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技击的内功训练(下)

 岭南书馆1 2019-04-25
  • 第二步问答劲。所谓问答。即我有所问,彼有所答,一问一答则生动静,既存动静又分虚实。在推手时,以意探之,以劲问之,俟其答复,再听其虚实。若问而不答(不会走化),则可进而攻之。若有所答,则须听其动静之缓急及进退之方向,始能辩别出对方真正的虚实和变化,这都要通过实践中的问答训练而得到。问答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攻其势。所谓听其劲,即权其轻重虚实的意思,在推手为侦察敌情。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所以说以心行意、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就其曲,乃能进退自如。
  • 灵敏的反应速度训练,首先是进行问答劲练习。由一方主动问劲,另一方根据问劲的方向、大小、强弱、速度作出反应,时时刻刻保持不丢不顶、舍已从人的状态,以达到提高反应速度的目的。其次是在实际对抗练习中,进一步实践提高,特别是要多与不同类型的对手练习,以及运用多种不同的对抗练习形式,提高在复杂多变形势下的反应速度,即急来急应,迅速处理。
  • 问答劲训练是为了练习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度,探知对方劲力的虚实、长短、迟速、动向,然后选择沾粘点为支点,运用磨擦力的牵引作用,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巧,牵动对方重心,使成我顺人背之势。在时间和力点最为恰当的时机,则又“以重击轻”、“以实破虚”,将全身劲力迅速集中于一点发击对方。
  • 问答劲以拥、捋、挤、按、揉、捌、肘、靠为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功课。问答劲越练越细密,推起手来也就会得心应手,“打轮”时在任何角度都能走化,任何角度都能越过对方防守点而控制其重心,将对方打出。这种基本功是无止境的,老一辈推手名家都坚持训练,练达到紧小脱化,能化能发,化劲松静,发劲干脆,信手而应,不假思索方为妙手。
  • 通过问答劲阶段的训练,掌握基本八法的劲路变化形式,了解推手运动的基本规律,提高在对抗中根据对手信息,运用劲路变化的能力。
  • 问答劲训练:首先要找一位在太极拳技击运动中和自己“情投意合”、敢打敢摔、愿意互相帮助提高技艺、又不红脸、不好面子的知已为对手。双方分为上下手互相配合练习,由一方主动变化劲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等,让另一方通过劲点来讨对方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变化。主动出劲的一方为问劲,作出相应变化的一方为答劲。所以,问答劲练习为问劲的一方主动向对方发送劲力的信息,而答劲的一方根据对方的信息调整自己,尽量与对方保持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状态,逐步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的工夫。
  • 其次,二人进行听劲感知和反应调节的练习。从劲点来讨到对方运劲的大小、方向和速度信息,在太极拳术语上也称听劲。在问答劲练习中,主动送劲的一方是容易做的,困难的是答劲的一方,他必须先听出对方的劲,并进行反应调节。
  • 听劲感知:因为要通过与对方手的接触点去感知对方所问劲的大小、方向和速度等,从劲点听出对方劲力的变化,所以这个环节练的是皮肤的感觉,以及大脑的判断力,是灵敏的训练。它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从松静、轻柔入手,动中求静,视动犹静,逐步提高听劲的灵敏度,最终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灵敏境界。
  • 反应调节:当从劲点听到对方的信息后,如何作出反应,进行自身的调整,这是问答劲练习中的重要环节。一般人习惯于在手接触点处发现对方来劲,然后马上由手作出反应,但在太极拳训练中,一般不这样,因为只由手作出反应,容易犯太极拳“稍动”受牵的毛病。应该如何做?太极拳家罗基宏先生曾提出:劲先由里边变换(力点、方向、路线、快慢、刚柔、轻重……),才能解决知已知彼,特别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懂劲工夫。拳论十三势歌中也有:“命意源头在腰际,变换虚实需留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这里所说的“里边变换,―主要指的是腰脊命门穴为调节全身平衡的轴心,即是说,从接触点感知对方的劲之后,根据对方的劲路首先进行命门内换,然后调整身体的各部分、各关节。命门内换包括命门的向左右及前后的位移、命门的转动。其位移及转动量的大小根据对方的劲路决定,命门的位移与转动带动身体及四肢各关节作出相应的调整,为化发作好准备。所以反应调节这一环主要是练命门内换的功夫。命门内换要求隐而不露,当命门进行调节时,与对方接触的劲点必须在动态下保持相对静止,使对方感觉不到我的内部变换。所以有人把昕劲比喻为“神以知来”的功夫,把反应调节的分析处理看作“智以藏往”的功夫。
  • 在两人练习中,可以先让一方问劲,另一方答劲,然后交换问答方。在练习过程中应随时交流感觉,随时检查自身的身法调整状况与对劲路变化的反应能力,以及反应调节的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随着问答劲练习的逐步深入,问劲的一方可随时变换攻击形式,到最后可以进行无规则的、任意变化的问答劲推手,到此,已基本接近实际对抗了。
  • 第三步是实战对抗的“抗衡”式“抗劲”训练。所谓抗衡就是不怕对方突然性的、连续性的、或持久性的发大力、使大劲。敢于接对方的大劲,能将对方这种大力、大劲拒之于门外,使其丝毫不能动摇我的重心平衡点。所谓抗劲,就是要象发威的公牛一样,不怕一切、勇往直前,用劲具有顽性,有持久和变化的能力。利用沉重浑厚的内力,贯注于动作之中,随意变换和极快速灵活的集中到某一点,着重练功找劲,使形神合一。抗劲抗衡练习是在双方贯劲情况下互相运化的练习,因为动作有内劲贯注,方能有威力。所以,久练此功的人,当他贯劲时就使人感觉到他有一股沉重而强大,坚韧极富弹性,威力无穷的劲力,其威慑力极大。这种硬拥硬化练习,不仅可以快速地提高运化水平,还可以极为有效的增强功力,发展内功。
  • 抗劲推手练习一般也使用喂劲的方法,即当一方的劲力比另一方稍强时,劲力强的一方用喂劲。但必须根据对方的承受能力,确定自己贯劲的强度,使这个贯劲强度刚好使对方感到满负荷。当然,如果双方的劲力相当,则双方都在满负荷全力以赴下进行练习。
  • 与问答劲推手练习一样,抗劲推手首先也用单个的特定形式练习,熟练后可以串起来练习,最后是不拘形式的练习。往返折迭的来回劲随机应变,剐柔相济的劲力用得适时、巧妙,使其刚则发而必中,柔则躲而必化,形成软不吃、硬不啃,拖不垮、打不烂;沾连粘随咬得住,欺拿逼横,打得中。在抗劲练习中,尽管运劲沉重,仍应保持自身的调节,使上体、下肢能灵活屈伸和挪转,扩大各方面的稳定角和基底范围,并降低重心以使重力作用线不超出基底面。除此之外,还要善于使肌肉群适时地放松和绷紧,参照对方的变化保持不丢不项的状态。
  • 在实际推手中,抗劲推手是―种具有威慑力的重武器,又是侦察对方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对方搭手之前,我可以初步估计对方的实力,确定某一贯劲强度,如果对方接到我的劲后不能运化,出现丢与背势状态,我则可按照拳论“逢丢必打”’,马上干脆将对方发出,如果对方接到我的劲后还能作出反应变化,则应参照对方的劲再加以运化,使用“推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的方法,将对方的劲力引化。
  • 抗劲练习有了一定的功夫以后,可适当瞄准机会运用肩、肘、膝、胯、踢、打、勾、绊、抛、撩、抓、抢、摔等方法,以加强难度练习。
  •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就基本具备了较强的内劲功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究太极拳的高妙技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