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学实验的结果表明,悲伤音乐引起愉快反应是多个神经细胞共同协调的过程。另外,当悲伤音乐的刺激到达大脑时音乐的情感效果会根据音乐的声学特征(即模式、音色和响度)来进行评估,而这一评估要取决于脑干和初级及次级听觉皮层的处理。但悲伤的听觉体验总是跟从前的听觉刺激、相关词汇情感内容以及情绪过程引起的身体状态有相关联性。将过去的经历与情感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激活海马旁回、海马和杏仁核的网络,而特定情感的感受则由脑干和基底神经节以及前额、前扣带和岛叶皮层的一组皮质下核来调节。
识别音乐刺激中的协调性或不协调性与音乐刺激的情感信息状况相关联,例如音乐感知或诱导的情感都属于审美判断的输入,而其协调性取决于额叶皮层(包括额上回、额中回、OFC和ACC)。
通常情况下,品读一件作品好的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办法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产生愉快感觉的出现可能由于情绪唤醒的增加,另一面也可能是当时音乐触发的情景记忆造成的。而愉悦体验与腹侧纹状体的活动相关,特别是伏隔核、尾状核和眶额皮质。
临床上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为严重抑郁障碍(MDD),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的不愉快感并伴随着无法描述所体验的快乐和述情的障碍。调查抑郁患者对消极情绪刺激(如悲伤音乐)的反应,可以为理解悲伤悖论提供另一个更好的视角。
抑郁似乎会影响会人们对悲伤情绪的感知和体验。当MDD参与者在处理悲伤情绪引起的消极心理刺激时杏仁核、ACC、岛叶的活动性都会出现延长。考虑到这些大脑区域在处理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而大脑这种的活动模式反应了悲伤情绪影响的突出强度,并且这样的影响往往跟抑郁存在关系。
一项针对抑郁症患者听力习惯的调查产生统计性的结果。该调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现抑郁症患者对悲伤音乐的反应更加强烈。此外,这些抑郁症患者还认为实验组比健康对照组表现的更加悲伤和愤怒。而当这些抑郁症个体和健康对照被问及他们为什么聆听悲伤音乐时发现:抑郁症患者通过聆听悲伤音乐来表达、体验或理解悲伤情感的依赖程度比健康对照的依赖程度还高。另外形成这样的差异性是因为抑郁症患者通过听音乐的形式将情绪反应置于关注以外,所以形成了一种调节并减少抑郁消极情感状态的方式。
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会使得人们对快乐音乐的神经反应产生改变。当有抑郁症患者听到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时出现内侧OFC和腹侧纹状体明显失活的现象。令人感兴趣的是,在抑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发现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节选上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而这表明了致使对音乐刺激没有产生任何感觉,但依然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处理产生作用。一项相关的研究发现,当听着令人愉快的音乐时OFC以及伏隔核、岛叶、ACC、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和外侧下丘脑的活动与无快感缺乏测试呈负相关。
总之,抑郁症的情感处理的差异与神经生物学存在相关。事实上,这些差异也是在对音乐的反应中看到的,这意味着对于审美刺激的愉悦悲伤的体验会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此外,抑郁症患者在处理愉快音乐的有益刺激所产生的运动模式是在已知区域完成的。而这就表明了音乐很可能非常适用于改善各种情绪障碍。
讨 论
拟议框架
来自不同学科的结果表明,对悲伤音乐产生愉快反应与以下并发因素的组合存在有关:
1. 意识到音乐刺激没有直接的现实世界含义。
2. 意识到音乐刺激具有审美的价值。
3. 体验某些心理益处,主要取决于以下单独或组合因素:
A. 唤起与特定音乐作品或类似音乐片段有关的记忆
B. 人格特征
C. 社会背景
D. 当前情绪
我们建议可以从稳态调节的角度来理解在听悲伤音乐时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而产生快乐的。内稳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内部状态的过程,以促进最佳功能、健康和生存。而情绪是指在某些外部刺激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且有利于重建稳态的平衡。情感则是对正在进行的生理状态的体验,体验过程往往从积极的愉悦到消极再到潜在的痛苦不等。情绪的心理影响和强度有助于确定相关的刺激或行为是否是适应性的,是否应该在未来避免或寻求。而感觉又是生命调节的关键所在,因为感觉能迫使个体有机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快感是对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稳态平衡并鼓励机体去寻求产生这种刺激的行为。一般来说,对于精神上的疼痛在另一方面将意味着该稳态失失衡的,这样从而阻止了对该精神上的相关刺激行为的再反生 。
音乐何时以及如何引起愉悦的反应可能取决于一开始是否存在稳态失衡以及音乐是否能成功纠正不平衡。同时已经有证据表明,音乐与生存息息相关。制作音乐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社会联系,从而促进音乐的成功传播。这也可能是进化和健康的标志,从而促进配偶的选择。音乐听觉具有沟通、调节和增强情绪的能力,这进一步表明音乐可以是使一个有机体或群体恢复到平衡状态的有效工具。
在聆听悲伤音乐而引起的愉快反应可能会说明悲伤音乐疗法能够帮助机体恢复到内稳态平衡的状态。鉴于悲伤音乐引起的各种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例如,情感表达、情感消解、宣泄)都高于愉悦性的音乐显示:这最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悲伤音乐可能特别适合在一般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下调节动态平衡。(而这一观点得到了以下证据的支持:听悲伤音乐能涉及大脑中相同的结构网络(即OFC、伏隔核、岛叶和前扣带皮层),并且这些已知的结构参与了其他稳态刺激,例如与食物、性别和依恋有关的刺激。这并不是说这些区域对于悲伤音乐的处理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音乐可能对稳态调节没有用处。因此,我们最好能通过悲伤音乐刺激引起机体产生快乐来促进内稳态平衡的效果来对悲伤音乐疗法进行了解。
而对于悲伤音乐无法引发愉快反应可能存在以下情况:第一要么不存在稳态失衡,第二要么就是音乐刺激无法纠正失衡。众所周知,享受高阶刺激(如金钱和音乐)需要不断学习,而如果悲伤的音乐刺激没有与影响稳态调节的心理因素联系到一起则悲伤音乐很可能不会引起愉快的反应。
能使稳态失去平衡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悲伤的音乐治疗也有很多种方法来矫正这种内稳态失衡的状态。 例如,当前正在经历情绪困扰并具有吸收性格的个体能够将个体听到悲伤音乐所出现的痛苦情绪转变成只关注音乐美感所带来的快乐。所以聆听悲伤的音乐可以矫正因情绪困扰所带来的不平衡,这样就可使体验者感到愉快。然而,在没有情绪困扰和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下,一个喜欢体验新颖和多样化刺激的人可以从悲伤的音乐中找到多样化的刺激,因为这种刺激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因此会体验到最佳的幸福状态(详见图2 )。

图2:两个例子说明当纠正后,稳态失衡如何导致对悲伤音乐的愉快反应。在例1中令人沮丧的情况会导致消极情绪,但对于具有吸收性人格的人来说这不是一种最佳的存在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聆听悲伤的音乐会认为是愉快的,这是因为音乐会让人们完全沉浸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而这样治疗他们当时的消极情绪,从而使他们恢复到自我平衡中来。在例2中对于乐于体验的个体在接收到各种刺激是他们就会出现最佳的功能状态。通过聆听悲伤的音乐可以引发人们想要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刺激,但是对于一个乐于体验的人来说愉快的,因为悲伤的音乐会调解各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状态。
从人类对维持各种基本心理和生理平衡以及相对稳定的生物学需要来看悲剧悖论,研究人员应该少些关注与悲伤音乐相关的个人及情景因素,而应更多的去关注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的相互发挥作用的。我们相信,这种全面的关注最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上所持续存在的问题。
由于研究方法、音乐刺激、分析和参与者的不同,所以关于那些利用神经影像学来研究悲伤音乐诱发愉悦反应的文章复杂而难于统计。虽然研究肯定了某些脑区在这过程中存在一些作用,但每个区域所起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神经影像学研究应该通过探索一下三个研究线来阐明大脑不同区域对悲伤音乐引起愉悦反应有何作用:
(1)直接比较被认为悲伤但不快乐的音乐和被认为悲伤但快乐的音乐;
(2)探索悲伤音乐的情绪反应与其他悲伤情绪反应的不同,例如:失去亲人或被人排斥的悲伤;
(3)具体考虑情绪和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改变对悲伤音乐的偏好。
由于音乐已被证明可以影响许多神经过程,包括情绪、情绪、记忆和注意力,因此它特别适合作为心理干预的治疗工具。虽然音乐治疗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直到20世纪下半叶时音乐疗法才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具有标准化学术和临床培训指标及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今天,音乐疗法被用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精神和身体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疼痛、脑外伤、孤独症谱系障碍、痴呆、精神分裂症以及情绪和焦虑障碍。对照临床试验发现,音乐疗法与标准医疗护理相结合,可以对与这些疾病相关的各种症状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音乐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尤其有用,因为音乐可以有效地调节抑郁症出现的各种情绪。一般来说,目前用于抑郁症干预的音乐治疗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主动治疗,包括播放、写作和/或即兴音乐;接受治疗,包括被动听音乐。在主动音乐治疗中,患者和治疗师通常一起创作音乐,然后利用体验创作的意义进行反思性讨论。而在接受性音乐疗法中,通过预先选择好的音乐来改变病人的情绪,或者引导患者想象、放松或动机练习。在其他形式的接受性音乐疗法中,音乐被用来激发关于音乐唤起的思想、情感和记忆的治疗性讨论。积极的和接受性的音乐疗法都是有益的,因为他利用音乐的形式来间接体验和表达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而不是通过言语的形式来表达的。
如前所述,悲伤的音乐比其他类型的音乐在更高的程度上与某些心理回报相关联,例如调节或清除负面情绪,恢复过去某些重要的记忆,以及引发联系感和舒适感。因此,将令人愉悦的悲伤片段融入接受性音乐疗法中,可以增强这种疗法改善抑郁症状的功效。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对悲伤的音乐作品的自然和自发反应,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对负面刺激的反应,为他们提供应对悲伤和与他人联系的新方法。通过研究悲伤音乐诱发愉悦反应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情绪障碍的理解,并提供可能引起情绪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个性化的音乐治疗提供实践的理论基础。
目前关于悲伤性音乐疗法疗效的文章十分有限,因为有时某些文章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能允许我们做出以下结论结论。总的来说,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都认为传达悲伤情绪的音乐可以令人感到愉悦,这是因为在艺术中,通常与负面情绪相关的直接社会和物质环境并不存在。此外,还可能跟悲伤相关的音乐比幸福相关的音乐更美丽,这是因为悲伤的音乐涉及了自我表达、社会联系和存在意义等幸福相关的问题。最后,悲伤的音乐可以帮助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应对负面情绪,这取决于他们的个性、情绪以及他们以前对音乐的体验。
我们还没有详细描述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愉快的反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悲伤音乐能诱发愉快反应是大脑各个区域之间共同协调努力的结果,因为这些区域涉及了情绪识别,意识感知、审美判断和奖励处理。未来我们应该使用神经影像技术对能够独立的控制情绪和个性进行研究,以确定每一种情绪和个性对悲伤性音乐疗法诱发情感反应的影响。最后这些研究的发现可以为日常刺激方式提供新的理论证据,并为情绪治疗新技术的出现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