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曼公(1596-1672)名医、旅日

 明月流 2019-04-25

​1、

戴曼公(1596-1672),杭州仁和县人,原名观胤,后易名笠,字子辰,号曼公,清初渡东渡后,以独立性易名世。明末清初名医、黄檗僧人、画家。

年青时习儒业,博学能诗,兼工篆隶。又学艺术于杭州龚廷贤,龚氏曾任太医院医官,使戴曼公尽得医术,并对《素问》、《难经》有较深的研究。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戴曼公乃改名笠,行医为生,活动于桐乡、吴江一带,与顾炎武、戴耘野等人参加吴江“惊隐诗社”,抒写明亡之痛,吐露爱国之情。

清顺治十年(1653),当时江浙一带抗清武装已被清兵平定,他见“乾坤亟覆,惨出奇常;大地腥群,荷存逋迹”, 自感反清复明无望,乃泛舟东渡日本避祸。初,居住在同乡医生陈明德(颖川居士)家,行医为生。后又在陈家结识朱舜水,深为其反清壮志所感动。次年,隐元来日创建黄檗宗于长崎,受其影响,戴曼公乃削发为僧,释名性易,字独立。以后又号天涯戴笠人、就庵、天外老人、独立一闲人、荷鉏人、西湖独立等,亦行医,亦游禅,“飘然异国,野鹤孤踪,不靳东西南北”。

当时长崎一带痘疮流行,成为祸害,民间有“痘疮最惨毒,十儿九夭殇”的说法,是日本人民最为苦恼的病症。戴曼公乃将痘科医术传授给门徒池田正直、高玄岱、北山友松等,为日本病人治疗,使他们都成为一代名医。池田正直的孙子池田瑞仙后来也继承祖业,成为治痘疮的医术权威,并被幕府任命为主治痘科病症的医官,使痘科大行于日本。据日人援引《扶桑游记》称:“日本种痘之法,相传世自戴曼公。今墓尚在黄檗山,京师医流每逢祭日设祭,可谓不忘本者矣”。当时,西洋尚未发明牛痘种苗法,因此戴曼公传播痘科医术,对解除日本人民痘疮之疾带来的痛苦贡献至大,故被日本医界视为恩人。

戴曼公与当地领主吉川广正有较好的友谊,他将《西湖志》介绍给吉川广正、广嘉父子,帮助修锦带桥,约于宽文十二年(1672)完成,获各界好评。


戴曼公虽然侨居日本,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从未割断,在他的诗文中不时流露出爱国的情感,如他的抄本诗《东矣吟》,今藏神户市立博物馆,内有《与无方话我西湖雨奇晴好之胜》曰:

一念江乡一惘然,忽逢君话圣湖边。

千峰翠泼芙蕖影,洗出朝来雨后天。


又如《西湖怀感三十韵,有引》,曰:

万里家乡,一湖梦寐,六桥花柳,十载荒芜。时焉媚虏,君臣惨矣,倒戈弑主,扫天风气。绝命衣冠,至予浪息徂东,寓庸世外,更衣脱俗,摩顶放踵,兀兀团蒲,冥冥结思,未能一息之忘我西湖耳。罹此百六艰丁,愤叶三十韵,会青山眯眼,攘攘惊尘,白梦登场,昏昏磕额,假得味者闻歌,宁不垂头羞死。

一鉴湖山似画中,四时流赏古今同。

波合倒影三千顷,堤饮垂桥十二虹。

有美楼台合地胜,丘松花柳答天功。

江声不息东奔急,愁切难回据大戎。


再如《次少陵所思》,曰:

我所思兮思不得,怃然怀抱向谁开。

十年戎马眼底过,一日乡关梦里回。

南国春风花自发,小窗夕雨燕还来。

可怜寒暑争相易,腐草荒榛阿滥堆。


他的诗集编入《黄檗独立诗草》,此外他还著有《斯文大本》、《一峰双咏》、《就庵独语》、《痘科治术传》等,并为朱舜水著《安南供役纪事》作跋,称赞朱舜水“自视孤虚一命,益挫益坚,得俾从容履蹈,使荒裔知有凛凛大节,不因国破,全斯中外高风,可称今古第一义帜”。

戴曼公晚年患足疾,很少出行。1672年病逝于长崎广善庵,终年七十七岁。


 绘画

戴曼公善草书、隶书,好以书法入画,亦善绘花卉图。今存京都国立博物馆的《芭蕉兰石图》,就是他文人墨戏的遗迹,该图纸本,水墨,纵27.6厘米,横58厘米。图右绘一株芭蕉,开放在湖石、兰草之间。图左有草书题云:展尽一心如束处,好将分绿上窗纱。天闲独立。

戴曼公以极淡的水墨写出芭蕉,茎壮叶阔,虽仅三叶,但向上纷披,左右开张,殊有生机。尤其是蕉茎的粗线因透明而富有弹性,显得圆浑而具有立体感。由于芭蕉冬枯春荣,绿色可爱,生生不息,因此中国民间有“火烧芭蕉心不死”的俗语,将芭蕉作为不屈不挠、起死回生的象征。而中国古代文人又以蕉叶为扇,象征儒雅、清高,如北周文人庾信《庾子山集》卷四有《奉和夏日应令诗》云: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人们还因为芭蕉生长是从中心开始,乃又将之喻为开心,视作喜悦乐观之物,如唐代诗人张说《张即之集》卷九《戏草树诗》亦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故尔芭蕉叶扇也成为文人的十四件宝物之一。今人刘锡成等编《中国象征辞典》(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对此有所记载。

兰花也以其清香而成为中国文人比喻优雅、娴静、清高的象征物,与梅、竹、菊同列为“四君子”,自宋元以来就成为文人花卉画的重要题材。南宋赵子固、郑思肖,元代赵子昂,明代陈洪绶等,皆好以兰入画,是以兰言志的高手。

同样,湖石在中国文人画中也具有象征的意义,尤其是那些具有瘦、漏、透、皱的湖石,宛如石中老者,象征长寿,也象征坚贞、永恒。

戴曼公画芭蕉、兰草、湖石,其以此吐露清高、坚贞之心,抒写遗民节操,也就不难理解了。他的画虽然逸笔草草,但蕉叶的勃勃生机、湖石的崚嶒磊落、兰草的飘逸清趣却油然而生,他对笔势的掌握、水墨的勾勒渲染皴擦,均有较好的表现,凸现了文人以书入画,以意为尚,以趣为韵,讲求自然生动,而不求甚似的创作态度。卷上书画相应,互得益彰,很有书卷雅逸之气。他的这幅淡雅之作,乐观自信,虽然不如明人徐渭来得恣势泼辣,但是自由率意之情、墨分五色之意却与徐渭的《蕉石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令人遗憾的是,因时代久远,戴曼公的许多画作今已不存,但从这幅《芭蕉兰石图》中,我们还是可以领略到他的水墨文人画风采之一斑。


2、

戴笠(1596—1672),字曼公,明仁和(今杭州)人。天资颖悟,过目成诵。天启元年(1621),家遭火灾,焚毁无遗,于是放游西湖,从名医龚廷贤习医术,尽得其真学秘术。年30时以诗名,寄情声律,诗风清新自然。清军占领南京后,下令江南百姓剃发。时年50的戴笠孤苦一人,以行医糊口,但仍然与诸名士遗民往来不绝,列名吴江惊隐诗社。清顺治十年(1653)春,与一广东人浮海东渡,到达日本长崎,居住在侨日同乡医士陈入德(原名明德)家。这年,余姚朱舜水也东渡赴日,暂居陈家,与戴笠相识。次年腊八日,受禅隐元禅师,皈依佛门,剃发为僧,法号性易,字独立。十二年,侍隐元为书记,居长崎兴福寺中。十五年,从隐元到江户,受到贵绅高官的赞慕。不久归长崎,3年后又东行,挂锡幻奇山,居3年又归长崎。康熙二年(1663)八月,长崎大火,于是无地可居,只得行医为生,起废愈痼,不计其数,远近之人称其为神医。四年三月,应丰后国广寿寺僧即非(名如一,绍兴人)邀请,前往主管文书,在寺中自筑精舍,名为白云室。十一年四月,他的两个孙子渡海来谒,始知其妻已死,然仍不肯归国。


个人作品

  戴笠著有《一峰双咏》2卷、《就庵独语》3卷等诗文集,其门人高玄岱别辑诗文为《天外老人集》15卷。他的《西湖感怀》(首)诗末跋文,有“万里家乡,一湖梦寐”之句,思乡恋乡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工于隶、篆,时人获片纸只字视如珍宝;又精鉴赏,日本人得到中国书迹,常请他判别真赝;他的医术也十分高明,尤其精于痘科,有《痘疹治术传》、《妇人治痘传》、《痘科健口诀方论》、《痘疹百死形状传》等12种医学专著。他的书法和医术,在日本各有传人,影响甚大。


3、《行在阳秋》

  二卷。清戴笠(1614-1682)撰。笠字耘野,初名鼎,字则之,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著有《流寇长编》、《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行在阳秋》等。是书仿纲目体,记南明永历元年(1647)至李定国卒于景线凡十五年史事。约三万五千字,记载详核,为考永历一朝史事之重要史料。旧本题明刘湘客撰,然刘为五虎之一,考该书,于五虎事颇著贬辞;又所载事迹,间有引湘客之言为证者,故非刘所撰甚明。《苏州府志·艺文类》中有《行在春秋》为戴笠撰,盖即此书。有《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末十家集》本,《明季十二家集》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