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为什么会出现安禄山?

 子玉史院 2023-06-05 发布于陕西
 / 子

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比如,唐朝的节度使。

不可否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分界点,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节度使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唐朝为了平叛甚至又新任命了一批节度使,最终,就是这些节度使敲响了唐朝的丧钟,将一个大一统王朝切换到五代的乱世。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皇帝给了凉州都督贺拔延嗣一个新的名号——河西节度使,自此,节度使作为一个正式官职进入了历史。

睿宗为什么要任命节度使?

为了解决边疆战事。

是的,唐朝从始而终都面临着强大的边疆压力,在这个群体中,有契丹人、奚人、突厥人、回纥、黠戛斯(吉尔吉斯),还有与唐朝同时崛起的吐蕃,外加一个大食帝国(阿拉伯)。

强盛时期的吐蕃不仅拥有着西藏,还向西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山地地带。在东面,吐蕃还延伸至四川西部、青海、甘肃一带,北面也攻占了新疆部分地区。

总之,边疆问题让唐朝皇帝压力山大,更是给帝国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唐朝总是以武力解决边疆问题的情况下,财政问题的窟窿只会越来越大。

更要命的是,唐朝的府兵制也崩溃了,已经不能满足边疆的战事。加上唐玄宗登基之初建立的十三万彍(音同锅)骑卫队也在不久后衰败,朝廷不得不将招聘士兵的权力下放给边将。

也就是说,唐帝国解决战争已经不依靠府兵制而是通过节度使募兵来解决问题。募兵制开始成为大唐新的征兵制度。

募兵制启动之后还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唐王朝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供养边疆部队。据统计,玄宗初年,朝廷的养兵费用是二百万贯钱,到了玄宗中期直接就飙升到了一千万贯,接着更是疯涨到一千二百六十万贯,就这还不包括战争的开销以及对将士的赏赐。

肿么办?

玄宗给出的方案是,下放财权。于是,节度使在拥有军权的同时还掌握了财权。同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唐朝更是将民事权力下放给了节度使。

▲唐玄宗一手培养了节度使

图源/剧照

后来,在各地行使监察权的观察使也一并由节度使兼任,自此,大唐的节度使正式成长为同时拥有民权财权军权监察权的一方诸侯,跟汉初的诸侯王没什么区别。

甚至比汉初的诸侯王还要牛,因为,汉初诸侯王的丞相毕竟还是朝廷任命的,这些人直接对朝廷负责,严重制约着诸侯王的权力。

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一个严重问题:

虽然将士之间的默契更高有利于战争的需要但也让士兵们只认统率他们的节度使;各节度使账下的官员都是自行招聘的,他们也只认给他们发工资的节度使。

也就是说,各边地的官员和士兵在心理上更认同给自己发工资的节度使们,对朝廷的认同感反而越来越弱。

所以呀,这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队能够折磨大唐那么长时间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些人在心理上只认同直接领导他们的节度使。

没办法,从古至今,大家都只是对直接给自己发工资的人负责,这就是现实。

再加上,由于边兵的迅速扩张,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朝廷的军队,这就造成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边兵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朝廷军队就意味着这些人只要一言不合就可以拆朝廷的台

而玄宗为了省钱还进一步削减内陆的府兵,这更加弱化了朝廷的力量。

外重内轻,这就是安史之乱能够爆发的核心原因。

五代十国王朝更迭为什么会那么频繁,原因就是,藩镇的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碾压朝廷,所以才会不断上演藩镇叫板朝廷的戏份。

当周世宗建立的禁军在实力上超越藩镇之后才彻底将藩镇给压住了。赵匡胤就是凭借手中的禁军建立宋朝并坐稳皇位的。

当时的藩镇也只能乖乖认同赵匡胤兄弟建立的新秩序。一切都是靠实力说话。

所以呀,当唐朝的节度使在实力上碾压朝廷之后大唐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灭亡的征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在质量上完全和之前的大唐是两种状态:

以前是雄起的状态,之后是对节度使们不断妥协

最终,大唐还是灭于节度使之手。朱温、李克用等军阀都是唐朝自己任命的节度使。

▲朱温一手摧毁了大唐

图源/剧照

至于大唐为什么会任命安禄山这样的胡人为节度使则完全是因为李林甫的原因。

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传统,李林甫为了防止边镇的节度使来朝廷担任宰相的可能就主动建议玄宗,以胡人为节度使,原因是这些人身份较低朝廷重用他们,他们自然会效忠皇帝。

于是,就有了安禄山、哥舒翰等由胡人出任的节度使。

岂知,世上所有的关系本质上都是自身实力的较量。当唐王朝出现外重内轻的情况后不管是谁坐在节度使的位置上都不会对大唐保持绝对忠心。就像朋友之间由于财富的差距关系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

这就是现实。

尤其是胡人,他们本身就没有儒家传统道德对自身的束缚,起兵这事就更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后来安禄山已经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李林甫虽然给皇帝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但同时也给玄宗挖了不少坑。李林甫在世时他还能通过个人威望和能力维持这套新秩序的平衡,当他去世之后,节度使们与朝廷的关系就慢慢拉远,不断产生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双方兵戈相见。

再说说节度使的产生——

此前,大唐应对边疆战事往往是临时派遣一个挂着“使职”头衔的人去现场领兵打仗,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亲手训练士兵的将领们挟兵自重。

到了高宗时期,为了进一步给前线提供方便,李治就给各地的都督们挂上“使职”的头衔,于是,练兵的和指挥打仗的就成了同一个人。

于是,这些既负责练兵又负责打仗的都督们就被大家习惯性称呼为“节度使”。

到了睿宗即位之后,为了适应边疆的战事就直接将“节度使”的头衔正式化,将其列入大唐的官职系统。

▲唐睿宗将节度使正规化

图源/剧照

唐玄宗时代,大唐的节度使分别有:

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共计十个节度使。

也就是说,在大唐的正规体制之外,玄宗已经亲手建立起了十方诸侯,而诸侯与朝廷的矛盾自古存在,翻脸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呀,凡事有利有弊,有些可以解决当下问题的制度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是一个死循环。

只能说,大唐真正的问题是:府兵制的崩溃、财政系统的崩溃,然后催生了一系列问题。


推荐阅读:

杨坚的子孙,全是悲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