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灵系列文章十一《关于两位大师的传说》 文:钟灵

 wodedoc910 2019-04-26

《关于两位大师的传说》


文/钟灵



予生也晚,虽有幸谒见过徐悲鸿先生,却无缘拜识张大千先生。关于他们二位大师的传闻,倒听到一些,其中有一则是十分有趣的。端木藉良和方成二兄要编《三光画集》,令我写稿,就以此塞责,好在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悲鸿先生早已是琉璃厂的常客,各古旧书店、文物店、书画店的老板以至店员,大都认识这位不寻常的顾客,而且熟悉他的爱好。例如:悲鸿先生谈起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就眉飞色舞;而对四王,则不感兴趣。

民国哪一年我记不得了,反正是张大千先生来北京(那时叫北平)举办个人画展的某一年,徐先生又去琉璃厂遛弯儿,无论什么斋、什么阁,都去浏览一下,他觉得这是“胜似闲庭信步”的。到了某斋,老板客气地让座献茶之后,很高兴地对徐先生说:“最近有人寄卖一件好东西,我还没有拿给别人看过,您是一定喜欢的,其实是专门为您留着呢。”

徐先生忙问是什么东西,老板从后面郑重地取出一轴画,虽已陈旧,装裱却很考究,打开来一看,是石涛的山水。画面不大,不过二尺左右。徐先生欣赏了半天,认为无论从笔墨、落款、图章以至用的纸各方面鉴定,无疑是珍品,而且在自己见过的石涛作品中,也是最为精彩的,越看越爱,不忍释手。就问起这幅画的来龙去脉,老板犹豫了一下,轻声说:“人家是大家,书香门第,现在没落了,因等钱用,才拿出祖传的珍物来卖,觉得有愧,怕传出去丢人,我答应替人家保密的;徐先生不是外人,知道也不要紧,可我……”

徐先生连忙打断他:“那就不必说了,人家要卖什么价呢?”

“这个,不瞒您说,只要您喜欢,我不过搭个桥玉成其事,这里头我没什么好处也不要,怎么能让您多破费呢?其实,这么好的东西,人家要价也不算高,不过三百大洋,只是少一个子儿也不行,没有还价的余地!”

当时三百大洋实在不是小数,一袋精白面不过两块钱。徐先生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只是欣赏了一番,说了一句:“东西是好,容我再考虑一下,短期内最好不要再让别人看啦!”

老板忙说遵命,珍重地把画收起,于是这笔生意暂时没有做成。

徐先生回到家里就茶饭无心,晚上也难以入睡了,成天价脑子里转的就是石涛这幅画。

过了三五天,实在忍不住,揣上钱去琉璃厂某斋,终于把画买了回来。朝夕把玩,越看越喜欢,觉得三百大洋没有白花,完全是值得的。

又过了几天,张大千先生来徐府拜访,寒暄一番之后,自然少不了要谈艺术。徐先生忍不住说:“大千兄啊,最近我可得了一件宝贝,你猜想不到的,顺便也请你鉴定一下。”

说着,就从室内把石涛这幅画取来,二人小心地把画展开,张先生端详了一下,反而问徐先生:“悲鸿兄觉得画得如何呢?”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杰出的作品,绝对是石涛画中的精品。”

不料大千先生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样的画,就是不才也画得出,算不了什么!”

悲鸿先生愕然,以为张大千是说句玩笑话,否则未免太狂妄了。张先生见徐先生颇不以为然,就干脆直说:“悲鸿兄,你把画翻过来,在右下角撕开一点儿缝儿……”说着,就自己动手在背面右下角用指甲挑开,让悲鸿先生看:“大风堂制”四个小字赫然在目。同时,把皮包打开,取出三百块大洋,整整齐齐放在桌上。

“这是您的钱,小弟万不敢收。这画悲鸿兄既然喜欢,小弟不胜荣幸,理当奉送,做个纪念吧!”

说罢二人不禁抚掌大笑。悲鸿先生一面称谢一面说:“佩服,佩服,想不到你骗过了我的眼睛,以后你干脆造假画骗人吧,一定发大财!”

原来,这是张大千先生和某斋老板商量好的“圈套”,要和悲鸿大师这位老实人开一下玩笑,倒成了画坛的一段佳话。可惜我笔拙口笨,讲得罗里罗嗦,有失二位大师的神采,那只能表示抱歉了。


1989年10月 北京


《工商时报》1990年3月17日(第八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