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岳从1950年参演《吕梁英雄》起,一生大约参拍50余部影片。十七年时期,大约30部影片。文革后至九十年代初,又参拍过20多部影片。除《新儿女英雄传》中的“黑老蔡”、《锦上添花》中的“老解决”、《生财有道》中的“任老乐”算主角外,其他角色多为配角。戏虽不多,但他善于抓取符合人物身份的细节、动作,抓住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人物的本质。如《暴风骤雨》中那个诙谐幽默、胆小怕事的车把式老孙头,出场便是一个鲜明的亮相,那老练的扬鞭打马和哟喝牲口的姿态,那连珠炮式夸张别人的好车时的言语和动作,那幽默诙谐的谈吐,都立即给人一种浓厚自然的生活真实感。他不仅抓住了鲜明的外在动作特征,而且进一步表现了老孙头的思想性格特征。老孙头有较深的生活阅历,只是世事见得多了,便养成了胆小怕事的弱点,因此,工作队问起村里的一些关键问题时,常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反应。有时用“差不离”这句话表露对广大贫苦村民的同情,有时用“差不离”显示对恶霸地主的恨与怕,有时用“差不离”掩饰自己心口不一的窘迫,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头禅,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就使老孙头的思想性格透彻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老孙头这一个特定人物在尖锐复杂的土改斗争中的态度。说到“八十八还能结瓜,结个老瓜吧”时,语调神情又是多么爽朗痛快。老孙头的乐观与怯懦看似矛盾,实际上恰恰是老孙头的不同侧面的表现,令人感到他既可亲可爱,又因社会的压迫显得非常可怜。 在《停战以后》中扮演班县长在火车上与顾青相遇的一场戏里他惹得对方笑,但却不明白究竟笑什么,可他又不得不陪着傻笑。这种笑,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土县长浅薄无知,逢迎拍马的卑微心理和丑恶面貌。再如在《青春之歌》中,他扮演老地主,当发现农民将他的大片麦子割走了时,如割了他身上的肉似地呼叫着:“我的麦子哎……”非常传神地用一声长哭腔呼叫出来,就把地主贪财如命的本质揭示得入木三分。赵子岳这样传神的表演多了去,《柳暗花明》中梅老爹的“又错了”几句口头禅等等,无不在极少的场景中如速写一般,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从《锦上添花》中热情认真、憨厚可爱的站长老解决表演来看,赵子岳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喜剧特色的老演员,他往往巧妙地运用一些喜剧艺术手段,来表现正面人物的乐观、开朗、幽默、诙谐,暴露反面人物的愚蠢、可笑、低下、卑怯。 赵子岳能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他革命经历和艺术经验是分不开的。赵是山西古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年时期考入杭州艺校,曾在太原女子师范当过音乐教员,太原贫民中学任过美术教员。早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就被人们誉为“活宝”之一(另一个是吕班)。太行山剧团时,他担任领唱,还能作词作曲,当年太行党校校歌就是他谱的曲。组建过太行山剧团戏曲队,吹、拉、弹、唱样样都行,说过相声,表演过双簧,他的口技更是一绝。创作剧本外,演过许多话剧角色,还能演中路梆子。后又组建过太行军区京剧团,人们都尊称他为“赵老师”,可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表演戏路宽广,宜正宜反,角色的一言一行都被他“活化”。质朴、憨厚和幽默构成了他的表演艺术风格,曾任北影演员剧团团长。除电影外,他还演过30多部电视剧,塑造过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离休后仍为电影事业奉献余热。1981年,他将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万元捐献出来,作为“北影厂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以培养和奖励有成就的青年演员。他无论人品与艺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