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病包括鼻、咽、喉、声带、气管、肺胸膜等处的疾患,在祖国医学中多归于痰门、咳嗽门、哮喘门等。在余临床所见,属于呼吸系统病颇占多数,尤以气管疾病为多。綠以人体内脏与自然大气关系至密者即是呼吸器宫。故大气之空气之染,皆能彯响呼吸系统而致病,但致病之因不独外因,尤以内因为主。如脾胃虚弱,可生痰湿;肾不纳气,可致喘嗽;而心肺气虚能引起哮喘,甚至呼吸困难。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语。此类疾患,除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空洞性肺结核及肺组织已有损坏丧失机能者,治之较难不易根除外,一般鼻咽气管功能性疾病,如辨证明确,层次分清、用药有技巧,处理能适当,治之非难。至于矽肺、肺癌,由于治疗经验不多,故不置议。 辨证施治为中区特点之一,八纲辨证为其主要者,历代医家均有发展,以余之体会,气血在辨证中亦属重要。阴阳应是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余临床所用之八纲。例如气管疾病,大多由外感引起,有表证,病在气分,若早用血分药物,常致发动阴血,遂有衄血咳血之症现。若病邪人里,已在血分,而仍用气分药物常致耗血伤津。由是辨气血在余临床辨证方法中亦占重要一席。 余之经验,呼吸系统诸病,一般多由外感引起,初发病时要详辨表里。《诸病源候论》云:“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又云:“肺感于寒,黴者则成咳嗽。”故呼吸系统病,由外感而引起者,均应先解表邪。内郁热而外感风寒所谓“外寒内热”者,也属常见,其治法必须既解表寒,又清里热,里热,仲景之越婢汤、麻杏石甘汤,即属此意。余尤注意表里比重而定治法,已在外感病篇中详述。 张石顽论治咳嗽云:“治表邪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它病。故忌寒凉收敛,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治里证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所谓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是也。然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益气而佐以和解。倘专于发散则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人,病反增剧也。”此论在实践中颇具意义,余有同感。 诊病须分清层次,治疗要有步骤,治呼吸系统病若过早用药寒凉粘腻如生地、元参、麦冬、三黄及知母、石膏之类,常致引邪入里,病无出路,一误再误必伤正气,热愈炽、邪愈盛、关愈紧、病愈重,终至不可收拾。语云:“伤风不醒便成劳”,实是闭门逐寇之故耳。又如肺气宜宣,若表邪未解,过早用收敛滋腻药物如贝母、款冬、阿胶、沙参之类,反致久咳难愈。 如过早使用寒凉药品,邪无出路,内热更甚,须用麻黄引邪外出,即“火郁发之”之意。麻黄不宜多用,再伍黄芩则邪得外出,内热亦清,清解之技巧即在于此。 如过早使用粘腻药品,导致邪无出路,每每下午发热。此时最宜用炒黑芥穗,由血分引到气分,使邪外出发热可退。 若过用粘膩寒凉药品,内热不得清解而致神志昏、热不退者宜用紫雪丹、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治之。 凡表有寒,里有热者不宜早用三黄知母石膏辈,而辛燥温热之品亦不相宜,以其引动内热,火焰更炽或竟致出血躁狂。由是,药味配伍极其重要,如麻黄之配石膏或黄芩,豆豉之配山栀,表里双解,病邪速除。初罹外感咳嗽,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加疏表药味最为妥贴。汗尿不多而发热者,重用苇根、茅根,退热甚良。 治咳而表邪未解者,用前胡、白前、麻黄、杏仁、桔梗、桑叶、苏子等药;表邪已解者,可用百部、款冬、兜铃、贝母、紫菀、枇杷叶、桑白皮之属;虚者用沙参、阿胶、冬虫夏草、蛤蚧、獭肝、冰糖梨膏、鸡子清(煮水代汤煎药)等。若无发热而久咳不止,晨暮吐痰涎百治不效,须用大剂四君子汤始得奏效,即所谓:“虚则补其母”法。实际是脾胃运健,增强体力,正气充沛,肺病自可痊愈。但补中少加陈皮、砂仁或枳壳类其效更显。妇人久嗽不止,必加理血药如芎、归、熟地,其效始著。 治燥痰用海蜇、荸荠、蛤粉、竹茹、贝母、竹沥水……治湿痰用云苓、陈皮、半夏、橘络、白芥子、胆南星、枳壳、莱菔子、苍术等。 治胸腔积液或肺水肿者,可重用茯苓,余之体会,前人方剂,以十枣汤最有力,苹苈大枣汤次之,三仁汤更弱。余习用冬瓜子、西瓜子或甜瓜子各120克打碎煮汤代茶饮,疗效良好。 阴亏燥热宜用甘寒药物如增液汤、诸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之类。至于甘温除大热者,是指病久虚甚之热,或过用寒凉,阴邪入里而发热不退,用之始效。有用姜、附退热者,是真寒假热。非是证不用是药,必须详审。 喘息要察有无表证并察虚实,历代医家多有效方。但须指出:不可取快一时,用泻肺之药。如葶苈大枣汤,用量重或久用使肺气大伤,再发喘息,即不易控制。 老人虚劳咳喘,人传方:人参0.3克、三七0.6克,研末黄酒调服;又人参1.5克、胡桃肉9克同捣烂加黑锡丹0.9克,冲水调下,治之甚效。 咳嗽吐血治法甚多,但应注意:非万不得已,切忌过用寒凉,以免瘀血凝聚,一旦如堤之决,势难挽回。余治久咳或常吐血者,用仙人头(即打过子萝卜)颇效,另有验方,兹不赘述。 治肺脓肿,要排脓清热,沿用桑白皮、冬瓜子、桃仁、鱼腥草、合欢皮、西洋参、白及、阿胶、珍珠粉等治之。一面化痰,一面防腐强肺促进新生,颇有实效。若肺组织损坏,余配入鹅管石、花蕊石,效果较佳。 闻油烟之过敏性气管病,余在临床所遇不多,但曾袭用香附米、五灵脂、黑白丑研细面米醋泛丸,辅以汤剂,治之屡效。 慢性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病程均长,余所见者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治此类病,除服药外,一定要嘱病人预防外感,戒除吸烟,注意适当锻炼和饮食调理。疾病得以控制,体力逐渐恢复,素质发生改变。夙疾方能根除。 以上所谈,均是个人粗浅体会及临床一得之愚,供诸参考而已。若用之临床,确实有效,深入探讨原理,构成新论点,实为余所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