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

 木香草堂 2019-04-23
          告别阳产土楼我们决定不再走高速,高速快是快但看不到风景,我们要抓住最后的两天好好再观观景。除去回京路途需要的时间,算下来我们只剩一天的时间可以逛,去哪儿呢?
    经简单商议决定去享有徽州首埠,徽商之源之称的古村---渔梁。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路上。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2.渔梁村口。
    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始建于陏唐,鼎盛于明清,是古徽州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商业交通性村落。
    渔梁古村因渔梁坝而闻名,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
    我们首先急匆匆穿村而过直奔渔梁坝。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3.渔梁坝
    渔梁坝为新安江上最大的石质滚水坝,它始建于唐代,当时垒石为梁,缓流蓄水。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4.图中的石阶是通向水埠码头的古道。
    据记载:明清时期至现代公路开通前,渔梁坝热闹非凡,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
      江边的吊角楼呈现与皖南传统农耕性村落廻然不同的风貌。时值枯水期,据说旺时节水能到房子的吊脚那儿,现在能看到痕迹。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5.大坝设有开水门,枯水期时水就从开水门流向下游。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6.渔梁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4米。
    渔梁坝蓄上流之水,缓下游之水,可灌溉、行舟、放筏、抗洪,它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可与都江堰媲美,享有“江南都江堰“之称。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7.渔梁坝用条石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砌叠20余层。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8.坝身构造讲究,每垒十块青石,均立石柱一根。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9.
    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0.古老的条石因水浪的不断冲蚀,磨的凹凸不平,浸润着历史的厚重感。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1.上下层石条石柱相连,左右又用燕尾状石销互相连锁,最终大坝上下左右紧联一体。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2坝上水平如镜。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3.沿江景色秀丽。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4.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5.新安古道。
     新安古道从县城南门起,沿着练江穿过古代华商,直通渔梁坝下的水埠码头,全长约1000米。 
   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治江筑有石质扶拦。它初建于唐代,路面石条镶边,卵石铺中,状如鱼鳞,错落有致。沿江石头扶栏又名“张公堤“据说是后人为缅怀明代县令张公温主持修建此堤。          
    2014年歙县政府重新修整(以上摘于堤旁石碑)。我们不明白重新修整过的古道不知为何要变成了卵石镶边,石条铺中了?
    我们沿着新安古道一路走去,沿途看到了一些文化遗存。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6.上图中古道亭旁立有一石碑,上书“李白问津处”。
     传说唐天宝年间,李白游罢桃花潭告别汪伦后,来歙县寻访隐士许宣平。在江边李白见江上停泊一破船,船头有一老翁神态飘逸,容颜超然。李白便打揖拜问:“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捋须微微一笑,脱 口而吟:“门前一杆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便照直前去,没走多远,他幡然大悟:门前一杆竹不就是船头一笔直的竹篙么?老翁当是许宣平了。可当李白转道返回时,老翁已无影无踪了。真是:许士已乘黄鹤去,此处空剩问津处。(摘自石碑,歙县有关单位竟将汪伦错写成王伦)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7.许宣平当年便是乘坐这样的小船么?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8.古道旁保留着的老房子。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19.忠护庙。
    忠护庙坐北朝南,面对练江,供奉的是汪华的第九子汪献,当地俗称九老爷庙。忠护庙大门紧闭,年久失修的样子。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20.游人可搭乘小船沿江而游,我们行走在古道上,船夫的讲解声断断续续随风可闻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21.横卧在古村老街上的狮子桥。
     狮子始建于唐,原名"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所建。后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 
赣皖行(7)访徽州首埠徽商之源——渔梁
   
22.保存尚好的渔梁古村老街。
     受地形影响,古徽州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小商贾只能依靠丰富的水运资源,从新安江上最大支流练江中放排出水,再转入新安江,继而飘摇至苏浙等地,把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纸墨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茶庄和市场,并最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作为新安江最上游、规模最大的渔梁坝,担当起了这份“重任”,徽商中的十之八九都是由此走出徽州的。明清徽商中,古徽州一府六县就数作为府治的歙县,还有绩溪两地人数最多。而歙县和绩溪的徽商下苏杭、去京城等地,无不从渔梁坝出发。”说渔梁是徽州首埠,是徽商之源名符其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