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的一些思辨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4-23

   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被发现之后不久,传说中的“内窑”被历史的礼物:写有“修内司”的荡箍得以印证。而郊坛下摇身一变,成了“大不侔矣”的“新窑”,不知在古陶瓷学术圈儿里泱泱一时的论文,有多少是说对了、又有多少是想错了?

    窑址在这个太平盛世被发现,应是南宋皇气的福佑吧?身在这个幸运时代的我们,是否更加贪心地想要再亲自见证点儿什么呢?的确,任何新的发现和对历史的验证,都足以令人惊心动魄。

    可素,哪有这么多好运呢?你、我,都没那种能发现刻有“修内司”字样的命。

    于是,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去思考、循证、推断。这个过程,需要客观地求证,扎根到学科的理论依据和实物标本中,除了发现它们的同质规律、更要发现它们异质性背后的联系。

    关于老虎洞,小橋的思考过程,由十万个为什么组成。

    1.撇开器形的完整性,为什么南宋官窑博物馆的标本,即使不带土沁,仍然不如两地故宫的美腻?

    橋:因为南宋官窑博物馆的标本为窑址出土器,在那个皇帝矫情审美的年代,不够美的都在窑址被狠心地打碎了。循证:老虎洞窑址发现考察的论文里,提到了很多器物是明显人为打碎的。还有,南宋官窑“为世所珍”。真正的南宋官窑也许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用,宫里其他人可能只能用龙泉,连次品官窑都不行。

    2.为什么老虎洞南宋至元代地层出土的瓷片里会有类似哥窑、却不是哥窑的样子?

    橋:这是南宋官窑向哥窑的过渡时期。南宋末年之国力不复从前,又经数十年的动荡战乱,眼看蒙古铁骑兵临城下,这时候的皇帝也好、工匠也好,谁还有心思去追求油光莹澈?这便是最后的“官窑”,尽管不再那么地粉青,却还保留着深浅不一的开片和紫金胎。循证:瓷片吧。(两地故宫的图册里,有些年代界定为南宋-元的青瓷,在小橋看来,就具备了过渡期的特征,为免争议,图就免了。)

   3.为什么哥窑的身世如此神秘?它跟老虎洞有什么关系?

    橋:因为权威机构以前没有正式用权威仪器考证它的胎和釉嘛!直到2018年11月21日,北京故宫发表了研究结果。故宫传世哥窑,取杭州凤凰山脚下紫金土、老虎洞烧制。至于其他的“哥窑”,小橋在此不做任何评论。汝窑尚且分官家和民家,何况南宋末了之后的元代,烧制哥窑的范围可能早已飞出了凤凰山。循证:不再重复了,见11月22日的“哥窑小论”。有老虎洞元代地层瓷片可见其胎骨与南宋官窑的同质性:

    4.为什么南宋官窑早中期的作品无论从形制、釉色还是总体审美都很明显继承了汝官窑,但是,却又不完全相同?

    橋:因为宋室南迁的队伍中,有汝窑的顶级工匠。他们也许隶属或受雇于北宋宫廷负责烧制皇家御用青器的机构,在高宗南下的时候也就携着家小同往了;还因为,凤凰山的紫金土与汝州官窑之瓷土大不相同,即使在相同的工艺之下也必然创造出了不同的美器;更因为,工艺不断地推陈出新,加之高宗所追求的玉质和他简朴低调的审美,于是从厚胎薄釉演变成了薄胎厚釉、并且多次素烧以增加胚体的稳定性、多次上釉以追求玉质的感觉。循证:在老虎洞的考察论文中,报道了“馒头窑”,即是北方窑工最擅长的窑形;而高宗的审美,这些古代青瓷美学的巅峰之作就是最好的依据了。

    小橋还有很多个为什么,都在寻求多角度的依据,日后慢慢汇报分享。以上仅是个人思考,仅用于讨论。

    从1997年开始,杭州老虎洞总和修内司绑在一起。而修内司,在我看来是一个很雅的名字。那里必是从全天下聚齐了各种文雅的巧匠,才在今天赋予了“老虎洞”南宋官窑的雅号。

    三生三世,也说不完老虎洞的故事。

    于小橋拙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