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宗埋下了这个祸根,一直延续到北宋才被宋太祖消除

 人文之光 2022-04-29

一、节度使的产生

 唐玄宗在位时期,大唐帝国边塞战争频繁。

  此时大唐,要和后突厥打仗,有时候还要防范契丹搞事情。

  而唐朝原本的府兵制度,也面临解体和破产,于是,玄宗皇帝先后做了不少改革:

  1、允许募兵制度建立,这样唐朝就有了一支常备军;

  2、允许边将掌握地方财权。打仗是要花钱的,而每一笔经费都要报备朝廷,而后让朝廷拨款,这无疑会对边将的对外作战带来不便,甚至贻误战机。

  于是玄宗皇帝把财权给了边将。

  3、允许边将掌握民权。有时候,边将因为军事需要,很多事情需要地方官府出面解决,而有时候地方主官和边将意见不合,导致很多事情耽误了。

  这一耽误,也会贻误战机。

  为此,玄宗皇帝又把民权给了边将。

  最终,玄宗皇帝确立了节度使这一官职:节度使,掌握一方的军权、财权和民权。

  二、盛唐的倾覆

 不论是军阀也好,官僚也罢,只要同时掌握一方的财权、军权和民权,这本质上,和割据势力,或者说和恢复诸侯制度,也差不多了。

  而唐玄宗这么做,没想过会导致藩镇割据,对抗朝廷么?

  唐玄宗起初也考虑过。

  不过,大唐同时存在多个这样的藩镇,而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只要藩镇中有任何一方有异心,那么天子就可以号召其他藩镇,讨伐这个不安好心的藩镇。

  这也是一种制衡。

  毕竟,没哪个藩镇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

  但是这么做有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朝廷无时无刻擦亮眼,掌握藩镇的所有动向,并且朝廷处于国力强盛的状态。

  否则,很可能被藩镇反噬。

  而玄宗在位后期,奸相杨国忠上台。

  大唐的朝廷开始腐朽。

  而这时候,安禄山同时担任了渔阳、平卢等三地的节度使,并且兵强马壮,而且还有突厥、契丹等雇佣军可以使用。

  一方是腐朽的大唐,一方是兵强马壮有外援的安禄山,安禄山遇到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哪能不造反呢?

  于是有了安史之乱和盛唐的倾覆。

  三、节度使的小狂欢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才被唐朝朝廷平息。

 但是,盛唐一去不复返了。

  之后的大唐,处于节度使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状态,唐朝虽然也有几位天子,打算建立天子主导的秩序,打算消灭这些节度使。

  但最终都徒劳无功。

  最终,节度使朱温杀死唐昭宗和唐哀帝,推翻唐朝,建立后梁王朝,五代十国开始了。

  而之后的五十三年历史,基本上就是一个节度使们踢开大唐天子,互相争地盘的历史,而这五十三年时间里,基本上谁是势力最大的节度使,谁就可以当皇帝,当天子。

  这一情况,直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并采纳赵普的建议,逐步削减节度使的权限而告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