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里双解方剂

 欣然书斋 2019-04-27

表里双解剂即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的一类方剂。表里同病是指表有寒邪,里有气血郁滞或气郁化热的表里同病病变,这时仅用解表药,则里邪不去;仅治其里,则引邪入里,表邪,不得解,故须考虑两者兼顾,应用表里双解之法,使表邪去而营卫调。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此方是为表里俱实的风热证而设,民间流传“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之说。

处方来源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由防风、麻黄、荆芥穗、大黄、芒硝等16味中药组成。方中用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散风解表,使风邪由表而解,由汗而泄;大黄、芒硝下泄蕴热,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配以栀子、滑石泻火、利湿,引热邪从小便排出;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白芍和血祛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配伍,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初起,肠风痔漏,湿疹瘙痒等症。此方中既有辛温解表药,又有苦寒凉中药,解表而不妨里,通下而不碍表,从而达到表里、气血、三焦兼治的目的。正如清代名医王旭高所言:“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明代名医吴昆亦曰:“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清代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对此方给予较高的评价:防风通圣“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此方药味较多,主治表里气血兼备,故称其能治百病,有病没病,皆可服用。这种民间说法,虽有些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方何以用那么多的解表药?这是因为此证是因寒伤于表,郁结化热,若不解表疏邪、宣通毛窍,则憎寒壮热象不能解除。此方能治疮痈。这是因为疮痈是由热毒壅滞而成,治当清热解毒、疏通壅滞,方内的栀子、大黄、黄芩、连翘清热解毒,麻黄、荆防、薄荷宣其毛窍,大黄、芒硝通其里结,川芎、当归、白芍行其血,白术、滑石通其津,故治疮痈。对治疗风丹隐疹也有较好的疗效。此证多是由于风邪客于肌表,外不得疏解,内不得通泻,用此方外开毛窍,内通胃肠,引导风邪外出,并有栀子等药清解郁热,川芎等药畅旺血行,故疗效确切。还能治肠风痔漏。此证多是风邪内陷,血随气陷肠道所致,方用栀子、黄芩都是清肝药物,芒硝、大黄尤为清泄血分邪热的良药,邪热一去而血自宁,用荆防、麻黄等升浮药物疏风泄邪,令气机外达,有“陷者举之”之义,故肠风下血亦可使用。

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里俱实、风火壅盛的实证外,还发现此方有多种新用途,对高血压、高血脂、猩红热、腮腺炎、扁桃体炎、鼻窦炎、尿路感染、菌痢,牛皮癣、荨麻疹、风疹、瘙痒症、湿疹、痤疮、蝴蝶斑、扁平疣,以及中风、三叉神经痛、妇科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方已制成中成药,为水丸制剂,滑石包衣,每袋药重6克。下面介绍几种病症的服用方法:

1.治属风热型的三叉神经痛 每次口服6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5日为1个疗程。

2.治肥胖症 尤其对20~30岁妇女腹部皮下脂肪充盈者(腹型肥胖者)减肥效果更加明显。服法:每次6克,每日4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经服药2个疗程后,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刚开始服用时有的会出现轻微腹泻,可慢慢习惯,一周内腹泻可止;如腹泻较为严重,可考虑酌减剂量,或暂停服用。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每次口服6克,分早、中、晚3次服用。一般服药3-5日后即愈。注意:服药期间多喝盐糖水。

4.治青年痤疮 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若伴全身症状明显者,可配服牛黄解毒片。

5.治尿路感染 口服每次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6.治副鼻窦炎 服法同5,1周为1个疗程。临床报道,所治病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

此方针对的是实证、热证,凡属脾胃虚弱、大便溏泻而无实邪者慎用;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同时,也不宜在服药期间再服用其他滋补性中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