隐公会面呢?因为鲁隐公在前十年已经完成了对鲁国西南边境和西北边境的布放,打击了境内的戎族,又和中原地区冉冉升起的新兴霸主郑庄公称兄道弟,和东方大国齐国也缔结了战略联盟。

这时候,鲁国周边那些小国里,稍微有点脑子的国君都知道:鲁国强大了,自己效忠的对象要改变了。

就像我国一旦完成一带一路的宏伟计划,完成东北亚自贸区计划,完成东亚经济体计划,西与欧盟称兄道弟,北与俄罗斯缔结战略同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东南亚的那些小国能不知道该拍谁马屁吗?比如菲律宾,比如马来西亚等,至少要从以前只拍一匹马的马屁,换成同时拍两匹。

看《春秋左传》不能一目十行,因为每个字都有特殊意义的。薛侯和滕侯这次来鲁国用了个“朝”字,我们现在一般都是在“朝觐”、“朝见”、“朝谒”、“万国来朝”中用这个字,是下级去拜访上级的意思。那么这个“朝”字是不是也有这个意思呢?

《周礼·大行人》记载:“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殷相聘,世相朝也。”

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正也。考礼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诸侯来朝,时,正也。特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 

《榖梁传》

《榖梁传》说,没有天子事务的时候,诸侯之间相互朝见,这是正确的。相互考校礼仪、修习道德,这是对天子的尊重。《左传》则没有做任何解释。这就留出了想像的空间,这两位国君在历史上到底是以什么姿态来与鲁隐公会面的呢?高姿态还是低姿态呢?

然后幺蛾子事就准确的发生了。在朝见会场,薛侯和滕侯因为坐次问题吵了起来。坐次问题在中国历来就是政治问题,关乎脸面地位,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比如公司开会,董秘先念总经理的名字后念董事长的名字,让总经理坐中间董事长坐后排,那该董秘基本上活不过会议结束。

薛侯和滕侯争论的理由也很正统,嗯,至少在当时看来很正统。
薛侯说:“我薛国在夏朝就已经封国。换言之,薛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滕侯说:“我滕国先祖在周朝担任卜正的重要职务,而薛国甚至并非姬姓(薛国为“任”姓国),我不可以排在他后面。”

鲁隐公很头疼,让身经百战的公子翚(读辉),字羽父的大臣(他在本文后面有重要戏份)去劝说薛侯:“您和滕侯都来访问寡人,我非常感谢。周朝有句谚语'山中有木,工匠测量;来宾有礼,主人选择。’按照我们周朝的会盟顺序,都是姬姓国在前,异姓的国家在后。寡人如果访问薛国,一定不敢与您的任姓兄弟国家相提并论。您如果能够赏赐我这个面子,我希望您能允许我为滕侯的这个请求。”

换言之,您和滕侯都是客人,客随主便。其次,您来我们姬姓国做客,还要排在姓姬的人前面,有点强龙要压地头蛇了吧,我要去您那里做客,我肯定不会这么做。

这段话,有面子有里子,有威胁有奉承,还暗暗表示出“你拿着前朝的尚方宝剑斩本朝的官,有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意思。薛侯不傻,马上就坡下驴,让滕侯在朝见时排在自己的前面。


我们且不说鲁隐公的心理状态,就说薛侯,他是国君,从小学习礼仪长大的,难道不知道周朝的会盟顺序吗?明知故闹,为什么?
一是因为不闹回国不好交代,薛国和鲁国比不了,但与滕国都是小国,不敢跟大国闹,还不敢跟小国闹,小心键盘侠喷你个生活不能自理;
二是想借此向鲁隐公表现出忠心,“我为了能排到前面朝见大国君主,不惜装成不知礼仪的样子”,这私底下婉转细腻的心思,岂是惜墨如金的史书能写出来的?

3/4

政治作秀也很重要

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合在一起写。因为这两件事连着的。鲁隐公在从山东曲阜跑到河南郑州一个叫“时来”的地方与鲁隐公相见,两国与齐国合兵,向南攻打位于河南许昌东南的许国。会盟之地的名字很有意思,时来,然后运转。[微笑]


攻许之战没什么写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攻城之战颍考叔被公孙子都射死,具体内容写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6集》,剧情被改编成了戏曲《暗箭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第二个是齐僖公、鲁隐公和郑庄公三人的政治作秀。当许国被打下来以后,齐僖公就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对齐僖公说:“你说许国不恭敬,我才替你教训他们的,现在许国打下来了,应该是给你的。”
齐僖公说:“我也不要啊,那咱们给郑国吧。”
郑庄公一听,也连连摆手,说:“这是许国自作恶,导致天神降罪,假手于我们三人灭掉,我跟自己的兄弟尚且不能和平共处(共叔段的事件第三集有讲述),让他出奔到外国找口饭吃,哪里还能有资格长久地占领许国呢?既然咱们三个人都不愿意占领许国,那么我就让许国国君的弟弟许叔继续来安抚这里的百姓吧。同时,我让我手下很有能力的大夫公孙获来辅佐许叔。不要使其他族类逼近这个地方,不要让他们来与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

然后郑庄公转头对公孙获说:“我让你居住在这里,不仅考虑的是许国,也是来加固我们郑国边防的。你住在许国都城的西边(宾位),凡是你所用的器物财产,不要放置在许国。我死后,你要很快离开。我们的先君新开辟了郑国,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周朝的子孙已经不能继承祖先的功业了。许国,是太岳的后裔,上天已经厌恶周朝的德行了,(我们作为周朝的后代)还能与许国争夺吗?

这段话四平八稳水平极高,不但把灭国的责任推卸给鬼神,同时又拔高了自己的道德标准,顺带不着痕迹的贬低了一把共叔段,既然自己的道德标准高,那么跟自己作对的弟弟肯定是道德标准不高的。最后又损了一把周天子,说周德不兴,所以诸侯国之一的许国被灭。

但是再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如果郑庄公不想要许国的土地,为什么要让公孙获在许国驻扎呢?名为帮助,实为监视!就像美国在韩国和日本设立的军事基地一样。而且郑庄公很明确的对公孙获提出了要求:“不要让别国侵占许国”。这样一来,许国其实空有一个诸侯国的名号,许国国君实为傀儡,跟满洲国的溥仪又有什么区别呢?郑庄公处处作秀,真堪称郑“装”公。

那么三国为什么推来推去呢?
一个原因是因为许国不管距离齐国还是距离鲁国,中间都隔着一个宋国和十几个小诸侯国,占了许国也是飞地,无法有效管理,还不如拿点财宝得点实惠回国。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周朝虽然衰落,但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周礼依然是天下通行的规则。周礼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灭人宗祀”,就是打归打,不要把人家国家占领了,让人家的后代连祭祀祖先都没有地方。

第三个原因,齐鲁郑三国灭许,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允许,是私底下行动,谁都不敢正大光明的不奉周天子令而灭人之国,那是要成为众矢之的的,所以郑庄公即便是做做样子,也要保存许国的宗祀社稷,做给天下人看。

但是此战之后,周天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对郑国也没有惩处,其他国家心思活动起来,春秋的灭国之战就正式开启了。

4/4

鲁隐公之死

最后一件事则是鲁隐公之死。

一般诸侯国君死,都是先记录死亡日期,比如X年X月X日,XX薨。然后隔五个月左右,再记载X年X月X日,XX葬。因为诸侯五月而葬。

但是鲁隐公只记录了死期,而没有记录葬期。也就是说,鲁隐公死的时候是诸侯,葬的时候就不是诸侯了。为什么呢?

因为鲁隐公被弑了。

“弑”是个专用字,下级杀了上级叫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流行下克上,下级武官搞政变,逼迫上级跟中国开战,就是这么来的。只有国君死了才叫“弑”。但是春秋记载的是“薨”,说明站在春秋的立场,也没有把鲁隐公当做国君。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集》里我们讲过,鲁隐公的生母声子地位很低,是滕妾。鲁隐公还有个弟弟名叫允,母亲是仲子,仲子在鲁隐公的父亲死后也很快死了。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1集》讲过,鲁隐公专门问了一下仲子的丧葬标准,成功的被下属get到真实想法,把仲子的葬礼标准给降级了,仲子成为鲁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葬礼标准被降级的诸侯夫人。

仲子比声子的地位高,所以子以母贵,允在继承人顺位上就比鲁隐公高,但允的年级太小,刚会跑,那时鲁隐公已经二十岁了,因为贤能,所以鲁国大夫们都举荐他。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年幼的允继位,但主少而国疑,历史上因皇帝年幼权臣伺机而起,导致国内动荡的例子很多;要么鲁隐公即位,维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鲁国稳定,鲁隐公即位无疑是最优方案。但出身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于是鲁隐公就说他是代替弟弟上台执政,等弟弟长大了,再把政权还给弟弟。这种情况是有先例的,比如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很快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当时周朝刚从商纣王手里夺得政权,连诸侯都没有分封完毕,商王朝还有管叔、蔡叔和霍叔和大批量的商朝遗民蠢蠢欲动,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旦看到这种情况,就代替周成王辅政,后来周成王长大了,周公就把政权交接给周成王,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所以鲁隐公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这样想,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想。鲁隐公时代距离周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百年,礼制崩坏,连灭国之战都没人追究了,弑君之徒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治理国家,形势已经变了,所以他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公元前712年的一个冬天,公子翚来见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现在公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我最好还是趁早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也让我当个太宰,好吗?”

鲁隐公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公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公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公子允确实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养老送终。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公子允了。”

公子翚本想做从龙之臣,没想到碰了个钉子。通过这次交谈,他已经知道鲁隐公决意退位交还政权给公子允,他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一旦登基就会杀他。他马上跑到公子允那里,诬陷鲁隐公,说鲁隐公想要除掉公子允真正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杀掉隐公。公子允听信公子翚的话,同意了公子翚的请求。 

而鲁隐公呢?在鲁隐公没有当国君,还在做公子时,曾与郑国作战,被郑国俘虏,贿赂了郑国大夫尹氏才得以脱身,所以隐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园子里,时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里。公子翚知道这个事情。他就趁隐公去祭拜时率军把隐公给杀了。

然后公子允上台,即为鲁桓公,为了掩人耳目,桓公和公子翚又下令讨伐蒍氏弑君之罪,最后找了个替罪羊挡了过去。

鲁桓公有没有杀鲁隐公的心?不知道。但这个事件里,公子翚做了挑拨离间的小人,确定无疑。不过,公子允上台成为鲁桓公以后,又杀了蒍氏一家,但并没有杀公子翚,从这一点倒推,鲁桓公难脱嫌疑!

鲁隐公死就死在太天真,他以为周公的后代就会一直遵守礼制,对公子翚劝告失败,也没有提防他反咬一口,不过以鲁隐公每次战争都派公子翚做主帅来看,公子翚其实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他丝毫没想到,会被最信任的人背叛!!!

权力斗争是残酷的,是泯灭人性的,掌权者为了掌握权力,为了推行政策,必然会损伤一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人会怨恨,会愤懑,会无时无刻不想报仇,所以掌权者一点也不敢放松权力不是为了压制别人,有时候也是为了自保。曹操就想得很明白,在汉献帝不断加封他的时候,有人提出让他急流勇退,曹操说:“现在不是太平时期,战争时期为了打赢,我得罪了太多的人利益,我现在不能退,一退,就没活路了。”

于是曹操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其中有两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如果这个国家没有我东征西战,也不知道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也想把手里的权都交了,士兵解散了,回到我的封国去养老,但这样不行!为什么?因为我一旦交了兵权,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这段话直指人性,酣畅淋漓。有些岗位,有些职位不是你说不干就不干的。就像开封陈桥驿外,一众军将围住赵匡胤,阴阳怪气的说:“将军,你不想做皇帝,难道是不想给兄弟们拥立皇帝之功,要阻碍兄弟们升官发财吗?”

非不想,实不能尔!参不透者,十死无生,参得透者,九死一生。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注:传统奇门遁甲第2期中级提高班定于冬季开班,现在可以报名,课程大纲请看“培训咨询系列”下文章。

费用询问助理宋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书友会成员有优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级班学员免费复训,2018年十月之前学员需先参加初级班。

培训资讯系列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

宗成读《春秋左传》系列

散文小说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