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诵读最美的诗(二)

 江山携手 2019-04-25

注解整理:荷风溪雨

010●江南可采莲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今译】江南的水乡盛开着荷花,荷叶茂盛,正是采莲的时节。驾着小船儿在水中穿行,看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东面,一会儿游到莲叶的西面,一会儿游到莲叶的南面,一会儿游到莲叶的背面。


【解读】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011●长歌行   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葵:葵菜,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晞(xī):晒干,引申为阳光的照耀;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焜(kūn)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cuī):古代读cuī。衰老,衰败。


【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解读】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知识链接】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012●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当:对着。朝露:早晨的露水。这里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暂。去日:过去的日子。苦多:恨多。苦:感到痛苦、烦恼。慨当以慷:慨而且慷。慨慷:义同“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理想而内心产生不平静的感情。忧思:忧虑;忧愁的思绪。何以解忧:用什么东西来解除我的忧愁呢?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衿(jīn):同“襟”,古称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以上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sì)音(嗣音即保持音信)?”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用以表示对贤才的思念。君:指所思念的贤才。沉吟:沉思吟味。意谓整日在心头回旋。呦呦(yōu):鹿鸣声。苹:蒿的一种。即青蒿。嫩叶有香气。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原是宴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掇(duō):摘取。谓求贤而不可得。中:中心,内心。 “越陌”句:这句说客人远道来访。阡、陌:都是田间的道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枉用相存:枉劳存问。枉:屈驾。用:以。存:问候。契(qì)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旧恩:旧日的情谊。以上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别的朋友远道归来。厌:满足。匝(zā):周。以上四句以乌鹊喻贤才,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虚心招纳贤才,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哺(bǔ):口中咀嚼着的食物。《韩诗外传》卷三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说,周公忙于接待天下贤士,连洗头、吃饭都没有时间。以上四句说贤才应多多益善,以周公的求贤若渴来表明自己同样有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心思。

【今译】对着美酒和歌舞,人生能有这么几次?人生短暂啊就象早上的露珠太阳一晒就逝去,日子一天天过去使人很痛苦。心中波澜起伏,忧愁的思绪久久不能抹去。拿什么解忧呢?只有这一杯杯美酒。
    你们这些穿青衣的学子使我永远放在心上。好想得到你们这样的贤才呀,这种想法天天在心头萦绕。蒿草鹿最爱吃,吃时相互呦呦鸣叫。人才我最爱惜,我视你们坐上嘉宾,敲鼓奏乐迎接你们。
    天下贤才就像天空的明月,我什么时候能得到?想起这些忧愁便不禁涌上心头,久久不断。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屈驾前来相聚。我摆上宴席与你们倾心相谈,怀念过去的情谊。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哪儿才是它们的栖身之所呢?山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我将学习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就会归向于我。


【解读】曹操的这首诗,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作为一名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政治家,每日萦回心头的就是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强烈的愿望,在本诗中,或表现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表现于对人生理想的渴求;或表现于种思虑而导致的复杂心绪的剖露;或表现于对历史人物的思慕……不一而足。曹操《短歌行》全面而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繁复难奈的情感意识。

【相关故事】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013●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竟:终结。螣(téng )蛇:也作“腾蛇”。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传说为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骥(jì):良马,比喻贤能。枥(lì):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已:停止。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养怡( yí ):怡,快乐。保养身心和乐。永年:长寿。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咏志:即表达心志。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今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解读】《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知识链接】《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谒石篇》。“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艳》描述的是曹操徘徊于北伐、南征两种意见之间,“至我碣石”时,“心惆怅”平叛东海昌豨的战事。《观沧海》是曹操登临碣石后,激起“登高必赋”之情,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冬十月》、《土不同》,虽没有直接描写行军与战争的场面,“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充分反应了行军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龟虽寿》描述的是曹操东征取得艰难胜利后的先悲、后乐,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英雄豪情。

014●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与此。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何:多么。澹澹( dàn ):水波摇荡。竦峙(sǒng  zhì ):峙:挺立。高高耸挺立。竦通“耸”,高。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波:大的波浪。星汉:银河。


【今译】登上东面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大大的水花波浪。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也好像来自大海里。我觉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解读】《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015●赠从弟   刘桢(zhēn)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从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风声。一何:多么。盛:大,凶猛。罹:遭受。凝寒:严寒。

【今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解读】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作者简介】刘桢(公元186-217),字公干,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知识链接】“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公元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016●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萁(qí):豆秸。釜(fǔ):锅。燃:燃烧。煎:煎熬。本:原本。

【今译】煮豆子时用豆秸做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煎熬我呢?”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相关故事】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知识链接】这四句诗是后人缩编的,原诗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持:使用、用来。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lù):过滤。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泣:小声哭。何:何必。)
    诗意为: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羹。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017●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草木长(cháng):草木茂盛。南山:江西庐山。晨兴:早上起床。沾:沾湿。

【今译】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一说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解读】作者通过这首诗描写了自己归隐的劳动生活,表示了决绝黑暗的官场生活坚决态度。
熔情、景、理于一炉,是本诗的一个特点。前六句主要是叙事,叙事中有情有景,也含有哲理。这六句,句句叙事,又句句有景;二、三两句写作者为护苗而急于除草的心情,“带月荷锄归”则包含着作者对一天劳动收获的喜悦和有月伴归的美的感受。要使苗长得好,就要除去妨碍其生长的野草,这是自然的规律,也包含着社会哲理。末两句以抒情表露情感,则是把前六句的描写都总结在其中。作者从前六句所表现的事、情、景、理中,得出了从事劳动的乐趣,下定了“但使愿无违”的决心,自然而符合情理。
    其次是平淡恬美。一整天的锄草劳动,对于做过官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很不平常而辛苦的。可是诗中写得平平淡淡,只用“晨兴”两句概括了一天的劳动,而且写出"带月荷锄归"等句描绘了归途的情景。这种恬美的田园夜景,表露出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以平淡恬美表现田园的景物和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特有的风格。

【知识链接】《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其余四首分别为: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但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阍,荆薪带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018●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君:陶渊明自谓。尔:如此、这样。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人境:人居住的地方。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今译】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繁华的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远离尘俗自然不觉得世俗烦躁;东墙下采撷清菊,不觉秀美的庐山出现在眼前;傍晚时分的山色更加美好,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此时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我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解读】这是一首倍受赞誉的田园诗,这一时期的隐逸大诗人陶渊明,可称是把酒与诗联系起来的第一人,他不但以酒大量入诗,以至于几乎篇篇有酒,又把饮酒所得的境界用诗歌熨贴地表达出来。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悠然自得的心境。

【知识链接】陶渊明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他好饮酒,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019●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落地:刚生下来。斗:酒器。比邻:近邻。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今译】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随风飘散,变化无常,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当我们能够快乐的时候就尽地享受快乐吧,有好酒就邀请邻居一起痛饮。年轻的日子不会再一次到来,每一天也只有一个早晨。我们应当趁着大好时光勉励自己,时光一去不复返,不会在那儿等着我们。

【解读】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