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秋风瑟瑟无尽思 2019-04-22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 解要与直译

本文共计 423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通常,人们以“岐黄”为中国传统医学之鼻祖,所谓“岐黄”,即轩辕黄帝与岐伯天师之合称也。其流传最广的医经为《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在“内廷”问医道于岐伯之作。

自西医传入中国后,以《黄帝内经》十八卷为指导经典的针灸、按摩、方药等“治已病”之法被统称为中医。然而,“治已病”之法远不能概括岐黄之博大。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岐黄由两翼合成,即《内经》“治已病”为一翼,《外经》“治未病”养生修道为另一翼。

关于《黄帝外经》的记载,仅见于《汉书·艺文志》,其书则久觅不得,形同失传。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发现一部《外经微言》精抄本,其书长244亳米,宽180亳米。据悉为明清之际名医傅青主之弟子绍兴陈士铎(字远公,又名朱华子)口述。

《黄帝外经》相传以黄帝晚年始借岐伯之口公开其在位第十九年已受传广成子修真至道冠首,结合太子雷公、太师伯高等二十五臣工向岐伯问道之解答汇编而成,故又名《外经·岐伯天师传》。

《外经》的特色,除作为内修一脉真传之源头外,岐伯继黄帝公开至道之后,自谓“吾不敢再隐矣!”不但公开或半公开原不少保留之内修机要,又详解大量《内经》未言明之医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内经》之不足,乃至纠偏,诚难得之典笈!以致一直被转入地下垄断传抄、形同失传三千多年。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轩辕黄帝画像

相对于《内经》,《外经》有后来居上的四个特点:

❶ 公开养生修真至道功法诀窍,为内功一脉真传之源头

❷ 继黄帝公开至道之后,岐伯犹豫再三,自谓“吾不敢再隐矣!”也公开或半公开不少经窍之要,以补《内经》之不足。

在整个经络、藏象、病因、病理上总结、实践、调整、补充《内经》之未及,乃至纠《内经》之偏,如“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即出自岐伯的学生鬼臾区之手,颇“言大而肆”。

基于“治未病”的观点,天师反复论证病因,突出说明由于“五脏之虚,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夹攻”之危害,更明指五脏之虚,主要由于“节欲少,纵欲多”所致。

综观《黄帝外经》全书,重在阐明养生修真之“道”,兼及传统中医之“医”,从而成为中国道家和传统中医(合称“医道”)的活水源头。

文章节选

颠倒阴阳篇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颠倒阴阳篇》指出了“至道”(即“大道”)“窈窈冥冥、昏昏默默”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上古医道养生修真“颠倒之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的基本原则,阐明了“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的基本技术,暗示了玄关一窍(“大明之上”)和玄牝之门(“窈具之门”)两大秘窍,从而为中国传统养生修真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节选】

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梅自强解要】

本篇以《阴阳颠倒》冠首,是《外经》全篇的核心,极其重要!其重要性在于:它含蓄地公开了主宰形体的“神”的原始所在,及颠倒之术功法与“大明之上”之诀窍,直至依法实习形成人体内景和可以达到长生不老功能的一整套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廖冬晴直译】

广成子说:“至道的精妙,在于窈窈冥冥之中;至道的极致,在于似睡非睡、虚静默默之中。没有视觉,也没有听觉,保持元神的虚静,身体就会自然清正。保持虚静与清正。不要劳动你的形体,不要摇动你的精气,不要有思虑的杂念,才能够长生久视。眼睛没有什么可以看见的,耳朵没有什么可以听闻的,心里没什么可以知觉的,你的神就会守护你的形体,形体就可以长生。慎重地持守你内在的精气神,紧闭你外在的关窍,懂得越多就会越耗散衰败。我为你指出了大明之上这一玄关妙窍,那里是阳气发生的源头;为你指出了进入窈冥的窍门,那里是阴精化生的根源。天地的变化有主宰,阴阳的变化有归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体,身体中的精气将会自然壮旺。我守护其中的一,以使精气神平和,因此身体可以长生久视而不衰老。”

顺逆探原篇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顺逆探原篇》揭示了五行生克的“阴阳之道”和“顺逆之理”,阐明了“害生于恩”“仁生于义”两种基本关系,指出了“顺中求逆,逆处求顺”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土”在五行生克中的重要作用,为性命双修中正确运用真意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文节选】

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梅自强解要】

本篇借伯高太师之问,乃有所深入。本篇的重点是:通过五行顺逆探原,得出顺生不生的“害生于恩”,与逆死不死的“仁生于义”两种不同结论。对此,每为人们所忽略,以致未老先衰。欲免于早衰早死者,应予精研。

【廖冬晴直译】

岐伯说:'五行顺行相生而不生,逆死而不死。生而不生,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这是'害生于恩'。死而不死,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这是'仁生于义'。五行顺行,相生中存在着相克;五行逆行,不克害也不发生。逆行的极至,也就是顺行了。'

任督死生篇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任督死生篇》通过对任、督二脉的循行路径和重要性的阐述,揭示了小周天运行的根本规律,使得“取坎填离、还精补脑”成为道家养生修真的基本原则和重大技术。

【原文节选】

岐伯曰:任脉行胸之前,督脉行背之后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咙,上颐循面,入目眦,此任脉之经络也。

……

雷公曰:二经之脉络,予已知之矣,请问其受病何如?

岐伯曰:二经气行则十二经之气通,二经气闭则十二经之气塞。男则成疝,女则成瘕,非遗溺即脊强也。

雷公曰:病止此乎?

岐伯曰:肾之气必假道于任督,二经气闭,则肾气塞矣!女不受妊,男不射精,人道绝矣。然则任督二经之脉络,即人死生之道路也。

【梅自强解要】

此篇名为“任督生死”之论,大补《内经》之未备,受到太子雷公的赞赏,称为神论。其实雷公的提问,已知《内经》仅略言,作为奇经八脉之纲领,亦即整体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之纲领,在黄帝公开广成所传至道,既言其窍要,岂无窍要所在之经脉?此经脉(包括主要经脉分支之络脉)虽仅陈述任督二脉,无疑在“秘诲”中必然还包括扼居任、督两脉要冲的太冲之脉。而三脉中除关系人们生死的“三关”,本篇虽未言而另有专篇专论之外,膻中与胞胎,即中、下丹田,特别是作为“目内眦”的上丹田分散于本经有关篇章外,冲脉窍要,仍没有公开,特别是绛宫,也许即心的本宫,道家喻为中央“土釜”,则皆未涉及。

【廖冬晴直译】

岐伯说:'任脉循行在胸腹的前面,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后面。任脉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循行到毛际,沿着腹部的中央,上行到关元穴,上行到咽喉,上行到颐部,沿着面部,进入目内眦,这是任脉的经络。

……

雷公请问说:'任督二脉的循行,我已经知道了,请问它们发病会怎么样?'

岐伯说:'这两条经脉的气通行,十二经的气就通畅无阻;这两条经脉的气闭塞,十二经的气也会闭塞。男子就会则得疝病,女子就会得瘕症,不是遗尿,就是脊柱强直。'

雷公请问说:'只会得这些病吗?'

岐伯说:'肾脏的气必须借助于任、督二脉的通道,当这两条经脉的气闭塞后,肾气就随着闭塞了!女人不能受孕,男子不能射精,就不能生育了。因此,任督二经的脉络,是主宰人类死生的道路。'

命门真火篇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命门真火篇》揭示了位于两肾之中的命门是“水中之真火”“为十二经之主”,提出了“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的重大命题,指出了“存神于上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的养生修真重要技术。

【原文节选】

岐伯曰:广成子云:“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亦指命门也,谁谓前人勿道哉?且命门居于肾,通于任督,更与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

【梅自强解要】

此篇为命门真火,阐述极其重要的修命经窍,岂仅补《内经》之不传?与首篇及《奇恒篇》相结合,才使得神气双修,即性命双修之功法经窍全备。篇中指出命门与神室,即下丹田遥相联系的关系,切不可以为整个工程,或开始兴工便意守下丹田!而是有如张紫阳暗示“性功隐于微言”,即先修性尽性之功更机密!必循规一脉相传,在此依然保密!

【廖冬晴直译】

岐伯说:“广成子说‘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也是指命门,谁说前人没有讲呢?而且命门位于肾脏之间,在下与任督二脉相通,更是与丹田神室相连接。存神于丹田,就可以温暖命门。守气于神室,也可以养育命门。修仙的道理,无非就是温养命门而己。命门旺则十二经都旺,命门衰则十二经都衰。命门生,气就生;命门绝,气也就随着断绝了!”

善养篇

失传已久的养生智慧『黄帝外经』 | 参与留言即有机会免费领取

《黄帝外经·善养篇》针对人体四时致病的因素,提出了“先时以养阴阳”的基本原理。阴阳,即一性一命。先时以养阴阳,即养此阴阳也。同时,指出了“养阳则取之阴,养阴则取之阳,以阳养阴,以阴养阳”的性命双修基本原则。

【原文节选】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疗之?

岐伯曰:人以胃气为本,四时失调,致生疾病,仍调其胃气而已。胃调脾自调矣,脾调而肝心肺肾无不顺矣!

雷公曰:先时以养阴阳,又何可不讲乎?

岐伯曰: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养阳则取之阴也,养阴则取之阳也。以阳养阴,以阴养阳,贵养之于豫也,何邪能干乎?闭目塞兑,内观心肾,养阳则漱津送入心也,养阴则漱津送入肾也,无他异法也。

【梅自强解要】

本篇专论善养,养什么?一阴一阳也,性命也,亦即养生之道也。如何养法?作为人之阴阳首要为水火,即主宰形体的神气,亦即“性命”。尽管本篇从“调四时”论述,仍然要落实到五脏。特别强调养之于预,养之于无病之时。养之之法首言“闭目塞兑,内观心肾”之内修;次言以调胃为主,必有土而后有生机,论“已病”之治则如此。安知内修亦必赖“土以成之”,否则谁来主宰闭目塞兑与内观?总之,学习《外经》,如果单就中医之病因、病机、治则诸法,则岂仅遗其半?

【廖冬晴直译】

雷公问:'人们既然病了,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

岐伯说:'人以胃气为根本,因为悖逆了四时阴阳之气而产生的疾病,仍然是调理胃气而已。胃气调理好了,脾气也就自然好了;脾气得到了调节,那么肝、心、肺和肾,就没有不顺畅的了!'

雷公问:'在每个时令之前调养阴阳,又怎么可以不讲呢?'

岐伯说:'阳以阴为根,阴以阳为根。养阳需要从阴中求阳,养阴需要从阳中取阴。以阳养阴,以阴养阳,贵在预先调养,还会有什么邪气能够入侵呢?闭上双目,合上嘴唇,向内观照心肾,养阳就含漱津液送入胃脘中,养阴就含漱津液送入肾中,没有其它特别的方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