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丨作文题目太“宏大”?用对方法,家国情怀也能写出个性

 Purefact 2019-04-23

近年来,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指引下,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宏大叙事的价值取向,宏大叙事的“家国情怀”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

然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改革的应对上并不尽如人意。总体上看,由于作文题凸显“立德树人”,学生立意角度不够多元,情感不够细腻,“主题先行”,其思辨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导致作文“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避免“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力求“我是唯一”,是当前复习应考亟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高考作文复习的新挑战,解决高考作文“同质化”的问题?如何在高考作文宏大叙事命题价值取向下实现个性化表达?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我”的确认

空话、套话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文中无“我”。近年来,一些高考作文在材料要求中设置了交际语境因素,对写作者进行了身份预设。比如2018年全国卷Ⅰ: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甚至作文题不仅对写作者进行了身份预设,还对读者身份进行了预设,强调交流的真实情境。

找准情境角色下“我”的存在,确认“我”的身份,是实现个性化表达的第一步。试看某省2018年优卷片段:

01

当你打开这尘封已久的时光瓶时,是否想过,我写下这封信时只有18岁。当你看到信时我已经35岁了。那时你们才刚出生,如今已经是意气风发的一代了……我也曾经迷茫。人的一生呢,修短不过百龄之中,动静不过一室之内;举目远眺不过百里,两足所立不过立锥;是多么短暂啊!倘若只是向内探寻人生的价值,追寻“小而确定的幸福”,恐怕远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何况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又有几人呢?毛泽东年轻时说:“国家者我们的国家,天下者我们的天下。我们不做,谁做?我们不争,谁争?”我想,唯有投身于时代的浪潮里,才能在一个更宏大的叙述中达到价值的圆满。

赏析:例文中“我”的身份意识强烈,以一个有着强烈青春期困惑的视角来述说改革的变化历程,没有虚假的表达和矫情的生发,让人感到真实真诚真切。考生在写作中本着对话原则,把改革的进程与个人心灵的历程结合起来,根据“我”的经历、理解和思考,进行适当的评说,同时把这些年的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启发我们对当下社会和生活的自豪与热爱。

如何实现“我”的确认?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文字上,里边有“我”;二是从灵魂上,把“我”融入进去。

“我”的确认也意味着“他”的确认,即阅读者的身份确认。“写一篇文章给2035年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考生必须考虑交际对象会认为哪些是有趣的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先进行“我”的确认,在此基础上根据要求做好“他”的确认,然后对材料进行选择(受众对这个话题了解多少?他们是专家还是外行,或者两者兼之?),据此来提供适当水平的信息。他们期待从我这儿获取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应该考虑形式(文体或者对话方式)上的特殊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一定的观照。

彰显理趣

宏大叙事命题价值虽然容易造成“一元价值论”的问题,但高考还是重视思辨思维的,不少材料呈现“解决两难困境”,给批判性思维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任何有价值的论证都有两方面,但有趣的论证会让我们陷入两难困境。因此,经常会听到人们在谈论两难困境中的“犄角”:如果你避开了一个,还有另一个在等着你!个性化表达并不排斥思辨立场,尤其是议论文写作。要使说理有效,考生的观察、体悟、思考和情感必须合乎理性。比如某省2016年高考优卷《论奖惩制度的应用》片段:

02

不惩是对优秀者信心的保护,那“奖弱”则是一种高级的“创新承诺”。

何谓“奖弱”?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面临失败的弱者面前,肯定其价值意义大于攀比其建树,只有唤醒其精神,改造其“价值失落”,才能激发“基底功力”,让整个社会竞争呈现活水源出的盛况。孙权肯定吕蒙的原创价值,让他脱离“吴下”之称,说明保留弱者积极性的最恰当措施是肯定其进步,此我说“弱者有理”之因。

赏析:该文态度立场明确但不极端,考生论述了分数之于教育评价的意义,也认可了惩罚的意义,理性思辨地分析彰显智慧的说理,毫无呆滞僵化之感,可读性强,不失为有趣有效的说理。

彰显理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语篇语境中凸显有“我”之境:内容上是否有“我”独到之思?形式上是否有“我”别样韵致?观点选择与确立,材料筛选与分析,以及论证说理过程中的商榷与审辩、诠释与辨析、分类与比较、溯因与证伪、论证推进与深化,都需要个性化的“思维支架”。

体现情趣

语言表达水平无疑是衡量一篇作文的要素之一。我们希望考场上呈现的是个性化的观点、个性化的材料、个性化的运思、个性化的语言

论述类文章的语言讲究概括性、逻辑性,要求概念准确,表达严密,文脉清晰。而恰当合理的描写、抒情,也有助于价值的引导。论述类文章的语言同样讲究生动、自然、形象,句式宜自如、灵活,要能恰当地运用种种修辞手法,语句具有表现力或感染力。如考场优卷《从亘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片段:

03

我们的国家,千百年历史的缩影是长城所代表的千万文化遗产中的精神财富。我们有绵延万里的长城,那是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我们有杜甫的草堂,深埋的是“大济天下寒士”的家国情怀;我们有沈园墙上题下的《钗头凤》,那是陆游这样的文人雅士在朝堂之外的缱绻情思……安兰德曾言:“文化其表,历史的长河,那些遗留下的断壁残垣无不延伸着中国人的情怀:用刚硬的脊梁撑起四海之重,用刻骨的柔情去勾画人情之美。

赏析:具有文化底蕴的素材,文采斐然的语言,写作者深情款款,娓娓道来,既入情又入理,价值的导引就自然生发、水到渠成。

体现情趣、提倡个性化的表达技巧,或反复、对比、设问、反问、比喻,语言有辨识度;或判断推理,或巧用关联词,文脉有清晰度;或类比、比较,思维有新颖度;或排比、重复、追问,论辩有力度。适度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段,助力议论,既可增添文章的文采,也可实现观点的生动阐发和有效论证。

化大为小

近年来的作文题,往往包含如“创新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家国情怀”“时代使命”“青春成长”等宏大主题。做到以小见大并避免泛化,实质是具体的价值分析。具体的价值分析有助于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正确的“废话”。

“化大为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化大为小,小中寓大,为宏大的主题找到具体而微的载体;二是透过现象探究背后的认知原因、制度原因、文化原因,赋予具体的个人、个案、事件以普遍的意义,从哲学、文化、体制等方面分析事件的解决方案;三是从国家民族时代的价值召唤去探讨“小我”的意义。如某省质检优卷《非立新无以为进,非立旧无以为守》片段:

04

可能有人要反驳:“难道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就是要像过去的举子一样死背四书五经吗?”此言诚然在理。现代科技、现代文化固然无法改变传统的本质,却可以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2016年春晚,谭维维携手华阴老腔艺人以现代摇滚展现《华阴老腔一声喊》,广受好评。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要让其停留在故纸堆里抱残守缺,而应走到现代化的大潮之中,接受现代文化合理的改编。唯有接受现代社会的淬炼,才能让大众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绝妙。

赏析: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考生不易把握这个宏大的主题说理,必须找到某个具体的载体。面对民族精神、时代品格、荣誉感、个人与时代的关联、四个自信、青春梦想等宏大主题,可从个人发展的经历、社会现象的变迁入手,找到具体的载体,在具体的文化现象中,在“文化语境”中,展现“小我”的情怀和思考,展现“大我”的深度与厚度。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国情特色,追求宏大叙事的作文命题自有其合理的当代意义,而个性的说理也是面向科学、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二者如何契合?“积极入世直面社会人生,由于经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问,具有实体性、实践性特征,绝非空谈虚论所能取代。”既要立足“小我”,又要彰显“大我”,从个性表达出发,彰显议论的理趣和情趣,才能抵达宏大叙事命题价值取向的目标。

(本文刊发于2019年2月《语文建设》,原题为《议论的理趣和情趣——高考作文宏大叙事命题价值取向下的个性表达策略》)

作者:钟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