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4-23
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
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
“概况”20世纪90年代,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郊区的城镇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各郊区(县)相继修订城镇规划,并进行村镇建设“三个一”试点(建设一条现代化的街道、一个设施完善的居住小区和一组公共建筑),全市20个部、市级试点镇建设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并在面上得到推广。1996年~2000年,郊区村镇建设由集体和个人投入资金378亿元,郊区实现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村镇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得到大提高,自来水、卫生厕所和液化气(或煤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90%和86%,郊区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基本普及。在90年代发展基础上,中共上海市委于七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上海发展要贯彻“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思路,确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一城九镇”(“一城”为松江新城,“九镇”即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周浦、奉城、堡镇等9个中心镇,实施中根据需要及条件调整为松江新城、临港、安亭、朱家角、浦江、高桥、罗店、奉城、枫泾和陈家镇),率先实行重点规划,重点建设,重点突破,重点发展。2001年初,市政府颁发《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改变上海中心城区无序蔓延扩张、郊区村镇自发分散布点的格局,构筑由“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组成,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重点突破、有序推进以“一城九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试点。依托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和骨干交通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新城和中心镇,带动一般集镇建设,加快郊区的产业集聚,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和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郊区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至2005年,“一城九镇”开发建设要形成人口与城镇规模基本合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特色经济与特色风貌基本显现的现代化城镇,城镇化水平由2003年的45%提高到60%;2020年,基本完成现代城镇体系构筑,建成11个新城、22个中心镇、88个一般集镇,形成沿江、沿海、沿路(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组团式发展的新兴城镇群,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由此,上海郊区城市化建设进入以新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构筑特大型国际城市城镇体系的新阶段。市政府颁布实施与之配套的试点城镇规划管理、用地制度、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配置、财税政策等8个实施办法。按照高起点要求,以面向国际招标的形式开展规划方案竞标,完成第一轮规划方案评审。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试点建设的“一城九镇”相继启动。配合快速发展的郊区城市化建设,上海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安排连接试点新城镇的轨道交通项目。“十五”计划期间安排新建的212公里9条轨道交通线中,R1线由崇明至金山,R2线由青浦至浦东机场,3线由南汇至嘉定,R4线由崇明至枫泾。大容量、高效率的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构筑郊区新的城镇体系的进程。试点城镇从2002年第一个安亭到2004年最后一个陈家镇,已全部正式启动建设。据初步统计,3年多来,试点城镇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公建设施和住宅开发等建设投资约126亿元。3年多来,各试点城镇从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探索,积累和创造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1)土地开发:各试点城镇在土地开发方面,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精神不断完善土地一级市场政府调控、二级市场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土地一级市场的开发,大部分试点城镇由所在的区、镇两级政府性投资公司控股、市级国有投资公司参股。如松江、安亭、高桥等试点城镇,区、镇两级政府性投资公司所占股份都在51%以上。部分试点城镇由所在的区、镇两级政府性投资公司控股,民营、外资以及上市公司参股。土地二级市场开发,大多通过邀标竞标、多方比选、多元投资的方式,引进有开发经验和专业水准的开发公司参与开发。(2)开发模式:在开发模式方面,积极推进整体策划、整体开发的办法。为确保试点城镇特色风貌、建筑风格的整体协调性,要求各试点城镇选择有实力、有资质、有开发经验、能体现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开发公司,承担试点城镇特色风貌先行启动区域的整体开发。浦江镇由天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对2.6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域的整体策划、整体设计与整体开发。安亭镇由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实施新镇2.5平方公里的整体开发。(3)规划管理:在城镇规划管理方面,坚持实行专家把关、全程监控的办法。各试点城镇都先后建立规划建筑专家委员会,分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把关。朱家角镇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多次组织从事建筑风貌、工程设计以及文化艺术类的各路专家,开展对生态桥、老镇区0.27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等建设项目的论证和方案比选。浦江镇专家委员会的外方专家对控详规划严格把关,除提出城市设计导则外,还亲自绘制设计草图,保证设计方案不偏离总体规划的设计路线。高桥镇建立中外专家双向交流渠道,松江新城采取统一设计、按图施工的做法。(4)资源开发:在资源开发方面,重点推行引进人才、打造精品的办法。不少开发公司通过公开招聘,选聘富有城镇和房地产开发经验、能理解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一流人才担任公司总经理。(苏平 丰东升 廖天)
 
 
 
1683公顷土地进入二级市场”试点城镇土地开发遵循“一级市场政府调控,二级市场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市、区(县)、镇三级政府投资控股的试点城镇开发公司的统一运作,对试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置,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形成综合优势,并促进土地二级市场的发展。到2004年底,试点城镇规划区内已完成农民动迁用房80万平方米,动迁集中安置农民6782户、2.3万人;在需搬迁的450家各类企业中,50%以上已迁至工业园区。进展较快的试点城镇已基本完成土地的一级开发,松江、安亭、罗店、高桥、朱家角、浦江等城镇,已按公开招标方式转让土地,至2004年底,已有1683公顷土地分批次进入二级市场。(苏平 丰东升)
 
 
 
“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住宅建设”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大部分试点城镇的大市政框架已经基本建成或即将基本建成,并开始逐步转向住宅开发阶段,部分城镇开发的商品房已开始预销售。松江新城、安亭镇、高桥镇大市政构架已基本形成,进入主要景观、公共设施、住宅组团等地面建筑的建设阶段。松江新城7.4平方公里范围内85%的道路、67%的桥梁、64%的河道已基本建成,共同沟示范段也竣工,核心风貌区“泰晤士小镇”内20万平方米的住宅组团已全面开工,并推向市场预售;安亭镇的基本设施建设也已大部分完成,共同沟示范段已竣工,西区32万平方米的住宅大部分已结构封顶,近20万平方米预售面积,已推出销售。朱家角、罗店、高桥等城镇也已基本建成新镇区的主干道、主要桥梁,完成水、电、气、信息等各类管线的铺设,即将进入住宅建设。奉城、枫泾等启动较晚的试点城镇,在实施先期启动区域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控详规划及设计方案。临港新城已完成开发体制的调整,港、桥、城一体化开发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苏平 丰东升)
 
 
 
“开展功能性项目建设”部分城镇的景观功能项目基本建成,学校、医院、行政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已开始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功能性项目运营管理的招商活动。罗店镇的主要景观项目美兰湖、北欧风情街等已基本完工,生态园区已进入施工阶段;高桥镇全面完成高桥港的开发整治,月亮湾、湖心岛、两岸绿化长廊等主要景观也已基本形成;朱家角镇已经完成生态大道、镇区南入口等主要景观的建设,朱家角中学等公建配套设施已交付使用;浦江镇绿坡样板段工程也已基本完成,中意交流中心及销售和管理中心等已基本竣工;安亭镇中心广场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也已开始施工建设。(苏平 丰东升)
 
 
 
“松江新城”松江新城规划近期开发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2005年底初步建成;远期开发区域增加至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万以上。首期开工的新城示范区,以中央“十字”绿化带为轴,分4块共同推进。北为占地36.6公顷的松江大学城和轨道交通枢纽站;南是总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包括7万平方米市民广场和9万平方米开放式公园在内的行政中心;西南是1平方公里特色风貌居住区;东为生态环境优越的景观河道。计划2003年~2005年实施的二期工程,将以住宅建设与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建成满足30万人口居住的生活区及相应的公建配套设施,基本建成松江轨道交通项目主体框架并进行设备调试。至2004年底,完成2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和包括大学城在内的约12平方公里的全面施工,建成城市道路96.8公里,铺设地下高压电缆通道10公里。共同沟一期示范段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可供参观。区域内市政道路配套基本完成。水橡胶坝、7座水闸等水利设施已建成。区域内共27座具有景观效果的桥梁通车。建成包括中央公园14期、思贤公园、市民广场、沈泾塘生态公园等在内的公共绿化20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120万平方米,居住小区绿化70万平方米。人工开挖的20公顷沈泾塘景观湖形成。建成住宅小区18个,建筑面积185.73万平方米;在建小区(包括综合用地住宅)31个,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其中180万平方米于2004年底交付使用。建成商业用房18万平方米。区行政中心、松江工商分局、区税务局、法院、检察院分别投入使用;思贤学校、上师大附属外语小学、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已建成;完成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福利院及各类配套项目。供销销品茂、嘉和广场、湖畔天地、珠江新城、开元广场、农贸建材市场等在内的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陆续进入交房期,大学城二期工程包括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三所大学已于200310月招收第一批新生。(廖天)
 
 
 
“嘉定区安亭镇”经市政府批准的《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结构规划》范围为北至郊区环线,南至沪宁高速公路,西至市界,东至盐铁河,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其定位为以现有的汽车制造业为基础,依托上海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建设,建成全国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包括生产、研发)和贸易基地,成为上海市郊特色风貌鲜明、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居住适宜的现代化城镇。规划规模至2010年城镇总人口10万人,地区总人口16万~18万人,城市化水平60%,城镇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城镇布局结构总体上向东发展,形成上海国际汽车城核心区、新镇区、老镇区、汽车制造区、配件制造区、教育园区、黄渡镇区7个功能组团。20021226,安亭新镇建设启动,是市“一城九镇”试点城镇率先启动的第一镇。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廖天)
 
 
 
“闵行区浦江镇”浦江镇位于闵行区浦东地区,东邻南汇区,西濒黄浦江,南接奉贤区,北毗浦东新区,面积102.1平方公里,由原陈行、杜行、鲁汇3镇撤并合一而成。经市政府批复《浦江镇中心镇区总体规划》确定其为集居住、旅游、度假休闲、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化郊区城镇。到2020年,全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中心镇区约15.8平方公里(其中生活居住区9.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区为6.2平方公里),生态别墅区4.2平方公里。中心镇生活居住区规划控制范围北至芦恒路,南临沈庄塘,西至原规划临江路,东抵浦星公路。规划形成“三个组团、两条主轴线”,其中东西向风貌主轴两侧构成镇区中心组团,在中心组团南北各形成两个居住组团。中心镇区由东西向导入的城市轴线及一条纵贯南北的景观主轴形成中心镇区风貌骨架。景观布局充分利用区域内原有河道,依托南北及东西向主轴线,形成连续的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序列。(廖天)
 
 
 
“青浦区朱家角镇”千年古镇朱家角,素以水美、桥古、街奇、园精出名。因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曾以手工织布业、米业著称于江南。镇内河港纵横,9条长街沿河而筑,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古石桥风韵犹存。根据总体规划,朱家角镇定位于以“古”文化、“水”文化旅游为核心,以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为特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是试点城镇中唯一的中国江南水乡传统特色城镇。总体规划注意处理新老镇区关系,先期启动1平方公里新镇区,建成环境良好的生态居住区。在新老镇交界处,布置200宽的生态绿化带,自然分开新老镇区。对精华部分古镇风貌保护区,力求原汁原味,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横穿全镇与黄浦江相通的淀浦河,将改变航道功能,重现“水巷旅游”景观。恢复河上有代表性的一里桥、二里桥。古镇开发总预算投资71.51亿元。建成后的朱家角镇,将凸现环淀山湖旅游区的中心功能,成为中国传统特色城镇建设的样板。1121,朱家角新江南水乡概念设计方案国际竞赛结果揭晓,评出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一等奖空缺。(廖天)
 
 
 
“上海临港新城”2002年,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汇区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新城位于南汇芦潮港地区,规划面积约296.6平方公里,总规划用地9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64.8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居住人口83万左右。规划以“水中涟漪”为形象特征的“临水居住”理念,以直径2.5公里的圆形人工湖为核心,呈环状放射结构,形成1个中心、3个环带、8个城区的布局形态,建成与洋山深水港功能相适应的,既有现代化的产业区,又有大型湖泊水面和生态绿地为主体的景观环境,与现代化新城相匹配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以人为本、布局合理、环境洁净、配套齐全、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区。2003年,上海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确定在原规划海港新城基础上,发展建设依托和服务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枢纽港,以港兴城,面向世界,形成以现代装备产业为特色,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港、区、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型、现代化的临港新城,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2004年,临港新城内的滴水湖景观工程、港城大堤工程、港城吹填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建成主地区一期范围约48公里的主、次干道。(廖南)
 
 
 
“浦东新区高桥镇”总体规划于20028月获得批准,规划范围为航津路以北、长江以南、黄浦江以东,总面积34.78平方公里。列入“一城九镇”试点的高桥镇,定位为依托外高桥港区和现有精细化工产业基础,充分利用三岔港城市绿地和生态农业区的环境优势,形成以居住和物流产业为主导功能,环境优美、风貌独特的现代城镇。到2020年,镇域常住人口13.5万,其中镇区常住人口8.5万,凌桥生活区0.85万。形成“一带两轴线、七大功能区”(滨江休闲绿化带、外环线以南的城镇空间发展轴和浦兴路景观轴,高桥镇区、凌桥生活区、外高桥港区、高化精细化工区、现代物流产业区、城市生态绿地和都市农业区)总体结构和中心镇区“十字双环道路系统加中心绿带”布局结构。年内,花山路、和龙路等一批工程完成,荷兰风车、荷兰餐厅、河心岛咖啡厅等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廖天)
 
 
 
“宝山区罗店镇”罗店镇始建于元至元年间,与上海设县年代相近,至今700多年历史。曾以“商贾云集,贸易甚盛”驰名,有“金罗店”之称。镇区内仍保留有古街、古桥、古寺等一批价值比较高的古文化资源。规划罗店镇东邻月浦镇,南接刘行镇,西交嘉定区,北届罗泾镇,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新镇区东至潘泾河,南至杨南路,西至沪太路,北至月罗路,面积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和森林、湖泊各为3.4平方公里)。至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8万,形成由罗店老镇、新镇区、罗南老镇、东部生态园区、东北部工业区、北部仓储区六大功能区和外围现代农业区、三高农业区、蔬菜区组成的,具有独特城镇风貌特色的现代生态城镇。20046月,体现北欧风情的1.2平方公里核心风貌区初步建成,美兰湖、美兰湖会议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廖宝)
 
 
 
“金山区枫泾中心镇”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枫泾镇,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大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莲花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称“芙蓉镇”。2001年列入上海郊区试点镇建设,20034月中心镇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规划总面积54.3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范围为东至现有工业区,西与浙江省交界,南连320国道,北接步石塘与松江区交界,总面积9平方公里。至2020年,枫泾中心镇镇域人口规模7.5万人,镇区人口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7.48平方公里,分为新镇区、商贸区、工业区、老镇区和门户公园带等5个功能区。城镇绿地占建设用地27%以上。枫泾镇定位于以服装机械为产业支撑,以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居住生活等为主体功能,建设具有特色风貌的现代化生态城镇。20034月~200410月,枫泾中心镇总体规划和市政专业规划、枫泾镇信息基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防洪除涝水资源调度规划及镇区城市景观规划等编制完成。2004年启动一批市政配套工程。(廖金)
 
 
 
“奉贤区奉城中心镇”奉城中心镇是上海郊区规划确定的中心镇和重点建设的试点城镇之一。水陆交通便捷,通讯、金融、工商、水电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设施齐全,工业基础较好,城镇化达50%,已形成旅游箱包、铁木家具、文具玩具、服装针织、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产业。规划镇域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为奉贤东部经济、文化、旅游和居住中心,发展成为功能完善、产业协调、设施齐全、具有特色风貌的现代化中心镇。至2020年,中心镇人口9.6万人,镇区人口7.2万人,城市化水平75%。规划镇区用地16平方公里,分为综合工业区、古镇特色风貌区、新城特色风貌区、生产研发区和旅游休闲区等5个功能区。年内,乐乐宝都商业广场、兰布拉大街景观公园开工建设;中心镇重点区域的动迁安置房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开发范围内的所有失地农民将全部纳入市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廖奉)
 
 
 
“崇明县陈家镇”陈家镇位于崇明岛的最东部,距县城41.6公里,东与上海实业集团公司现代农业园区相接壤,南临长江入海口,西与中兴镇隔河相望,北与东旺实业总公司毗邻。陈家镇总面积94.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273.33公顷,是崇明岛最大的一个镇。全镇共有2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全镇有57013人,23296户。陈家镇是一个具有320多年历史的老镇,滩涂资源丰富,为历代商贸重镇。陈家镇所辖滩涂是鳗苗和中华绒螯蟹天然蟹苗的主要产地。工业初步形成电磁电线、电工器材、制药机械、冶金合金、纸盒印刷、钢材编织、棉纺等行业。有邮政、电信分局,已形成国际国内通讯网络。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2.2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958.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0.47万元。陈家镇是市政府批准的试点城镇,规划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新型城镇布局为实验生态社区、森林型商务区、国际高教区、新型农村社区4个片区。陈家镇是上海长江隧桥越江通道的登陆处,上海长江隧桥越江通道工程和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已于20041228正式宣布启动,标志着陈家镇已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由于特定的规划定位、区域位置和地理优势,对相关土地、住宅、融资、人口等政策将予以倾斜,成为整个崇明开发的重中之重,使之很快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集镇。(翟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