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痛风新的危险因素——果糖摄入过量

 wym7185 2019-04-24
1 果糖的摄入增加导致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糖既是营养剂,又是调味品,在日常饮食中占重要地位。工业革命以来,蔗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一分子的蔗糖可以在肠道被水解为一分子的葡萄糖和果糖。目前饮食行业蔗糖的使用有被高果糖浆替代的趋势。 1971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高果糖浆(又称葡果糖浆),以酶法糖化淀粉所得的糖化液经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作用,将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异构成果糖,得到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混合糖糖浆。果葡糖浆的甜度接近于同浓度的蔗糖,风味有点类似天然果汁,以高果糖浆作糖源可保持果肉色泽鲜艳和果品固有的香味,不掩盖果汁或果肉型饮料的风味;在口感上,越冷越甜,适用于冰镇饮料;同时还有吸湿保潮性能好、发酵性能强、热加工易着色并产生特殊风味、成本低等特点。因此高果糖浆目前广泛应用于汽水、果汁饮料、甜品、奶制品、冰淇淋等制作。我国每年糖产量超过1000万吨,高果糖浆消耗量超过300万吨。 17世纪至20世纪,随着糖消耗量增加,英国的痛风发病率明显增加。近40年的高果糖饮料的摄入量与痛风发病率增加平行。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46393例无痛风病史的男性,随访12年,755例诊断为痛风,发现摄入含糖饮料每周5-6份(1份约355ml)、每日1份、每日≥2份的男性痛风发病的RR值分别为摄入少于每月1份的1.29、1.45及1.85倍,含果糖丰富的水果(例如苹果、橙子)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呈正相关。另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78906例无痛风病史的女性,随访22年,778例诊断为痛风,发现每日饮用含糖苏打1份、≥2份的女性痛风发病的RR值分别是<1份/月者的1.74及2.39倍,饮用橙汁的相应风险分别为1.41及2.42。上述2项研究结果均未发现不含糖饮料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患病率有相关关系。 果糖除了升高尿酸,还可升高血TG水平,摄入每日推荐热量10%的高果糖浆可升高TG(0.25±0.09)mmol/L,而摄入每日推荐热量25%的高果糖浆可升高TG(0.42±0.06)mmol/L。果糖的代谢不直接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既往认为果糖在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上优于蔗糖,被称为“健康糖”。但果糖代谢过程不受三磷酸腺苷的负反馈调控,也不受胰岛素、瘦素的调节,因此进食者不会有饱腹感产生。此外,果糖与葡萄糖相比,可增加大脑的食欲。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果糖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旧、高血压、脂肪肝这些痛风常见的伴发病或合并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2 控制果糖摄入的措施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糖摄入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添加糖供能比9.04%,已接近WHO 10%的推荐值上限。日常饮食中果糖的摄入主要来源于含糖饮料、甜食和水果。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饮料和甜品的含糖量极高,如330ml可乐含糖35g,600ml冰红茶含糖58.2g,500ml冰糖雪梨含糖63g,几块甜饼干含糖约10g,100g雪糕含糖20g。果糖成分较高的水果包括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 基于果糖及其他添加糖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在2016年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WHO发表宣言向糖宣战,强烈建议成人及儿童每日摄取的游离糖不应超过当天摄取全部热量的10%;为更有益于健康,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量进一步降至摄入总能量的5%以下。WHO将游离糖定义为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或饮料中添加的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也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医生和痛风患者对果糖的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针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同时向痛风患者强调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吃或少吃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减少富含果糖的水果的摄入;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过量摄入糖制品对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今果糖已成为痛风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目前医生及痛风患者对此尚认识不足,在日常饮食中易摄入过多的果糖,应向医生及痛风患者普及其危害及减少果糖摄入的措施,以更好地防治痛风。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谦华,戴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6.21(6):361-3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