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有几个关于青春 读书 做梦的故事站内搜索引擎 想要和你说 最近我们想发起一个活动。 和大家一起读书。 说不定还会拉上你们喜欢的小爱豆大爱豆,也来一起读书。 具体怎么一起读,我们会在4.23世界阅读日郑重官宣,今天先说到底怎么个读法: 要不带目的的 纯粹为了享受地 去读书 想搞这事儿的起因,是编辑部买了一堆书放会议室,想用来让大家换脑子,拓宽点儿视野什么的。 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读完一本书。 很丧。 中学晚自习完全不是这样的,明明看书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别的什么都不用顾忌,听不见别人吵吵,作业晚点儿再说,整个人泡在书里,穷享受。 唯一的不爽就是没看够。 但好像是高中毕业之后吧,算好了要把之前来不及看的书都补上。结果每次去图书馆对着列好的书单搬一堆书回来,就是为了到期原封不动还掉。 想问问大家: 当年纯粹为了爽看书的你 和书有过什么故事 先说几个我自己的。 那年能看的书分两种:一种是教辅书,一种是好看的书。 老师爸妈摁头9年,也比不上小说对你一勾手指。 况且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韩寒都说了,看书不看语文书——那个时候我们班好多男生都把这句金科玉律挂嘴边。 然后在语文书底下夹一本《诛仙》,巧妙地移动练习册和语文书,在夹缝里偷着边看边乐。 一本书全班借着看 我第一次看书看到走火入魔是《哈利波特》系列。 那会儿买书还没现在方便,但已足够勾人心魂。买到你想看的书的人,就是大爷。买到全班人想看的书的人,是大爷中的大爷。 我们班大爷中的大爷是个女生,她最先搞到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译本。 这么多年过去,她坐最后一排喜滋滋看书的样子,仍然烙在我的脑子里。你路过忍不住看一眼书,她还要跟你显摆。你嫉妒得要命,也没法反击——否则人家看完了也不借给你看,还要剧透给你听。 书到我手里已经不是全新了,但手感正正好。我顾不得是班主任的课,没法再等。 趁着热乎劲儿,课桌上放着教材,大腿上铺一本哈利波特,从下午看到体活课——为了逃老师,又躲到厕所里去看,半天看完了一整本。 当时纯粹是故事像个新世界想看,我老觉得魔法世界真实存在,里面的人都是我最熟悉的朋友。 后来我从家到北京读书,毕业工作几次三番搬家,最终本还跟着我——遇到无力的事情会翻开睡前看两页,#也就看两页#。 因为在书里,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书里才有完美男友 上课偷看书这种事,干一次一时爽,一直干一直爽。 到初中的时候,我偷看书的时间挪到了早读课。教室的位置每周换,换到座位靠里的时候,直接往教材里再夹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其实一声不能吭,就能光明正大看书。 要选出早读读物里最迷人的一本,我的是——《傲慢与偏见》。 书里那种两个人因为精神契合走到一起,一走就是一辈子的爱情,到现在都是我期待的爱情模板。 ——就是实现起来有点难就对了。 还有个小细节,是初中时我很讨厌班里一个女生,#具体讨厌她什么真记不起来了#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她最喜欢的爱情故事也是《傲慢与偏见》,一瞬间我俩就彼此欣赏了…… 书能瞬间让你对一个人改观。 并且,这段书带来的友谊,一直以神奇的方式维系着。我们毕业后就没再见过面。 可很多年后某个半夜,同时被男朋友气到的我俩,突然就隔着半个中国,顺畅地吐槽聊天直到到凌晨两点。 书给的第一次性启蒙 说是十几岁是读书的最好年纪,而当时看闲书是不被允许的。 只是,越禁止,越想偷看。 我上的是寄宿制学校,秉承教室像家才能更好学习的大方向,我们都爱把课桌布置成家里的书桌,两个书立中间夹一排教科书,然后——躲在书立后面看闲书。 咳,我第一本正儿八经性启蒙读物也是在那儿读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讲台上老师的声音让人很想睡,但我还是在书立后面把腰杆儿挺直,不规律地点点头、转转笔,表示我在思考。 书里经常会出现整页赤裸的场面,完全超出我的经历范围,那会儿我虽然一知半解,但就觉得很刺激。好多地方第一遍读不懂,还得克服脸红心跳重新品味理解。 到现在我都很能接受“炮友”的设定,想来可能也出自这个启蒙教材: “托马斯渴望女人,但又惧怕她们。在恐惧和渴望之间,他找到了某种妥协—“性友谊”。 这个不成文的约定要求托马斯这一生于爱情无缘。”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我为郭敬明真心哭过 至于友情最好的模板,是看《夏至未至》来的。 那年好姐妹塞给我一本《夏至未至》,说立夏和遇见的故事和我们很像。 我带回家,晚上把台灯拉到床头看。害怕被爸妈发现,还拿被子蒙住了台灯的光。然后边看边哭得要背过气去。 现在回想起来特别中二,但是那时候我和我好姐妹明明就在同一个班,还非得互相写信,开头都是“我的遇见”、“我的立夏”#书里的两个主要角色#。 那个时候看见香樟树就想到浅川,两个女孩好好走着路,其中一个可能就会突然闭上眼,另一个人就牵着她。 因为小四说过:“牵着你的手,闭着眼睛走,我也不会迷路。” 从《夏至未至》追到《小时代》,再到很多年后《小时代》上映,就算知道它是个华美的MV,我依然跑到电影院去看了每一部,而且每一部都看哭了…… 毕竟当年是真的追过连载,买过《最小说》,还顺带着追着最氏文化下其他人的书,七堇年、落落、笛安。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列表里,还躺着七堇年的号。 总觉得一回头她就在提醒我:“不要错把倾诉冲动当写作才华。” 今天说了这么多书的故事,其实回看起来,好些书都意义大过质量。 只是觉得很感慨。 当年穷——坐书店吹一下午空调,看书就是免费看故事,简直赚疯了。 当年浅薄——涉世不深,不懂套路,经典爱情和狗血言情都是没见过的,能让人满足。 当年蠢—— 不读书,连梦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现在我们什么都见多了,看书倒好像成了任务。 为了更好地找回当年看书的感觉,今天我们想问问你: 你和书有过什么故事 到现在想起来还会心头突然抽一下那种 告诉我 想和你一起回去,就回到能只为了开心读书那一年。 之前我们说过一次,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回顾点我#。但你知道,长知识,不一定用得上;提升品味,可去追逐匹配你品味的东西。 但只有读书那一瞬间的快乐,原原本本掌握在你的手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