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榆林发现秦始皇长子大墓,专家挖开墓地后,却直接把其封存

 阿青阿青阿青 2019-04-24

史料记载,秦始皇膝下子女共有33个,为23个儿子和10个公主,秦始皇对内宫之事向来讳莫如深,故而这10位公主及其母生平如何,均一笔带过未留下详细记载,而23个儿子中,为人熟知的也仅有长子扶苏、十八子胡亥、公子高及公子将闾4位,这4人的命途也随着秦始皇的病卒发生转折,长子扶苏最为令人慨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扶苏之母来自楚地,且出身并不十分显赫,故而生长于咸阳宫城内的扶苏,虽身为长子,却并不十分受父偏疼,这令他养成处事谨慎为人谦逊的习惯。学文练武时,扶苏亦比诸弟刻苦,处处做表率处处谦让,一个温文尔雅的公子就此养成。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部攻破齐地,秦国终于荡平关东六国,成就大业。始皇豪气万丈,遂于咸阳大兴土木修建华丽宫阙,同时驱数十万计的徒役修建驰道、河渠及骊山陵墓,以彰不世之功。游走咸阳的扶苏为父之熊烈深感自豪,但同时他在拔地而起的宫殿中,看到的却是疲于奔命的劳苦匠役,心中五味陈杂。扶苏与父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深入骨髓的那份宽厚慈悲,“为人仁”,为此他多次上书劝父减少徭役。扶苏此言一出,秦国那些同有此意者都渐渐附庸其身侧,形成一脉力量,这令始皇心中颇为忌惮。但身为长子的扶苏,是大秦天然的继承人,实际上无可厚非。

公元前212年,咸阳涌入大量方术之士,这些人的道家隐修之言深得始皇之心,韩地人侯生、燕地人卢生分别获得大笔财帛路资,奔赴东海为始皇寻“仙丸”。这两个人数次空手而归后,生怕惹祸上身,竟三十六计走为上,又赚得大笔路资逃之夭夭了。始皇得知后大为恼怒,立即遣人擒获咸阳城中的术士,坑之,被殃及其中的多达400余人,咸阳城中一片肃杀。公子扶苏闻听此事,觉得始皇戾气过盛,于是再进言劝阻。始皇正在气头上,愈发觉得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不一心,更不愿看扶苏处处买善,干脆将其发往边塞蒙恬处,修长城御匈奴。

远赴边塞历练对扶苏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命运的转折却同时降临在这个节点上,令扶苏身丧其中。公元前210年,也就是扶苏被发往边关两年后,始皇再次率人马出巡,跟随在侧的有赵高、李斯及公子胡亥等人。彼时正是七月,暑热难耐而舟车劳顿,始皇途中突发重病,卒于沙丘。远在边塞的扶苏还没有想到,随着死讯一同传来的,是令其“自尽”的遗诏,当然这封遗诏并非是始皇意愿,史书记载是赵高李斯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禄位,立胡亥而故意除掉扶苏。父令子死,子焉敢不死?扶苏接诏悲泣,遂挥剑自刎。

扶苏死于大秦边塞上郡望月台,蒙恬麾下的将卒将其就地安葬,其墓冢就在榆林绥德无定河畔的疏属山。当地县志记载,扶苏死后,墓地依山而建,高达十余米,古称“太子冢”。上郡乡人念扶苏素有贤德之名,故而于墓冢前修建亭台祭祀,岁岁为其墓冢添土。两千年的岁月如河水般奔腾流逝,扶苏墓也逐渐荒芜,不为人知,直到1975年前后。绥德博物馆学者介绍,75年夏秋时节,他们途经扶苏墓时特意上山勘测,发现墓冢背面有坍塌的缺口,怀疑或已被盗,故而进行试探发掘。沿着缺口向下发掘的过程中,学者发现封土下确实为秦代夯土层。

但是到达墓道之后,盗洞却神秘的消失了,这意味着土层下的墓室并未有被开启。更令考古学者倍感意外的是,墓道内竟然发现了一盏铜灯和一个铜斧,这是墓道内原本遗留的随葬还是盗墓贼盗墓时留下的,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随后考古学者清理墓道,确认墓室未被开启后,出于原样不动就是保护文物的目的,一行人决定退出古墓。

随后考古队将扶苏墓的封土缺口进行了封堵保存,至于那意外的收获铜灯和铜斧,也被学者带回博物馆研究保存。学者推测认为,扶苏墓内应不存在奢华的陪葬,但其佩剑及印信都属于随身之物,故而较为可能随葬墓中,这些古物都非常珍贵,因此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妥善保护扶苏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