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曾国藩三次弹劾救命恩人李元度,可以看出其道德品质上的缺陷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4-26

文/王国栋

曾国藩晚年在日记里忏悔,说他一辈子最对不住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人在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数次挽救其性命,后来由于战事不利,两人产生了矛盾。曾国藩不顾师生情义,多次弹劾迫害这位救命恩人。连左宗棠都骂曾国藩的行为是'公报私仇'。这个几乎被曾国藩害死的人就是清末贵州布政使李元度。

网络上有很多赞美曾国藩的文章,甚至吹捧其为中国最完美的人。我不知道这些学者是否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传记以及和曾国藩同时期的同事及朋友的关于曾国藩此人的描述。在我的印象当中,至少有这么几个人是对曾国藩的人品颇有微词的,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胡林翼,还有一个是王有龄。这三个人都曾经为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一事而仗义执言,不惜得罪权倾一时的曾国藩挽救李元度的性命。那么,被很多学者称为圣人的曾国藩,在弹劾自己昔日的学生李元度这件事情上,到底是大义灭亲还是公报私仇呢?

曾国藩一生总共三次上奏弹劾李元度。第一次是在1860年8月,李元度受命防守(今安徽),结果因为曾国藩战略部署出现失误,导致多城被太平军攻破,李元度防守的徽州也不例外。为了推卸战败的责任,曾国藩在没有与李元度商议的情况下,将黑锅甩给了这个曾经数次挽救自己性命的学生。这一次弹劾导致李元度被撤职。

曾国藩第二次弹劾是1860年11月。李元度被撤职后,心不平,应浙江巡抚王有龄的邀请,打算到浙江另谋高就。李元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朋友,湖北巡抚胡林翼。胡林翼听了大吃一惊,提醒李元度说此举万万不可,必然招致曾国藩的报复(此时的曾国藩心胸狭窄,远不如后期那样心胸宽阔),如果李元度真心想离开湘军,可以到自己麾下效力。李元度以早与王有龄有约,不能失信于人为由,拒绝了胡林翼的好意。结果曾国藩得知此消息后,将李元度视为湘军的叛徒,必欲除之而后快。特别是李元度回湖南招募了8000新兵,命名为'安越军',远赴浙江为王有龄效力。

曾国藩认为李元度是在挖自己的墙角,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将李元度连同离开湘军另谋他就的陈由立、郑魁士一起给弹劾了。要不是王有龄、胡林翼、左宗棠、骆秉章等人上奏为其辩护,李元度必死无疑。经过朝议,李元度被革职留任,待罪立功。

1861年12月29日,太平军攻克浙江首府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兵败自杀。原本浙江战场与曾国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曾国藩憎恨李元度,再次以李元度谎报军功,救援王有龄不力的罪名上奏弹劾。此时湖北巡抚胡林翼已经病逝,浙江巡抚王有龄又战死,少了两个为李元度说话的人。曾国藩本以为这次可以置李元度于死地。结果令其意想不到的是,湘军大将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鲍超等人竟然不约而同的上奏为李元度辩护(这其中也有兔死狐悲的韵味在里面,如果离开曾国藩的人都要受到报复打击,那么这种下场早晚一天轮到自己头上),左宗棠甚至当众责骂曾国藩公报私仇,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在众人的斡旋下,李元度只被处于罚金的惩罚。

1862年,李元度跟随浙江巡抚左宗棠击败了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授浙江,升按察使。后又晋升贵州布政,从此一直致力于贵州的地方建设发展,直到1887年11月病逝于任上。

太平天国灭亡后,大概是在1865年左右,功成名就的曾国藩突然良心发现,深刻的反省了自己三次弹劾李元度这件事情上的错误。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佩服曾国藩的勇气和胸怀的,曾大帅主动放下身段,向李元度赔礼道歉,希望李元度能原谅他以前的过失。当时的李元度肯定迷惘过,要与一个忘恩负义之徒重归和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李元度最终还是释怀了,原谅了曾国藩的错误,并与之结成了儿女亲家。结合曾国藩三次弹劾李元度的事实来看,这位一直标榜自己是读书人,是理学家的湘军首领并不是一个翩翩君子,而是一个务实的军阀枭雄。与之相比,李元度在道德人品上要更胜一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