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震川文别钞序

 我读吴敏树 2019-04-25

呜呼!自四子书之文兴,而文章不及于古,岂人才固使然哉?天下能为文章之士,必皆有聪明杰特非常之才。而是人者,自其少时,固已学为四子书之文。而其为文之道,亦诚有可以自尽其心,而有未易可穷之致。乃其心,固犹不安于是,则又时时习为传记序论之作,以追逐唐宋之能者,而与之后先。虽足以名于一时,而其气力亦衰减矣。此予所以录震川归氏之文,而为之三叹也。

盖明朝始以四子书之文取士,而其文莫盛焉。三百年间,传者数十家。而震川归氏为之雄,而明之言古文者,亦未有如归氏者也。余观归氏之文,远宗乎司马,近迹乎欧曾。其为学大精博,而其意见亦绝高,岂区区甘为帖括者,徒以老困场屋?而从游请业之徒,舍是亦无问焉者,故出其余而遂绝一代矣。至其古体之文,乃其所尽意以为,然拟之古人,犹若不逮。借使归氏不生于明,而出于唐贞元宋庆历年之间,无分其力而穷一生,以成其文,岂在李翱曾巩之后哉?抑以归氏之不遇,老而一第,终没于小官。当时大述作,皆莫出于其手,是又可伤也。录凡八十首,为卷二。盖余心之所私喜者,而非以是为去留也。道光辛丑冬十月,巴陵吴敏树序。

                     注释

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四子书四子书即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古代教学用书。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今译 

唉!自从四书兴起后,后世文章不及于古人,难道是人才本来就这样缺乏吗?天下能写文章的学者,一定都有聪明特别非常的才华。而这样的人,从他年轻时,本来已经学会了写四书一类的文章。而他的为文之道,也确实有可以自己尽自己的心,而有不可变异可以穷通的意态。于是他的心,本来还不安于这样,则又时时习惯写传记序论一类的文章,用来追随唐宋时期写文章的高手,而想与他们并驾齐驱。虽然足可以称名于一时,然而他的气力也显出衰减之势。这是我之所以辑录归有光的文章,而为他三叹的原因。

明朝最初凭着四书一类文章取士,而这类文章并没兴盛起来。三百年间,流传于世的也就数十家。而归有光的文章最为厉害,而在明朝若说到古文的,也无人像归有光那么熟悉。我看归有光的文章,远者尊奉司马迁,近者追寻欧阳修曾巩的踪迹。他做出来的学问博大精深,而他的意见也是绝顶的高明,怎么会微不足道地甘心为迂腐不切时用,白白地终老于科场,困于科场?而随从求学向人请教学业的人,抛开这也不需要问的样子,所以离开剩下的人而于是就断绝了一代(文豪)。到他的古体文,就所竭尽心意作为,然而仿照古文的写作,还是像达不到水平。假使归有光不是生于明朝,而生在唐贞元宋和庆历年之间,没什么事分散他的精力而让他穷其一生写文章,用来成就他的文名,难道会在李翱曾巩的后面吗?打算凭着归有光的不被赏识,到老了才考上科第,终于堙没于一个小官的位置上。当时有名的文章,都不是出于他的手,这又是可让人伤心的事。记录在集的诗共有八十首,编为二卷。我心中之所以私下里高兴的,而不因为它就是去留的标志。道光辛丑(1841)冬十月,巴陵吴敏树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