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热播, 剧中乾隆和皇后富察氏(谥号孝贤皇后) 的深厚感情引发热议。 这个“宠妻”的乾隆颠覆了人们对他的固有认知。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有关乾隆的风流韵事很多, 各种流传甚广的戏说剧 也加剧了乾隆“风流天子”这一“人设”。 不过,事实上,尽管乾隆嫔妃众多, 但他最爱的女人是嫡妻富察氏, 他对她的爱持续了一生, 即便富察氏去世后, 这份爱也没有衰退, 反而愈发浓烈。 《孝贤皇后半身朝服像》,故宫博物院藏 “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乾隆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 满洲镶黄旗人, 父亲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 祖父米思翰官至户部尚书, 掌管大清财政, 并竭尽全力力挺康熙皇帝裁撤三藩, 深受康熙皇帝信任。 而米思翰的另两个儿子, 也就是皇后的两位伯父马齐和马武更是了不得, 马齐是康、雍、乾三朝元老首辅, 马武任督统,领侍卫内大臣,位极人臣。 当时流行一句谚语 “二马吃尽天下草” 可见皇后的家族有多煊赫。 虽然出身高贵, 但富察氏却没有豪门姑娘的“大小姐”脾气, 而是娴雅温和、深明大义、勤俭朴素。 结婚后, 富察氏与乾隆琴瑟和鸣,恩爱逾常, 对待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孝顺恭敬, 关系十分融洽。 同时皇后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因为富察皇后的贤良淑德, 乾隆皇帝能够专心朝政。 所以, 乾隆盛赞皇后: “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但天有不测风云,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未满36周岁的富察皇后在山东德州崩逝于船上。 这对乾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从皇后逝世开始,漫长的祭奠活动和贯穿乾隆一生的漫长怀念就开始了。 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 乾隆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时, 他都亲临凭吊。 这种陈设和做法保留了 40 多年, 直到乾隆 60 年才下令撤掉, 允许其他后妃居住。 长春宫内外景 孝贤的突然逝世让乾隆性情大变, 他亲自护送载着皇后灵柩的龙舟, 日夜兼程赶回北京。 为了把皇后乘坐的那艘青雀舫运回宫, 他差点把宫门都拆了。 他为皇后举行了规模浩大的葬礼。 在皇后葬礼期间官员的种种不当行为, 乾隆都从重处罚。 皇长子和皇三子因为“ 没有表现出特别悲痛之情”, 被他痛斥, 并剥夺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由于太思念皇后, 他还写下了 “早知失子兼母亡,何必当初盼梦熊”的诗句, 即宁愿不要嫡子,也要留着自己的爱妻。 “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 大部分诗作都很平庸, 但其中有一百多首诗写得非常出色,真挚动人,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就是悼念富察皇后。 其来不告去无词, 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 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眼犹沾枕, 静觉悲凤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 尚余慰者到今谁? (乾隆深夜独醒,寒气透骨,恍恍若若,忽见亡妻在身边,言语哽咽,只听妻子跟自己说在阴间过得还算平安,切勿挂念。妻子又问候了母亲的身体,嘱托乾隆教导诸子,遂离去,没有更多言语。) 诗以言志,乾隆把对富察氏的思念写进了每一首诗里,从去世那天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 除了写诗, 乾隆还经常到遵化给亡妻上坟: 乾隆二十年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三十一年二月,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至孝贤皇后陵寝奠酒。 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上命皇十五子颙琰祭孝贤皇后陵。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六十年闰二月,至孝贤皇后陵酹酒。 嘉庆元年三月、乙卯,太上皇帝同皇帝至孝贤皇后孝仪皇后陵酹酒。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86岁的时候,乾隆去孝贤的墓碑前祭奠,写下了: “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大家都祝我长命百岁,可是我一点都不希望活那么长,和你已经分开48年了,我只想快点见到你。)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 乾隆帝卒于养心殿,年89岁,庙号高宗, 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他终于跟怀念了一生的挚爱 “团聚”了。 打开下面图片,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了解更有趣的故宫和皇家文化。 更多互动与服务,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微信服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