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刘备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徐州。如果放在今天的社会,刘备就像是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创业者,随时可能被那些巨型企业吞并。但是这次选择之后,刘备正式成为了乱世诸侯中举足轻重的一员,无论成败都将记载史册。 事情的起因和《三国演义》中类似,但《三国志》中没有详细描述,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因避难泰山的曹操父亲曹嵩举家迁往曹操驻地的途中,被陶谦的部将谋财害命,与小儿子曹德一起被杀。 当年秋天,曹操发大兵攻打徐州,连下十几城,坑杀因董卓之乱逃到徐州的难民数十万于泗水(这也是曹操历史上恶名的主要来源之一)。于是有了之后陶谦向田楷求救,田楷带着刘备救援徐州的故事。 此次刘备救援陶谦,可以说拿出了全部家当,本部兵马千余人,少量幽州的乌丸胡人骑兵,还有路上所得饥民数千人。结果也是刘备好运,刘备刚到,就碰到了曹操兵粮告罄而退兵,白捡了一份功劳。 但是陶谦还是怕曹操再来,于是给了刘备4000丹阳兵,使刘备屯兵小沛,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刘备道地是怎么从田楷处跳槽到陶谦处的。想来,这次刘备是跟着领导来救陶谦,去留应该也是田楷和陶谦之间的交易。 据《资治通鉴》,很快曹操果然又来攻打徐州了,这次不仅打败了刘备还掠夺了徐州大量的土地,当陶谦想要逃到丹阳时,陈留太守张邈联合吕布反叛,曹操又不得不退兵。 也许是这不断的惊吓,不久陶谦就病重了,临终时对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定徐州。陶谦去世后,糜竺就率人迎接刘备接手徐州。 这里要说说陶谦此人,和电视中宽厚的形象不同,三国名仕许劭曾点评陶谦“外慕名声,内非正直”。就是说陶谦外表好虚名,但人品做事却并不是很正直的人。陶谦曾经招募徐州境内的名仕,许劭就因此外逃且留下这句话,果然不久陶谦就大肆捕捉羁押不愿受招募的名仕。 徐州本来远离当时的董卓之乱,且地广民富,但在陶谦任州牧期间,史载其亲近小人,疏远真正的君子,法制混乱,民生逐渐凋敝。 所以说,对于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即使真是主动想让我认为也是不安好心的。首先徐州是四站之地,不光袁术对其虎视眈眈,同时与曹操更有杀父之仇。如果陶谦一死,而让陶谦的儿子继位,曹操有机会必定又马上进攻徐州,大家忘了荆州刘琮的下场了吗? 而且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都记载的是,唯刘备可安徐州是对糜竺说的,事后也是糜竺主动迎接的刘备。所以这件事,如果是糜竺自己做主对外宣传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不管怎么说,徐州是一块流油的肥肉,但是周围也是围满了饿狼,谁要动这块肉,必要被其他人攻击。刘备必定也是在机会和危险中左右为难,那没他会如何处理呢?其方法足以我们学习。 刘备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拒绝,而是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实际这和煮酒论英雄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抛出一个最没有可能,甚至还是最大威胁的人出来。 潜台词据我分析应该是,袁术离我们这么近,兵强马壮,而且是四世五公很有名望和人脉,你们就没人考虑他吗?万一,哪天把我宰了,把徐州献给了袁术,我不是冤死了。再说,如果袁术攻打过来怎么办?(实际上刘备的这种担心,之后都一定程度的发生了。) 而陈登对于刘备这句话的回答是:“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我分析一下,应该是袁术这个人性格骄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选,现在徐州有步兵骑兵合计有十万,即使不能像春秋五霸一样成就霸业,现在的地盘自守应该绰绰有余了吧。你如果肯领徐州,那这些兵马就是你的,我也会听命于你,不然的话,以后我帮不帮你就不好说了。 这其实是一种表态,陈氏是当地望族,再加上糜竺等,表明了徐州当地最主要的世家豪族是支持刘备的,那接手徐州之后,至少保证内部环境时稳定的。 同时北海相孔融(让梨的那个)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这同时也是代表了徐州士人和地方对刘备的支持,徐州境内,刘备的政令是可以发布下去的,不会遇到下级官吏阳奉阴违的情况。包括虽然名归徐州,但实际自成一系诸侯的孔融的支持。 怎么样?刘备的仅仅一句话,就获得了如此多的信息,所以为什么总说聪明人之间的对话是非常简单轻松的。因为你不必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出来,大家都已经心照不宣了。 于是刘备放心的接受了徐州,正式成为了汉末乱世有资格问鼎的诸侯之一。 分析:实际上刘备的这次跳槽,我认为还是一次体系内的调动。首先当时大家还是顶着汉朝臣子的名分,同时也是跟随上司“因公出差”而非私自行动,尤其是这种扶危救困的行为自然得到当时的好评。而因为曹操的危险还在,刘备继续工作屯住小沛,就使这次跳槽在道德层面无懈可击了。 而在现在,其实很多人也会遇到这种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者,跳槽到一个企业,之后才发现时一个烂摊子。而这时候,有人可能直接是从产品或市场外部找原因,但往往诸多掣肘,吃力不讨好。而即使拯救了市场,往往也会被内部排挤走人。 而这时候,刘备给了我们一个启发,相比外部的困难,我们更应该重视内部的问题,能否获得内部的支持?如果不能,可能避祸江东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刘备得徐州之后,很快得到了吕布的投奔,同时袁术也果然派兵攻打,与之对峙在盱眙、淮阳。而担心的内部问题,也将出现,我们下篇继续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