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诗,诗亦如人生,有哪几首诗,最似人生?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4-23

人如同蚂蚁一般来到世上。由生到死,有聚有散,虽说短短数十年,但各自都完美着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人生也有很多与诗词相通之处,只有经历过同样的人生,才能写出同样相符的诗。每多读一首诗,就多一次人生经历,每多读一首诗,就能多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下几篇,对于人生有很大启发性的诗句:

唐·李白《行路难 其一》(节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玉盘”、“清酒”、“珍羞”都价值千金,万金。李白也是好酒之人,但是确一反常态,停下杯子食物,转身拔出剑想发泄,但是看看四周朋友,又觉得无处开口,心烦意乱。

无论是渡过黄河,还是登顶太行山,前方皆有邪恶势力挡路,道路崎岖且布满困难险阻。只希望自己像姜太公和伊尹,有朝一日能得明主赏识。诗人自我安慰,不管行路有多难,总有顺风顺水的时候,等到这时就是挂帆越海的好机会,寻得一片光明的好地方。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希望你在生活中,也能如诗中所述,不管人生多么艰难,总能乐观面对。

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字面上来看,这首诗讲的是,从侧面和正面俩个角度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的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都会呈现不同的样子。而我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既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其实,要读懂诗的真意,还需要从诗人的经历去看。

原来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观念上倾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也不偏激,又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所以又为旧党所不容。

两边都不讨好的苏轼,被俩派所排挤,只能借助笔下的庐山,描绘扑朔迷离的政局,阐明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原来,之所以看不清,还是因为置身其中,当局者迷。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向诗人所要表达的那样,客观地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更加合理的结论。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大意是,诗人已经归隐,远离人烟,自然就没有车马的喧嚣;你问我为啥这么悠闲自在,是因为我心志高远;在东边的篱笆下采下菊花,正好看到南山;只见夕阳落下,景色优美,山间的飞鸟已经归家了;我仿佛明白了人生的真意,想要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又忘了。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辞官归隐。诗人以自己的豁达乐观的态度,赞美田园生活之美。同时还在规劝其他人,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才能体悟到人生之中的美与爱。

人成长的是年龄,增长的是气质,人生处处有“诗意”,要学会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人生如诗,诗亦如人生,以梦为马,追逐着诗和远方。

读者们,你们心中的 “诗意人生”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