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鹏运 气靡鸿渐——《文心雕龙·夸饰第三十七》品读之十九 文\钟百超 一、道与器什么是道,什么是器?“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超乎形象而抽象的叫做道理,有形象而具体的叫做器物。 如果用语言来描述道和器,该是怎样的结果?“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刘勰认为,神妙的道理难于描摹,用精微要妙之言也难以表达至极致;具体的器物容易描绘,壮丽的文辞就可彰显它的真相。这并非作家才华有长短高低,而是事理本身有难易之别。 二、夸饰的运用夸饰的运用从什么时候开始?“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刘勰认为,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大凡状写声音形貌,只要用文辞表述,夸饰就长期被运用。换言之,大凡用语言描述事物,必然会涉及夸饰。 夸饰的运用,不分文体的雅俗。“虽《诗》《书》雅言,风俗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刘勰说,即使像《诗经》《尚书》这样的雅言,用来教化世俗,训导世人,其用事理广博,但是文辞的运用也力求有夸饰。 夸饰的运用,极尽夸张之能事。“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dāo),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mǐ)孑(jié)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chǔ)之论;”形容高峻就说,山高碰到天;评论狭窄就说,黄河里放不下一条小船;说到多就说,子子孙孙有千亿;说到少就说,人民没有一个留下来;形容洪水围上了山陵,便说滔滔的洪水淹没天空;讲前军倒戈之惨烈,就说血多得可以把杵棒都漂浮起来了。 夸饰的运用,会不会影响意义表达?“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且夫鸮(xiāo)音之丑,岂有泮(pàn)林而变好?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言辞虽然夸大,但对表达意义并没有妨害。况且,猫头鹰丑恶的声音,哪有因为它停在学宫树上而变得好听呢?苦菜的苦味,哪有因为长在周国的原野上就变甜了呢? 夸饰有什么作用?“并意深褒赞,故义成矫饰。大圣所录,以垂宪章,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刘勰认为,夸饰的运用,其用意在于加强赞美,所以在事理表述上使用了夸饰。这些都是伟大的圣人所采录,用做传世的典范。这正如孟轲所说的:‘解说《诗经》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也不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三、夸饰的发展夸饰的运用,什么时候开始盛行呢?“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相如凭风,诡滥愈甚。”从战国末期的宋玉和景差开始,夸饰就开始盛行。西汉司马相如秉承夸饰之风,怪诞浮夸变本加厉,愈演愈烈。“故上林之馆,奔星与宛虹入轩;从禽之盛,飞廉与鹪鹩( jiāo liáo)俱获。”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状写上林苑的宫馆,就说流星与长虹飞进了窗户;描写猎取飞禽众多,就说龙雀飞廉和凤凰都同时抓到了。 “及扬雄《甘泉》,酌其馀波。语瑰奇则假珍于玉树;言峻极则颠坠于鬼神。”到扬雄作《甘泉赋》,择取司马相如的流风余韵,说到树木珍奇,便借助于玉树;形容宫殿高峻,就说鬼神上去也会掉下来。 “至《西都》之比目,《西京》之海若,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矣。”刘勰举例说,班固《西都赋》说昆明池里有比目鱼,张衡《西京赋》说清渊池水中有海若神。凭事理去检验就没有可验证的,就极度夸张,也谈不上夸张到了极点。 如果夸饰的运用违反事理,又会怎样呢?“又子云《羽猎》,鞭宓(mì)妃以饷(xiǎng)屈原;张衡《羽猎》,困玄冥于朔野,娈(luán)彼洛神,既非魍魉(wǎng liǎng),惟此水师,亦非魑魅(chīmèi );而虚用滥形,不其疏乎?此欲夸其威而饰其事,义睽剌(kuǐlà)也。”再有扬雄的《羽猎赋》说,鞭打洛水之神宓妃,要她给屈原送饭,张衡的《羽猎赋》说,把水神玄冥囚禁在北方的原野。可是,那美丽的洛神宓妃,既不是水怪;这水神玄冥也不是山精。作者没有根据地加以浮夸的形容,不是太疏忽了吗?这样写是想夸耀它的声势,渲染事件本身,却违反了事理。 四、夸饰的效果“至如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cuó é)揭业,熠耀焜煌(kūn)之状,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至于描写山海的气势形状,宫殿的格局形势,或突兀高大,或富丽辉煌,光彩照耀像要燃烧似的,形势巍峨像要飞动起来。这些都是凭借夸张来写出惊心夺目的形状,借着增饰来获得奇特景观。 “于是后进之才,奖气挟(xié)声,轩翥(zhù)而欲奋飞,腾掷而羞局步。辞入炜烨,春藻不能程其艳;言在萎绝,寒谷未足成其凋;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信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gǔ)而骇聋矣。”后起之秀,凭着这股气势和声势,展翅高飞,跳跃奔腾而耻于踟蹰不前。用文辞描写光辉灿烂处,春花烂漫也不比它更鲜艳;用语言形容萎枯衰竭处,荒山寒谷也不比它更萧条。谈到欢乐处,文字里面含着笑声;论到悲戚,声音里带着哭泣。实在可以展露出内心的奥秘,使停滞的文势飞动起来,使瞎子开眼,聋子震惊。 五、夸饰运用的注意问题“然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若能酌《诗》、《书》之旷旨,翦扬马之甚泰,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夸饰要穷究事物的要旨,才能使读者的共鸣蜂拥而起;夸张超过事物的常理,语言形式和实际内容便会两相乖违。倘若能够斟酌《诗经》《尚书》深远的旨意,剪除去掉扬雄、司马相如这些辞赋家过分的形容,使夸张有所节制,修饰而不虚假,这才可以算是美好。 六、总结“夸饰在用,文岂循检。言必鹏运,气靡鸿渐。倒海探珠,倾昆取琰(yǎn)。旷而不溢,奢而无玷(diàn)。”夸张之妙,各有应用,哪有固定规格可以依照?语言的表述,应该像大鹏矫健地高飞,而不要像鸿鹄起飞那样气势缓慢。要像翻倒大海去寻宝珠,翻转昆仑山去求美玉。意味深远而不外溢,增饰有度而无染尘。 本篇好句摘录1、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 3、大圣所录,以垂宪章,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4、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 5、轩翥而欲奋飞,腾掷而羞跼步。 6、辞入炜烨,春藻不能程其艳;言在萎绝,寒谷未足成其凋。 7、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信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 8、然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9、倒海探珠,倾昆取琰 10、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