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独立思考,都有哪些坑?

 Dxy360 2019-04-23

本文共计4238字,建议阅读时间20分钟。

我们都说要独立思考,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需要避免哪些坑?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快思考系统是本能的、直觉地、无意识的。慢思考系统是主动控制的、讲逻辑的、理性的。

因为快思考系统是基于人类的本能,而人类的本能在几万年前就基本进化完成了,因此它常常不适合复杂的现在社会。汉斯▪罗斯林在《直面事实》一书中列举了影响理性认知的十大本能,包括恐惧、狭隘、悲观等。

基于快思考系统的直觉思维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决策,还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决策。行为经济学就研究人们的各种直觉偏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的经济决策。著名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有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峰终定律等。

正因为快思考系统的种种弊端,我们要想独立、理性的思考,就必须启用慢系统,通过仔细分析,逻辑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陷阱等着你,维基词条「谬误列表」就列出了将近200种逻辑谬误,比如稻草人攻击、滑坡谬误、循环论证等。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理性的人,他在1995年哈佛大学专门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就是「人类偏见的心理学」,演讲中他列举了25种影响决策的心理偏见。

上面提到的这些本能、直觉偏误、逻辑谬误、心理偏见,都是影响独立思考的陷阱,都是坑。我把这些陷阱总结在了一起,一共60个,鉴于它们是彼此交叉重合的,这里也就不区分它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类别了。

影响独立思考的60个坑

  1. 攻击批评者,无论对方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2. 拒绝承认事实。我们得知坏消息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拒绝承认。

  3. 拒绝改变观点,即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4. 只挑选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相反的证据。

  5. 混淆事实和观点。比如「今天气温35度」是事实,而「今天天气很热」是观点。

  6. 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就认为一定是假的。

  7. 高估自己。比如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准,而这是不可能的。

  8. 无根据的假定。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我们通常都假定是对的,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吃消炎药或者打点滴真的能治疗感冒吗?

  9.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其实世界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比如很少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

  10. 将大概率的事情说成是必然的。比如妈妈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找不到工作了。

  11. 以偏概全。也称为代表性偏误,或不完全归纳,指人们常常过分相信小样本,认为小样本能够代表整体。比如说犹太人善于经商、东亚人智商高、东北人喜欢打架等等,其实这些结论和标签都经不起推敲。

  12. 以全概偏。比如一个乐队很出色,因此乐队中每一个乐手都应该非常出色。

  13. 忽视微小变化。所谓量变带来质变,微小的变化时间长了也会有客观的效果。比如社会的观念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改变了的,但是如果对比一下我们和父辈的观念,差别却是巨大的。

  14. 局限于单一角度,不能从多角度、多维度看待问题。比如自己手里拿着锤子,所以看什么都像钉子。

  15. 背后有隐藏的动机。比如理发师永远都会说你该理发了。

  16. 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很多品牌的宣传就是利用这一点,比如可口可乐会让我们联想到激情。

  17. 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这么做,肯定没错。

  18. 权威崇拜,觉得权威做的事情肯定是对的。

  19. 损失厌恶。比如人们捡到100元的快乐远远比不上丢掉100元带来的痛苦。再比如股价上升人们倾向于落袋为安,但是股价下跌时却不轻易割肉。

  20. 诱惑性因素,即人们在感官和思维上的各种诱惑,会动摇理性。比如虽然在减肥, 但是闻到了美味的炸鸡薯条,可能就无法克制了。

  21. 恐惧本能。新闻媒体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常危险的世界,事实是危险不仅取决于这件事的潜在伤害有多大,还取决于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所以我们被恐怖袭击伤害的危险性远远小于车祸伤害的危险性。

  22. 甩锅本能。出了问题,人们本能的去找替罪羊,而不是理性分析真正的原因,事实可能是制度和规则本身设计的就有问题。

  23. 冲动本能。市场里的卖家就喜欢利用人们的这个本能,说「打折促销,最后一天,错过就没有了」,于是冲动的你就立刻下单。

  24. 悲观倾向。虽然我们生活在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是很多人却有「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的观念。

  25. 典型性偏好。指人们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了典型背后的概率。有一个实验,实验人员描述一位女性琳达,她关心社会问题,曾参加反核游行,然后让受试者判断琳达的身份,选项1是琳达是一个银行出纳,选项2是琳达是一个积极参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结果选择2的人更多。

  26. 因果性偏好——先后性。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解释成因果关系。

  27. 因果性偏好——相关性。把相关的两个事件解释成因果关系。比如统计表明常吃海参的孩子更聪明,人们可能就会解释成吃海参能使人变聪明,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海参比较贵,所以吃海参的人都是家庭比较富裕的,而富裕家庭通常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孩子表现的更聪明。

  28. 因果性偏好——随机性。把随机性的事物解释成因果关系。比如孩子感冒了,家长会说,看吧,叫你不小心,着凉了吧!

  29. 因果性偏好——回归平均值。把回归平均值的结果进行因果性解释,比如一个运动员有一次表现超出预期,下一次表现一般,人们就会说,他肯定是骄傲了。

  30. 互惠偏误。销售人员通常会先要一个偏高的价格,然后让步,降低价格,这时候顾客就比较容易接受。

  31. 易得性偏误:即觉得容易想到的东西比不容易想到的东西多。比如问你,以K开头的单词多还是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多?你很有可能会说以K开头的多,因为你很容易就想到好几个,但是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却不容易想到。其实答案是后者多。

  32. 自利性偏误。我的成功都是因为我水平高,失败都是因为我运气不好。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好,别人的失败都是因为能力不行。

  33. 马斯洛金字塔偏误。人们会高估自己相对于别人在马斯洛金字塔上的位置。我追求自我实现,有理想有信仰,别人都是为了名利,蝇营狗苟。

  34. 锚定效应。卖房的中介通常会带顾客先看一个偏贵的房子,然后再看价格合适的房子,因为有了对比,顾客往往会立刻接受。

  35. 默认选项效应,即人们常常被动接受默认选项,虽然默认选项可能不是最佳选项。

  36. 光环效应。就是你接受了事物的一些信息后,这些信息就会影响你对事物整体的判断和理解。俗话说就是先入为主。

  37. 框架效应。只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你做出不同的判断。比如描述一项手术存活率,说法一是三个月内存活率90%,说法二是3个月后会有10%的人死亡,但是人们会觉得第一种挺好,第二种很可怕。

  38.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指人的风险偏好会随着自己心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具体来说,人们面对可能的收益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意冒险;但是在面对损失时,却愿意冒险搏一把。比如有两个选项,A 选项是稳得100元,B 选项是一半概率得250元一半概率分文不得,大多数人会选A,虽然 B 选项的真实期望值是125元。再比如,还是两个选项,A 选项是损失300元,B选项是80%的概率损失400元,20%概率不损失,大多数人又会选择 B,虽然事实上B 的期望值其实是 -400*80% = -320,即损失320元。

  39. 禀赋效应,即当你拥有一件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个物品的价值更大。

  40. 心理账户效应,即我们在组织和经营自己的生活时,会建立不同的账户。比如两个球迷准备去看球赛,一个人的票是自己掏钱买的,另一个人的是别人送的,突然天气预报说马上会有暴风雪,那么相对于第二个人,第一个人更有可能冒雪去看球,因为他把看球这件事单独设置了一个心理账户,而在这个账户亏损的情况下不情愿关闭账户。我们投资的时候也会如此,单个投资亏钱了,不舍得割肉,而赢钱的股票则会比较轻易的卖出提赢,这个也叫做处置效应。

  41. 峰终定律,即我们对一个经历的记忆是由峰值时刻和结尾时刻的感受决定的,而对这个经历过程中正面和负面感受的比例,以及经历的长短并不重要。

  42. 滑坡谬误。使用一连串并不成立的因果推倒来否定一件事。比如说,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下一步是不是要允许人和宠物结婚,是不是要允许人和桌椅板凳结婚,是不是要允许人和自己结婚呢?俗话说的「无限上纲上线」也有这个意思。

  43. 谬误谬误。看到别人的论证过程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44. 直线思维(外推谬误)。很多时候,以从前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并不可靠,未来的走势通常有多种可能。比如很多人认为世界人口如果不进行控制,会一直直线增长下去,其实人口的增长一直都不是直线的,而且未来还有下降的可能。

  45. 例外谬误——否定例外。因为某个规律的存在,就拒绝承认任何例外的存在,例如「超速是不对的,所以救护车也不能超速」。

  46. 例外谬误——例外过多。如果某个规律的例外情况太多,那这个规律本身也就值得怀疑。

  47. 诉诸无知。没有被证明是真的事情一定是假的,或者没有被证明是假的事情一定是真的。比如说没有办法证明上帝不存在,所以他一定存在。

  48. 诉诸情感。激起他人的强烈情感,使得他们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是政客竞选的常用手段。

  49. 诉诸纯洁。A说东北人都怕冷,B说我是东北人我就不怕冷,A说你不是真正的东北人。

  50. 诉诸起源。A说我不喜欢吃辣椒,B说你是湖南人怎么可能不喜欢吃辣椒呢。

  51. 诉诸虚伪。当别人批评自己时,不是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指出对方也有同样的缺点。即指出对方的虚伪,这其实是一种比烂策略。

  52. 诉诸自然。觉得自然的就一定是好的。比如很多食品和药品的宣传语就是纯天然、草本、野生、有机等。

  53. 否命题思维:把正确命题的否命题拿过来直接使用,其实它不一定成立。比如说鸟类都有翅膀,所以不是鸟的动物肯定没有翅膀。

  54. 逆命题思维:把正确命题的逆命题拿过来直接使用,其实它不一定成立。比如说鸟类都翅膀,所以看见某种动物有翅膀就说它肯定是鸟。

  55. 红鲱鱼。故意转换话题,以分散注意力。

  56. 稻草人攻击。曲解对方的观点,然后针对曲解后的观点进行攻击,然后宣称自己推翻了对方的观点。这个和「偷换主题」、「偷换概念」类似。

  57. 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本应该在提出观点的人。比如指责韩寒代笔,指责的人有责任拿出证据证明他代笔了,而韩寒没有责任一定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代笔。

  58. 语意模糊。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无从辩驳。

  59. 诱导性问题。警察审讯就喜欢问这样的问题,比如不是问你是否偷了钱包,而是问那个钱包里面有没有驾照。

  60. 循环论证。A说,小明是音乐神童,因为他很懂音乐;B问,你怎么知道他很懂音乐?A答,因为他是音乐神童。

参考:

  •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行为经济学的经典力作。

  • 《助推》(Nudge)作者理查德▪塞勒,讲如何将行为经济学用于实践,做出更好的决策。

  • 《直面事实》(Factfullness)作者汉斯▪罗斯林,列举了人类误导认知的10种本能。

  • 《穷查理宝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查理▪芒格的演讲集。

  • 维基词条:谬误列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