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恽​铁樵用附子经验

 厚德载物乾 2019-04-25

恽铁樵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医家。对于附子的运用,他有三条经验颇值得临证借鉴。

一、辨脉:“脉硬有汗”是特征,《脉经》说:“真肾脉至,搏而绝,如以指弹石辟辟然”《濒湖脉学》说:“肾脉将绝,至若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景岳全书·寒热真假篇》说:“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是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实阴证也。”恽氏所指“脉硬”正是引文中的“来如弹石”,“浮大紧数”之脉,脉形虽硬,重按必无力无根,这是区别于阳证、实证脉实有力的关键。恽氏示后人微细欲绝之脉是阳微阴盛之征,而“脉硬”则是脉失胃气,病情更为严重的表现。《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以“脉硬”虽不一定都是死证,却标志着机体阴阳将有离绝之危,此时必急用附子以回阳固脱。

二、辨舌“舌色干枯”是特征,临床辨舌,一是辨舌苔的颜色和润燥,二是别舌质的颜色和形态。一般来说,阴证寒证津液未伤者,舌苔润而舌质淡;阳证热证易耗伤津液,舌苔呈黄或黑色,燥而不润,舌质红或绛。显然,附子当用于苔润而舌淡患者。恽氏谓“舌色干枯”是用附子的指征,(形象地比喻干枯“如荔枝壳色紫棕”)其理由在于:燥苔有两种情况,或为火热伤津劫液,阴虚液亏;或为阳虚不能蒸化,津液不能上潮。《伤寒本旨》曰:“干燥者,阳气虚不能化津上润也。”色紫棕,即紫暗、紫而青,为心肾阳虚不能温通经脉使然,诚如《舌鉴辨正》所说:“淡紫带青舌,青紫无苔……为伤寒直中肾肝阴证”。临床见此舌象者,医者尤当加意也。

三、辨证: “肌肤津润”是特征,恽氏把“汗出津润”作为运用附子的要点,是因为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阴阳不相维系,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卫气不固。《脉要精微论》说:“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伤寒论》少阴篇关于汗的论述有:“吐利汗出”,“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大汗出热不去”,“脉微涩呕而汗出”,“汗出而厥”。“汗出津润”之所以为危候,是因为汗出而虚阳外泄,极易造成阴阳离决。亡阳之汗一般汗多清冷,皮肤发凉,兼四肢厥逆,气急喘促,脉微欲绝或脉硬,恽氏提出只要汗出津润而木“发润”,运用附子犹可挽回垂危之元阳。

疾病的发展变化有常有变,“常”是一般规律,“变”是特殊规律。恽氏不谈其常,但言其变是欲后人知常达变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