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之一——古卞桥 古桥依旧映双月

 zzm1008图书馆 2019-04-26

泗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古称泗水。源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东部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诸泉汇流成河而得名。这里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泉林,名扬天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孪生,竟和山东省济南泉城众泉的名字起得极其相同。

泉林泉群——泗河的源头

泉林闻名遐迩的不仅是名泉、行宫,还由于当年孔子曾站在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也曾被《山东通志》列为众泉之冠。孔府亦有家联曰:“尼山根柢家声远,泗水渊源圣泽长。”

泗水孕育诞生了儒家文化,因此又被称为“圣源”、“圣川”、“圣脉”、“圣水”,而且县名亦以水为名,由虚楟易为泗水。远涉重洋的华人,因崇尚泗水的神圣与吉祥,也将“泗水”二字冠命到海外的地名上。

泗河最上游,古卞明国故城东门外,与现今三二七国道平行的古大道上,有一座雄伟壮丽好似彩虹卧波的石拱桥横跨河上,世称卞桥。这里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卞桥双月”,每月望日,皓月当空,立于桥上,可见桥下水面同时映出两轮明月,因此又叫“双月桥”。旧为“泗水十景”之一。

古卞桥

卞桥东西走向。3孔联拱券砌,桥身长25米,宽7米,高6.5米,两端各有引桥35米。3孔拱形石券,中孔高5米,东西两孔各高4米,每孔跨径4.5米,桥腿拱脚厚0.5米,从券口看,立于桥墩的柱础型莲花托石上,这种表现手法使整座桥身雄浑端庄中透出几分轻巧秀气,极具观赏性。

桥墩下部两端,为梭型劈水顺水。桥面两边,各有14根望柱和13块栏板,分别镶植于翻卷角云式驼峰、莲花基座型砥符石上。这种垂直交叉、暗榫扣装,集结构稳固和装饰美观于一体的施工工艺,在桥梁建筑的桥面护栏处理上,一般并不多见。

望柱顶部,雕刻着抄手连环扣荷花映日,栏板四周,饰以云水花纹,板心分别雕刻着“双鹿献瑞路路平安”、“麒麟望月振振公子”、“发奋改过处除三害”、“以勇驰名卞庄刺虎”、“仲子路负米孝亲”、“颜子渊安贫却金”、“孙思邈医虎杏林春暖”、“渭水河垂钓文王访贤”、“舜耕历山渔雷泽”、“后羿射日始有今”、“孔夫子周游列国”、“毓神童龙文行空”、“举子应试一路连科”、“以明贵贱鱼袋佩身”、“有凤来仪箫韶九成”、“富贵绵绵”、“指日高升”等浮雕,形象逼真,大小适宜,是石雕中的精品。桥身两端,各有一对石狮相向,蹲踞于须弥莲花座上,形神兼备,姿态威猛,在北派石狮雕刻艺术中,堪称杰作。

两侧拱券顶上,各镶有三个圆雕石龙首,向南北两面探出,龙头栩栩如生注视水面。其实这是龙生九子中的蚣蝮,性好水,雕镶于桥上以“镇水”。

卞桥造型美观,建造精工,其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它的石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石狮、兽头、须弥座、莲花托等,采用阴刻、浮雕、圆雕等,愁龙哭狮神韵独具,阴阳遮蔽技法齐全,集古代雕刻艺术之大成。

特别是桥面两侧的栏板图案,或寓意,或企及、或祝福、或比拟,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还是一部儒家文化的经典立体教科书。

卞桥不是敕造、不是官修,而是由众多善男信女、好心人及家族捐资架设在义路上的一座仁桥。

在桥身的望柱上栏板旁,密密麻麻的镌刻着张氏、王氏、某门某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面北边西数第三块刻有“颜回却金”与“指日高升”的栏板,在两幅图案中间的素面隔板上,有几行铭文,虽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字迹不清,但却深深的印在历世过往行人及泗水人的心中。

铭文是:“施主,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客人,万XX,妻王氏,男万宗魁、万宗元、万宗儒、万宗仕。万历九年二月吉立。”万氏客人是过往,是客居,是行商,捐资多少均无从考证,但从铭文所占版面的大小及版面所处的位置推断,当时捐赠银两的数目一定相当可观。

卞桥始建年代不详,至唐初始成拱劵形。唐朝以降至明代几经重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之一,也是山东境内所存最早的古桥。

卞桥是古时沂州通往兖州、济州、曹州的必经之地,也是鲁中鲁西南通往蒙阴、沂水、诸城的古代要道。

通过50余米宽的古大道遗迹,仿佛能看到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卞桥在古代交通运输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外地家族,慷慨解囊,为古道拱桥的建设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不也值得现在的人们好好学习与深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