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绿荫长话图》浅析文徵明山水画特点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4-24

《绿荫长话图》是文徵明细笔山水中的代表作,此图秀丽柔密,气息闲雅恬静,境界幽雅清旷,用笔精细而苍秀,沉稳而文静,整幅构图严谨缜密,兼具“深远”、“高远”之法。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早年师法沈周,晚年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独具一格。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明中后期一大批著名画家,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重要成员。本文将以《绿荫长话图》为例,通过对该图的技法,用笔、用墨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来看其绘画风格上的继承与创新。

《绿荫长话图》的特征

明 文徵明 绿荫长话图

纸本水墨 纵131.8厘米,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绿荫下坐二人对话,中央一道蜿蜒曲折的夹道通向山深处,夹道两旁山峦重叠,松柏耸立,水自深处流出。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优雅恬静。

左上自题:“碧树鸣风涧草香,绿荫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徵明。”

此图为文徵明晚年所作。笔法虽师董、巨“元四家”,却独具风格。董、巨的画皴线温润,轮廓线和皴线内外不分。文徵明此图的外轮廓线略重,但又不是李成、范宽一派的画法,他的线条不是干硬凝浑,而是枯淡松柔。文徵明在他成熟时期的细笔画用笔是劲力有力的,且每一笔均经过高度提炼的,细致紧密的,强调简练,使线条具有书法意味。此图用笔细谨,树石的穿插勾写严谨,没有多余、迟疑、丛杂的用笔自成一种工秀清苍的风格,这是文徵明细笔画的重要特征。

继承与创新

文徵明师法沈周,他的绘画受到沈周巨大的影响。沈周山水画具有“粗笔”、“细笔”两种风貌,“粗笔”粗阔雄浑,“细笔”谨细松秀,因此,文徵明的绘画也有“粗”、“细”两种风格,然而他的画以细最具特色,成就最高,与沈周相反。沈周善于继承前人的成就,受明初以来雄强刚健的画风影响,在画法上汲取了马、夏以及浙派的画法,同时也汲取了“元四家”的画法,趋向与文人所要求的具有诗情画意,与浙派追求刚健缺乏细腻不同,然具有水墨苍劲的特色。与其师沈周不同,沈周画风追求刚健风气,然文徵明更推崇“精工”“精致”“秀润”“细腻”。他在《跋沈石田临宋人笔意》中说:“石田先生风神潇洒,识趣甚高。自少时作画……粗枝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规矩染,不复向时精工矣。”他广泛的学习,继承前代诸家,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加以取舍。因而文徵明的画“往往出人意表,为元人所无,而脱尽南宋人太过也”。学沈周得意之笔,往往以攻致胜。气韵风采,独步一时。

绿荫长话图 局部

用笔上

《绿荫长话图》是文徵明晚年细笔代表作,文徵明在他成熟时期的细笔画用笔是劲力有劲的,且每一笔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细致谨密,却更加强调简练,使线条显示出书法意味。此图用笔细瑾,树石的穿插勾写十分的严谨,没有多余、迟疑。丛杂的用笔自成一种工秀清苍的风格,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易事,这是文徵明细笔画的突出特征。文徵明细笔画的另一面是粗笔画。他的粗笔画师从沈周及元代吴镇,文徵明深的其笔墨淋漓的优点但在骨力上却没有沈周粗笔那样苍劲。他的作品即使“粗”,也有清秀湿润的特色,在他的《雨晴记事图》和《枯木蔬篁图》等,粗线条中仍有粗细旋转的变化,墨色浓、干、湿浑然一体又层次丰富。在整体的粗笔中又加一些不太粗的线条,水墨笔染也比沈周的湿润。

绿荫长话图 局部

用墨上

中国画用墨有泼墨和积墨两种基本方式,至“元四家”,吴镇擅泼墨,黄子久、倪云林还创造出自己的“云林墨法”,王蒙介于二者之间,而文徵明多受倪云林影响,用墨充分发挥了“云林墨法”中惜墨如金的精神,多用中锋,极少用侧笔,墨少十分干淡,取得一种简约、润泽的效果。此外文徵明还吸取了黄子久的墨法,创造出自己的用墨特点,即淡墨和更淡墨的运用。他的画中皴纹极少,留有大片的空白,然后在十分重要的地方略施浓墨,产生黑白对比和板刻中的凹凸效果。通过这种淡墨和更淡墨的配置,极浓处的墨产生幽深感。这幅画所画环境清幽,极富意境的夏景图。全幅整个墨色的配置处理,浓淡的层次变化十分的丰富自然,画面充满了生意。

绿荫长话图 局部

对绘画意境上的追求

文徵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将儒家提倡的“仁”与“美”联系起来矣在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因而文徵明绘画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大自然生机的表现,后又受到道、玄、禅的影响,他将儒家的美与玄学的境界相结合,在绘画中既表现“生机”“温厚平和”,同时又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这是文徵明的重大创新,这使文徵明的作品更耐看。

绿荫长话图 局部

《绿荫长话图》全幅的构图受倪云林构图的影响,但并不完全相同,有他自己的构思、想法。由于对空间的处理恰到好处,加上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既表现了夏景的“生意”,又囊括了广大的空间。近景是几株疏朗茂密的高树,中景是树丛,极富夏日的生机文徵明的山水画充满秀润清新的“生意”,由其在画树上有不同的表现。画树须有生意,即使是枯木也要表现一种苍劲的生机,从对树生命力的表现上,最能表现文徵明对儒家天地生机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