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60大寿,工匠用外国“高科技”,让不起眼的水盂变最佳寿礼!

 历史解密坊 2019-04-22

故宫里的宝贝有多少,今天,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在当年,紫禁城里有过多少宝贝,却已经无法统计。乾隆60大寿时,工匠们制出了一件器物,它应用了外国的一项“高科技”,让这件本来很普通的物件,却成了珍贵的宝贝。这个普通的物件是什么东西?它又用了什么样的外国“高科技”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件看似普通的物件叫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它长21.5厘米,高15厘米。外形是一只天鸡的形状:鸭嘴,羊须,凤尾,采取的是卧姿回首的样子。说它很普通,是因为它只是个水盂。水盂在古代很普通,只是古人在写字作画时,用来给砚台添水用的,一个小型的盛水用具。在古代,多用陶瓷烧制。
可这件水盂却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它是用玻璃制成的,而且还是用西方玻璃制成的。在古代,瓷器与琉璃是东西方文明的两大发明。因为彼此的理念和设计思路不同,西方在玻璃方面,领先东方近千年。而东方在瓷器方面,也远远领先于西方。

但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国最晚在秦代,也已经发明了玻璃。但是,因为制造工艺的问题,中国的玻璃一直是铅钡玻璃,这种玻璃不论在色泽,还是硬度等方面,都无法同西方的钠钙玻璃相比。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的玻璃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其产品只能应用于简单的装饰用途上。,
直到清朝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我们才发现,玻璃不仅仅能用于装饰,还可以制成比瓷器更加漂亮,更加精美的器皿,甚至能制成望远镜等仪器。与此同时,钠钙玻璃的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在康熙年间,广州已经能生产“洋玻璃”,但当时我们掌握的技术还不过关,所以本土生产的“洋玻璃”质量也并不过关。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靠皇城200米处,建立了第一座皇家玻璃厂,聘请了4名洋人工匠,专门制作洋玻璃。

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就是洋玻璃的产物。首先,这种玻璃本体就是一种黄褐色,如同金子一般。而且,因为其特殊的制造方法,还让金星玻璃的内部拥有细密,而且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之所以称其为金星玻璃,也正因为玻璃内的这些金色的结晶颗粒。其次,这种玻璃器皿的制作方法也与众不同,它不是采用通常的烧熔后,吹制成型的。而是先在坩埚内烧制成块料,然后,再由工匠们用琢玉的方法,一点一点碾琢而成的。

在乾隆皇帝60大寿的时候,由洋人工匠负责的清宫玻璃厂,就用试制成功的金星玻璃,制作了这只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并把它当作献给乾隆皇帝的生日礼物。乾隆皇帝当然喜欢得不得了,还专门写了首御制诗。幸好这只水盂不是纸的,不然乾隆皇帝搞不好还要在上面盖一堆章,甚至题上字来。

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出现的年份,正是乾隆皇帝大力引进西方技术的时期。可惜的是,因为清朝皇帝的盲目自大,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最多也就成为了皇帝业余爱好的装点……错过了玻璃只算一件小事,但清朝错过了现代化,这才是大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永远牢记,科技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