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语文教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生成之根

 立恒语文 2019-04-21
语文教材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老师、研究人员不能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能不明确的一个问题。目前看来,对这个问题做出过最经典的解释的莫过于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

叶老的这个解释在他的那个年代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时至今日,其偏颇之处已十分明显。具体来讲,“例子”说只道出了教材在指点、传授学生学法方面的作用,而对教材在培育学生能力、养成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却未能涵盖进去。

因此,现在如果我们仍然将其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则很难有效地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很难对当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新观点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探寻21世纪的语文教材说。那么,21世纪的语文教学如何看待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呢?从21世纪语文教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看,愚以为,语文教材的本质可以表述为:语文教材乃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生成之根。

从纵向角度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根本。从小学的识字教育开始,到初中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再到高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教材一直扮演着推进剂和磨刀石的作用;试想,如果取消了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一个人将来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乃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

从横向角度看,一个人在其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在其一生所接触到的学科门类中,唯有语文教育和语文学科是自觉承担培养其语文能力、养成其语文素养的教育类学科和学习类学科;舍此,别无他途。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在一个人一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生成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都不能马马虎虎地对待教材。

作为编者,应该精益求精,编写出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符合中小学生能力素养养成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材来;作为教师,应该多方设法,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以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组织学生扎扎实实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作为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以敬畏的态度、扎实的学风,将教材读熟、读透;唯有如此,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之根才能养料充足、根深蒂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