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零基础手绘 2019-04-27

器物口沿之形制,若统一起来考量,其变化分别,亦不难了解掌握。无论其材质如何,基本规则规律多半清晰可见。下文种种,是我们按常见瓷器中口沿的区别,略加总结而得的粗浅结果,期望大家能举一反三,有些收获。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敞口亦称侈口,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形状为接近口沿处逐渐开阔宽敞。历代的碗、盘、尊、罐等器多为敞口,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与斜直形之分。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器口边沿凸起一道厚边,线条浑圆似嘴唇,故名。唐代邢窑白瓷碗和历代一些罐等器物上均有所见。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器口边沿以下约1厘米向内束成一圈内陷的凹槽,该凹槽俗称'注水线'。多见于杯,罐等物。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口作垂直的筒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也均有此种口式。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造型为口沿处渐向内收敛,也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再向内敛,多见于钵、碗、罐等器。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造型为口沿向外作微喇状翻撇。此种口式多用于瓶、觚等器物,碗、杯也偶见有撇口的。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从细颈逐渐展开,比敞口深度大,作管乐器喇叭状。此类口式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壶、陶尊上即有所见,历代瓶、罐类器物也均有此种口式。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壶、瓶等器口部形式之一,多为直壁,折收,形状似盘,下接较细的直颈。汉代陶壶的口已有盘口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盛行盘口壶,唾壶、鸡首壶亦为盘口。隋代仍有盘口壶、罐的烧造, 唐代时的盘口变化得较为小巧,至宋代时被洗口取代。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瓶、罐等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形似文具中的笔洗,造型源于六朝壶的盘口,形象接近而略深,一般为浅直壁,折收,下接细颈。宋代始见洗口瓶,元、明、清的瓶、罐等也有洗口造型。

曲线变化之美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器物口沿不但单通过曲线变化实现其功能及美感,更通过口沿之间的配合,承载更多的使用功能,我们亦将其罗列出来供各位了解。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带盖瓷器口部的一种结构。多为盖内凸圈小于器物口沿,可插入器口,用以固定盖子。亦见有器口小盖圈大,盖圈套住器口者。多见于盒、罐,放置胭脂,粉末等物,防止受潮。

曲线之美——细说十一类瓷器口沿形态与名称

陶瓷容器口部形式之一,即内外两重口,外层口似浅盘,内层为略高的直口,两口之间有环形浅凹槽。于西晋青瓷罐上即有所见。后代民间的泡菜坛也为此类结构,碗形盖覆于两口之间的凹槽中,槽内注水,可起密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