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斌
当我读完中信出版社给我寄来的《战胜一切市场的人》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爱德华·索普绝对是一位被遗忘和漏掉的伟大的价值投资者。在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爱德华·索普著有《击败庄家》,但我却不知道他竟然还著有《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这是爱德华·索普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的整个成长史。洋洋洒洒400多页,由中信出版社于最近隆重推出。
爱德华·索普出生于1932年。在幼年时,他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堪称神童。他在刚学会说话时,就能够数到100万。5岁的时候就达到10岁儿童的阅读水平,能读懂看到的任何材料,并学会了任意数字的四则运算,上小学时连续跳过两个年级。9岁时会研究各个国家的地图和介绍;11岁进入初中;13岁进入高中,并研究炸药,自学了大学化学;17岁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1岁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之后又完成了数学博士论文。
大概从大学时代起,爱德华·索普就对赌博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很早就认识到,最有把握的致富方法就是只在自己赢面大的事情上下注。那时,对于大部分的赌博游戏来说,数学家已经证明了降低庄家的胜率是不可能的,一代代赌徒都试图寻找这种不可能的办法。但是,爱德华·索普并不相信,他从数理统计专区挑选出研究赌博策略的书籍进行研究,寻找获胜之道。
在21点纸牌的赌博中,他根据高等数学课程中的理论,相信玩家的胜率优势会经常出现。爱德华·索普能够快速计算最佳策略的胜率,并且在有利时多下注,不利时少下注。如果胜率明显时敢于下足够的赌注,那么就能将优势保持到最后。他的研究最终证明,21点是可以掌控的。在另一位伟大的人物克劳德·香农帮助下,他发表了《21点的有利策略》的论文,著名媒体为之而争先报道。之后,就有了《击败庄家》这本书的诞生。
然而,几乎没有人相信爱德华·索普能够击败赌场。为此,他必须以事实来证明他的论点。于是,他出现在各个大赌场中。结果所到之处,几乎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终,他迫使赌场改变了赌博的游戏规则,成为风靡全美的一代“赌神”。而他所著的《击败庄家》也成为一本影响极其深远的畅销书。
但是,对于爱德华·索普而言,赌博是简化版的投资,两者惊人地相似。赌博和投资两者都可以用数学、概率和计算机进行分析,都需要资产管理,都需要谨慎地平衡风险和收益。哪怕每一处你都能占尽先机,下注太多也仍有可能酿成大祸。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难免会犯类似的错误,当1998年庞大的对冲基金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破产的时候,它几乎动摇了整个美国的金融系统。反之,为求安全而下注过少则意味着把大量资金闲置在账面上,导致投资效率太低。爱德华·索普认为,成功的投资心态同样适用于赌博,优秀的投资人往往也是最厉害的赌徒。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爱德华·索普拥有“赌神”的头衔,然而他却是一位价值投资者。他接受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在早期投资中,他也犯过许多错误,以至于他觉得欠了格雷厄姆的很多“学费”。他相信,市场价格远远高于证券的商业价值的时候,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会非常暴躁;而股价低于它们固有价值的时候,“市场先生”的情绪会很低沉。
爱德华·索普在1968年认识了巴菲特。之后,他发现他和巴菲特的投资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巴菲特对公司进行估值,目的在于用异常低廉的价格购买股票,甚至整个公司,这样巴菲特就能拥有足够高的安全边际以应对未知和意外。在他眼中,这种机会通常出现在投资者对单个企业或股市过分悲观的时候,“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的目标就是在长期投资中超过市场回报率,所以他基本上把市场表现当作对自己的评价参考。
相对地,爱德华·索普他并不计算各种企业的价值,他会去寻找同一家公司的各种不同的证券产品中被误估的证券,从而构建一个对冲仓位,做多低估、做空高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他最终都能获利。本质上,他是利用了格雷厄姆所说的“清算价值”。由于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他也讲究安全边际。他认为,投资者要尽量避免投资在自己的要价以上交易的股票。从这一点而言,爱德华·索普也是一位价值投资者。只不过,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显然是“变异”的价值投资者,但仍然还是价值投资者。
巴菲特并不介意短期内市场价格的巨大变化,因为他坚信从长期角度来看市场一定会增长,而且他的资产也能够在波动中击败市场,最终在整体收益上大幅领先市场。巴菲特的目标是积累最多的钱,而爱德华·索普则享受他用数学来解决特定的、有意思的谜题。爱德华·索普最早在赌博中发现这些谜题,然后将其引申到投资界,能够赚钱证明他的理论的确能在真实世界运作。
巴菲特的想法、手段和投资历史给爱德华·索普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巴菲特最终会成为全美最富有的人。因为巴菲特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估价者,对估值过低的公司直觉敏锐,所以他能够比一般投资者更快地收集财富。即使在财富增长到惊人的数量后,他也可以继续依靠这过人的天赋。而且巴菲特很清楚复利的威力,显然他会将之应用于长期投资。
爱德华·索普坚决反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这一点与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相同。他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只是一系列的相关假设,永远无法被逻辑所证明。爱德华·索普这样写道,我们从不过问“市场是不是有效”,而是问“市场在什么程度、什么方面无效”,或者“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点”。
巴菲特对爱德华·索普的评价相当好。他把原先投资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人介绍给爱德华·索普。他们始终把资产交付给爱德华·索普管理直到去世。巴菲特对爱德华·索普的职业生涯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先是帮助他走上了自己开设的对冲基金的道路;后是让他做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意——投资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举成为早期的股东。
爱德华·索普在1969年与巴菲特分别后就“失联”了。一直到1983年,他才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非凡卓著,14年间增长了22倍。于是,他在每股982.5美元的时候继续增持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而到了1987年股灾前,每股达到了5000美元;到了2003年,股价已经介于60000美元至74000美元之间。而在此时,爱德华·索普却捐赠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极具升值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他希望他的捐赠能够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积累起来造福许多代人。
爱德华·索普是较早运用“对冲”策略的投资者。其实对冲基金并非是新的物种。最早的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就是一家对冲基金。爱德华,索普管理的对冲基金从40万美元开始,之后,他几乎是所向披靡,做到了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说的“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爱德华·索普所创立的普林斯顿-新港合伙公司在当时绝对是革命性的创新。它从事可转换证券的对冲交易,涉及权证、期权、可转债、优先股和其他流通的衍生证券,将对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于是,爱德华·索普成为第一代量化投资者,在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的格局。爱德华·索普的投资策略是,找到高度相关、价格变化趋势相反的证券,并以此构建投资组合并降低风险。为了寻找可能是对冲组合,他会在买入价值相对低较低的证券的同时卖空估值相对较高的证券,以消除其价格的反向变化。因为这两种证券的价格变动是偶联的,所以他希望在以此获得额外回报的同时降低风险。
按照爱德华·索普的回忆,他在那时就发展出了期权定价公式,并以此进行证券交易。后来,他发现费舍尔·布莱克也从他的另一本著作《击败市场》中拓展出期权定价公式。那个公式与爱德华·索普使用的公式完全一致。如果不是布莱克过早去世,那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会授予他,因为布莱克另一位研究合作伙伴罗伯特·默顿就是因为这个公式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此也可见爱德华·索普的惊人实力。
正如爱德华·索普所叙述的,普林斯顿-新港合伙公司在成立的最初的两个月(1969年11月和12月)获利3.2%,而标普500指数下跌4.8%。1970年,普林斯顿-新港获利13%,标普500是3.7%。1971年,普林斯顿-新港获利26.7%,标普500是13.9%。1972年,普林斯顿-新港获利12%,标普500是18.5%。这一年普林斯顿-新港跑输标普500,爱德华·索普认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即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收益。对冲策略让他避免损失,但也会在牛市中损失潜在的部分收益。其投资回报率的主要变化受制于对冲策略数量和质量的波动,而非市场的变化。
1973年,标普500下跌15.2%,普林斯顿-新港则达到6.5%。1974年,标普500暴跌27.1%,而普林斯顿-新港获得了9%的正收益。这两年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下跌,下跌幅度达到48.2%。1975年,爱德华·索普终于成为了百万富翁。到了1979年,普林斯顿-新港创立10周年时,其财富增长了409%,扣除所有费用后年回报率为14.1%,管理的资本从140万美元增长到2860万美元,成为当时华尔街在数学分析、解析和计算机方面超一流的公司。
在接下来的8年里截止1988年,普林斯顿-新港管理的资产又从2860万美元增长到2.73亿美元,投资款项总计达到10亿美元。公司的资产年收益率达到22.8%,除去所有费用,其年收益率为18.2%,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的年收益率则只有11.5%,小型企业的股票年收益率也不过是7.3%。普林斯顿-新港的收益率不但大大超过了市场,而且其所承担的风险也远小得多。那时,普林斯顿-新港在每年,甚至每个季度中皆未尝一败。即使在1987年10月市场崩盘时,普林斯顿-新港也获得了9%的收益,而标普500则暴跌了22%。纵观普林斯顿-新港在18年的投资中,从40万美元到2.73亿美元,获得了682.5%的总回报,年复合增长43.7%,超越了两位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和安东尼·波顿。
爱德华·索普之所以在1988年解散普林斯-顿新港,是因为当时他的一名合伙人与德崇证券的迈克尔·米尔肯和高盛集团的罗伯特·弗里曼往来甚密,引发了检察官的调查。最终他觉得前途渺茫而退出,于是公司就此关闭了。
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对他们而言,似乎市场似乎是完全有效的,就像21点的牌点或轮盘赌上的数字似乎随机出现一样。因此,市场是否无效取决于观察者的学识。对此,爱德华·索普建议,为了战胜市场,投资者应该把投资精力集中在他的学识范围内和有评估能力的方面,即他的能力圈。要确保信息是有效的、准确的、基本上是完整的。要明白信息是从“食物链”中流出的,早知道信息的人会将后知道的人“吃掉”。最后,除非投资者能用逻辑来论证,否则就不要进行投资,而且如果有历史记录可循,他就会获得优势。
在我看来,爱德华·索普是可以和乔治·索罗斯双峰并峙的杰出的投资家。实际上,爱德华·索普的两位合作伙伴克劳德·香农和约翰·凯利也都是十分出色的人物。克劳德·香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而约翰·凯利则是机率论中凯利公式的创立者。纳西姆·塔勒布盛赞爱德华·索普以慷慨著名,言语机智,渴望与陌生人分享,这是一种能在科学家身上发现但往往并不如愿的优秀品质。爱德华·索普为人正直,追求公平正义,因此在第18章中,以整整一章揭露华尔街阴暗的一面,警示所有的投资者。 有人可能认为爱德华·索普不过只是“赌徒”而已。对此,爱德华·索普反而建议教授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孩子简单的概率和统计,通过分析抛硬币、掷骰子、轮盘赌等机会游戏,学到足够的方法来思考这类问题。了解赌场的时常获胜的原因可能也有助于远离赌博,并教会我们将损失限制在娱乐价值上。而在赌博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也适用于投资。因为人们大多不明白何为风险、报酬以及不确定性。如果他们懂得这些,那投资结果会好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