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斯郎曲培卓拥 2019-04-25

大唐帝国(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中原王朝。从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公元618年在长安建立唐朝,经历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上乘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虽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了国力的不断衰退,但在唐朝的中后期又经历了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宣宗的大中之治,唐朝国势渐有起色。但是在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的统治根基。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篡夺唐帝位,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整个唐朝共有二十一帝,长达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都有往来。唐朝之后海外华人都自称为唐人。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伊朗的一个地名)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是中国自秦朝以来第一个用不着修抵抗胡人的万里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如此辽阔的疆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定和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关。那么,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呢?

一、唐朝的军事力量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

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军事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年军阀割据的中国,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时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等国收了他们的土地作为州县,并在白村江战役中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

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各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在军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了中亚。后来又发生了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的经济萧条。

二、整个唐朝名将如云

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将薛仁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郭子仪,李晟和他的儿子李愬,高骈等汉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胡人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师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

三、六大都护府——唐朝在所辖疆域内用于震慑的军事管制机关

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防的军队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以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和振武军管辖。唐朝晚期大中年间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趁着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败吐蕃,吐蕃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

四、唐朝和突厥的战争

东突厥常年南下袭击中原地区,唐朝初期仍然存在的北方割据势力纷纷笼络突厥抗击唐朝,这在唐朝初期是一大边患。唐高祖、唐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勣二将分路征讨,第二年降服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大可汗颉利可汗被抓,东突厥汗国灭亡。大量的突厥人迁入了唐朝,唐太宗将投降的众人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置羁縻府加以管辖。东突厥的灭亡和归顺震动了西突厥和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投靠唐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西抵波斯,北达疏勒,控制了丝绸之路。

公元640年,唐朝攻克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设安西都护府。

公元647年,唐朝平定了焉耆(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

公元648年,唐朝平定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绿洲为中心的西域国)。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统治管理于阗(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地区)、高昌、焉耆、龟兹四镇,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定方、萧嗣业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朝军队数次打击下灭亡,这就是唐朝与突厥的战争。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朝军队与大食国开始交往。

五、唐朝与后突厥的战争

东突厥灭亡后,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蒙古高原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来契丹人也投靠了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了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唐朝的北部边疆一直困扰着武则天,武则天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手段改善突厥人、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没有成功。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朝与回纥联军灭亡了后突厥,回纥建国。

六、唐朝和回鹘的战争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90年),唐朝将回纥改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的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经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世纪中期,黠戛斯(西北民族,在回鹘国的西北部)击破回鹘,黠戛斯向唐朝进贡。部分回鹘部族向西迁移,大批回鹘部族向南迁移。南迁的回鹘部族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的张仲武、刘沔、石雄等将领数次大破回鹘,杀死俘虏十几万回鹘人,还俘获了大批的回鹘王公贵族。西迁的回鹘部族到达甘州、西州、龟兹、葱岭融入了葛逻禄部族。

七、唐朝和吐谷浑的战争

吐谷浑是慕容鲜卑族的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并在公元329年建国,使用晋朝体制,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在东晋、南朝和十六国时期的西北强国之间来回周旋。曾经在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被随军占领,隋朝末年天下纷乱,吐谷浑复国。后来唐朝建立,吐谷浑夹在吐蕃和唐的两大势力之间,又因为吐谷浑和吐蕃都在青藏高原上,早年的慕容伏允采取了亲近吐蕃疏远唐朝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次召见吐谷浑没有成功。

公元634年,唐朝开始派兵西征,第二年,大将李靖击败了吐谷浑,亲唐的慕容顺继位并对唐称臣。慕容顺死后,慕容诺曷钵继位,唐朝遣送弘化公主和亲。

公元663年,吐蕃灭掉了吐谷浑,诺曷钵率领部族迁到了唐朝的安乐州(今宁夏中宁)。

八、唐朝和薛延陀的战争

贞观前期,唐朝曾经和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公元630年,唐朝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向唐朝臣服,却暗中扩大自己的力量。

公元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用于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了多次战争,用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朝将领李世勣在公元641年战胜薛延陀。

公元644年,趁着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击败了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出中原。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的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

公元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

公元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了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拔灼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九、唐朝和百济的战争

公元660年,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发生了唐灭百济之战。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了新罗和唐朝的交通和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警告百济没有成功,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晓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率兵从成山渡海,百济据守熊津江口以拒唐军。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被杀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百济京城泗泚。城外二十余里,百济起倾国之兵来战,唐军迎击,大胜,杀百济军一万多人,唐军攻入泗泚外城。同时,新罗的大将金瘐信在黄山大胜百济大将阶伯,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逃入北部边境,苏定方包围泗泚城;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领城中军民固守。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随,扶余泰制止不住。苏定方命令士兵登城树立旗帜,扶余泰没有办法,开门投降。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以及百济境内其他城主都投降了。

十、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

隋朝攻打高句丽惨败之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公元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即今东北地区辽河以东至朝鲜半岛北部)为本来属于中国的,而现在其他地方都平定了,只差这一处了。决定对高句丽用兵,一开始唐军的进攻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相继失守战略要地。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突厥后,唐朝与新罗建立了联盟关系,并平定了高句丽。

唐朝平定了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此地,试图控制朝鲜半岛,但是却引发了新罗和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朝和渤海国占据。

十一、唐朝和大食(阿拉伯帝国)的战争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扶持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汗那,威震西域。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唐代时期的一个边远部落,属于西突厥,在当时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大食的将领加拉赫统兵北征。在河中北部得胜,并已经准备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大食呼罗珊(地名)来了新的将领穆斯棱,上任之初就兴兵攻打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大食军。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叶齐德二世去世,希沙木继任哈利发,再派穆斯林进攻东拔汗那,包围了首都渴塞城,爆发了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来已经叛变归附大食的康国、石国等诸国重新又投靠了唐朝。

后来,高仙芝灭掉了石国之后,唐朝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开始围攻怛罗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多万的军队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即今天的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由于葛罗禄部倒戈,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逃回。从此唐朝势力东撤,大食人进占阿姆河和锡尔河一带。怛罗斯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具有深远影响。大食通过此战获得了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从而西传。

后来,呼罗珊(伊朗地名)发生了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十二、唐朝和吐蕃的战争

唐朝与吐蕃时和时战有二百多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后来还有金城公主下嫁给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场战争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拒绝;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将领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疆拓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割据等等,唐朝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战争,但是唐朝的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唐朝廷重现占领秦州、原州、安乐州、维州、扶州、河州、渭州等州,张议潮占领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不久之后,吐蕃王国内外交困而导致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